文|王濟光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國內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重慶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和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相繼出臺一系列人才政策,正在形成人才加快集聚態勢。但是,在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中,由于聚才政策吸引力不足、人才基礎聚合力薄弱、人才創新力激活遲緩、服務保障力供求失配等原因,重慶正在面臨科技創新人才難找、難引、難用、難留等諸多現實問題。建設現代化新重慶,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圍繞超常規引育科技創新人才,全面理順體制機制,精準實施政策措施。
突出產業導向,完善引育政策。以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為重心,梳理重慶科技創新人才重點需求清單,制定分類分層人才引育政策。以產業急需“高精尖缺”人才為重點,加快引進一批擁有國際科技合作網絡和自主研發體系的國際機構、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業發展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一支既懂專業技術又懂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的經理人才隊伍。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產教融合,按照規模適度、超前布局的原則,強化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等新興交叉學科設置。
突出數字賦能,提升保障水平。打造重慶科技創新人才數據庫,建立人才服務數據共享機制,構建市區(縣)一體、部門協作、全鏈條覆蓋的人才共享體系,提高主動適應全球科技創新趨勢的人才引育留用能力。推進人才服務集成化發展,整合各級各部門人才服務事項,圍繞項目申報、政策兌現、生活服務、管理考核等全鏈條服務,壓環節、減材料、省時間,增強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供給,為人才動態發展和作用發揮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務。推進人才免申即享改革,梳理現行人才政策,發布免申即享人才政策清單,實現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兌現。
突出精準服務,促進全面協同。有序開展人才政策及人才工作成效評估,提升人才政策與社會需求契合度,促進人才政策迭代升級。圍繞頂尖人才長期關注的問題,持續強化“人才貸”及相關金融服務支撐,加速實現“人才、技術、項目、資本、市場、政策、空間、服務”全要素對接,促進產業和人才融合發展。加快修訂《重慶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優惠政策規定》,比照周邊及先進地區成功經驗,以住房就醫、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為核心,升級人才保障服務體系。健全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持續促進人才市場互通,探索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市場一體化發展指數,創新人力資源產業服務園“飛地園區”建設模式。
突出制度建設,理順體制機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機制,持續為人才引育留用減負松綁。完善職務科技成果歸屬機制,探索開展“先確權、后轉化”模式,賦予科技人員成果所有權。在職務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價值評估、作價入股、企業創辦等方面,制訂針對性強、便于操作的實施細則。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激勵政策,強化科技創新人才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的緊密聯系。改進科技成果轉化處置、收益管理,健全股權、期權及分紅等管理創新,激活人才流動機制,鼓勵人才向重點創新功能區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