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惠
(鳳城市雞冠山鎮農業農村發展服務站 ,遼寧 鳳城 118102)
藍莓富含花青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果膠等營養物質,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壓、防癌和增進視力等功效。北方冬天氣候寒冷,露天栽培藍莓會影響頂芽生長和抽條,且露天栽培所生產果實不適合鮮食,更適宜加工。日光溫室栽培藍莓可以提高藍莓產量,提升藍莓品質,減少病蟲害發生,延長供應期,為種植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為藍莓建造的日光溫室通常是無立柱拱形溫室,圓拱形鋼架結構的前屋面,保證溫室內陽光充足,長100米左右,寬8~10米,高4 米,后墻使用磚砌,建造的墻體厚度應該在0.6米左右,墻體內應填充10厘米左右厚度的保溫材料,可有效保障溫室內溫度,可以讓藍莓更好地生長。溫室的選址一般是在背風向陽、地勢較為平緩、水電便利的地區,在實際建設中,溫室一般靠山而建,選擇坡度小于15°的陽坡區域建造,溫室應該在建設時配置好卷簾機、草簾或棉被,以及相關的灌溉設施。
藍莓適宜生長的土壤pH為4~5,不同品種對土壤酸性具體要求有一定差異。藍莓要求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豐富,有機質含量在8%~12%的土壤適合藍莓生長,低于5%會影響藍莓的生長,土壤中水分也要充足才適合藍莓的生長。藍莓種植前要對土地進行深耕,深耕時可在土壤中混合草木灰、腐熟的牛糞、粉碎后的松針、秸稈和鋸末等可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加入有機質會提高土壤pH,加入有機質的同時將適量硫黃粉均勻撒在土壤中,將土壤pH調至4.5左右。待土壤熟化后將土壤中較大的雜物清除,再進行平整、備壟,棚內土壤應該比棚外高出20厘米左右,有利于雨季防澇。不同品種的藍莓株型不同,藍莓栽植密度相差很大,建議行距在(1.5~1.8)米×(1.8~2.0)米之間。南北向起壟,高0.4~0.5米,寬1.2~1.5米。
按照6∶1或是8∶1的比例栽種花期相同的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授粉品種可選擇2~3種。溫室種植要選取果實大、口感佳、產量高的品種,北方一般選取高從和半高從的早熟品種。苗木應該選擇根系發達、莖稈粗壯、無明顯外傷和病蟲害的健康藍莓苗,地栽藍莓苗應選4~5年苗,4年生以上的大缽苗根系會纏繞成一團,不利于移植后吸收營養,應選3~4年生的大缽藍莓苗。藍莓定植方式一般為深溝定植,挖取深0.3米,寬0.7~0.8米的帶狀溝,根據具體的藍莓品種特性規定株行距。在定制溝底部鋪滿秸稈或雜草,加入腐熟的農家肥后再鋪一層。然后填土澆水,沉實土壤,但需保證土壤應高于地面。鋪設好澆灌設施后全園覆蓋黑色地膜,可保溫保濕,并且抑制雜草生長。
進入10月下旬以后,北方進入初冬,藍莓花芽分化完成,逐漸進入休眠期。此時北高叢藍莓和半高叢藍莓有葉片開始脫落,需要為溫室扣棚保溫。藍莓一般需要幾百個小時的低溫休眠期,不同品種的時間有一定差異性,期間生長環境溫度不超過7.2℃。通過適當的覆蓋和卷起覆蓋的草簾或棉被的方式,輔以通風,可控制溫度在7.2℃以下。期間要保證濕度達到植株生長所需。12月初開始可以逐漸升溫,北方冬天溫室不足以達到藍莓生長所需溫度,需要燒鍋爐提高室內溫度。藍莓萌芽以后需要控制白天溫度在25~28℃之間,夜間也不能低于5℃。藍莓現蕾期夜間溫度應稍微提高至8℃以上。藍莓開花期溫室日間溫度可降低至23~25℃。到了果實膨大期的夜間溫度應提升至13℃左右,膨大后期至采收期應加大溫差,可提高果實品質。
科學的水肥管理是藍莓健壯生長,提高果實品質的關鍵保障。給藍莓施肥首選腐熟的農家肥,搭配適量水溶性復合肥促進藍莓生長,但不可施加氯肥,會影響根系生長和降低果實品質。藍莓生長期間的5個階段,即萌芽期、開花期、坐果期、果實膨大期,以及果實采摘后,對于營養需求高,需要進行科學的追肥。追肥同時也要適量補充硫黃粉,維持土壤pH。藍莓根系淺,施肥后需要立即進行補水。
水是所有植物生長最不能缺少的元素,藍莓生長期間需要使用噴灌或滴灌的方式,穩定地維持土壤濕度在60%~70%之間。澆水通常不會在開花期進行,在萌芽前和開花前澆足水,維持開花期土壤的水分充足,結果期間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氣候干旱時應該增加澆水次數,雨季減少澆水,防止土壤內水分過多,腐爛根部。
應加強花果管理,保證藍莓果實的品質。在藍莓萌芽前疏花芽,讓每個結果枝有3~5個花芽。在藍莓開花后還要進行疏花,讓每個結果枝有3~5個花序。在藍莓花期需要蜜蜂授粉,可大大提高坐果率。果實快要成熟時需要鋪掛防鳥網。防止鳥類啄食果實。藍莓果實分批成熟,也應分批采收,1/4的果實成熟后可以開始采收,因成熟度不同,所以需要人工采收,使用分割式的淺盤摘取、放置、裝箱,搬運都要輕拿輕放,不要擠壓損傷果實。在雨后或清晨,果實表面有水分時不應采收,避免導致果實存儲時腐爛長毛。采摘后的藍莓果實應先將果蒂吹干,形成擬愈傷組織,避免果蒂處脫水和病菌入侵。為增加藍莓硬度、降低藍莓貯運期間損耗、延長存儲時間,可以對藍莓進行預冷處理,溫度在4~10℃之間。
為了保持藍莓樹的最佳生長狀態,保證高效的生長和結果,應當注重整形修剪,但應適時、適度地修剪,避免影響果實品質和產量,修剪過早或過少時藍莓量雖然會提升,但會導致果實質量降低,修剪過晚或過多會嚴重降低產量,應當在采摘后15天左右進行修剪。修剪時應保持園內整體樹木的形態、透光、通風一致。修剪掉病蟲枝、細弱枝、無花芽枝和穿膛枝等,對直立枝、競爭枝進行扭梢處理,使藍莓樹的成枝數、萌芽數和產量維持合適的水平。
藍莓葉片具有較厚的蠟質層,病蟲害種類較少。灰霉病和葉斑病是藍莓主要的病害,溫室內溫濕度控制不好時易發生。葉斑病主要發生于雨季,防治措施主要是在升溫后10天和開花前噴施農用鏈霉素或甲拖800~1000倍液。灰霉病主要發生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七八月份的生長季,噴施2~3次農用鏈霉素800倍液或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等殺菌劑,以及在扣棚升溫前,對園內進行徹底清理,清除枯枝爛葉等,徹底鏟除灰霉病的病原體。主要的蟲害有金龜子、卷葉蛾、蚜蟲、藍莓毛蟲和葉螨等,可使用黃粘板、殺蟲燈、糖醋液等誘殺成蟲,可使用白僵菌、綠僵菌等孢子液抑制和殺滅卷葉蛾、藍莓毛蟲等,苦參堿1000倍液及碧護可以防治葉螨和蚜蟲等。加強日常管理措施,控制好溫室內的溫濕度,溫室濕度應該控制在60%~65%之間,加強水肥管理,增長樹勢,提高免疫。病蟲害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是使用農藥,不合理地使用農藥會導致殘留在土壤中,降低土質,而藍莓對土壤要求高,導致藍莓生長受到影響,所以在病蟲害防治中,最好使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