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黔南州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貴州 都勻 558000)
膿毒癥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而導致的一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可引起寒戰、發熱、心率加快等表現,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因此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1]?,F階段,臨床針對膿毒癥多采取藥物治療,其中西醫常用的治療藥物有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其中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對膿毒癥有一定的療效,但單純應用西藥治療膿毒癥效果不佳[2]。中醫認為膿毒癥為內外毒素交織而成的病變,素體正氣不足,外邪入侵,導致熱毒、瘀血、痰濁內阻,瘀阻脈絡,以致氣血虧虛,引起臟腑損傷及功能衰竭,其多為虛實夾雜的證候表現[3]。參附注射液起源于宋代名方“濟生方”中的參附湯,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用藥歷史悠久[4]。本次研究納入60例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參附注射液輔助治療膿毒癥的效果及對患者血清降鈣素原(PCT)、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和免疫指標的影響,以期為本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納入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膿毒癥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參照《中國膿毒癥/ 膿毒性休克急診治療指南(2018)》[5]確診為膿毒癥;(2)年齡在18 周歲以上,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3)知曉研究目的,簽字同意并能主動配合。排除標準:(1)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者;(2)近期接受過化療或有相關藥物過敏史者;(3)存在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損害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30)、對照組(n=30)。觀察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41 ~75 歲,平均(62.24±3.15)歲;疾病嚴重程度:輕度膿毒癥17 例,重度膿毒癥10 例,膿毒癥休克3 例。對照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0 ~75 歲,平均(61.89±3.24)歲;疾病嚴重程度:輕度膿毒癥15 例,重度膿毒癥11 例,膿毒癥休克4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包括液體復蘇、營養支持、呼吸支持等,同時采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生產企業: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1020664;規格:10 mL/ 支)治療,靜脈滴注,100 mL/次,以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稀釋,1 次/d,持續治療10 d。
參照《中國膿毒癥/ 膿毒性休克急診治療指南(2018)》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患者的各項實驗室指標均恢復正常,寒戰、發熱等癥狀消失;有效:經治療,患者的各項實驗室指標均有所改善,寒戰、發熱等癥狀好轉;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將有效和顯效納入總有效,計數臨床總有效率并予以組間比較。
(1)炎性因子。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的外周空腹靜脈血4 mL,對血液標本予以離心處理,將獲得的血清置于-80 ℃的冰箱中保存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并予以組間、組內比較。(2)免疫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的外周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包括CD4+T 細胞、CD8+T 細胞,計算CD4+T細胞/CD8+T 細胞,并予以組間、組內比較。
使用SPSS 21.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χ2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兩組治療前的血清PCT、hs-CRP 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血清PCT、hs-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CT、hs-CRP 水平的比較(mg/L,±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CT、hs-CRP 水平的比較(mg/L,±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PCT hs-CR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 8.02±1.55 1.78±0.78* 70.21±10.52 31.12±5.26*對照組(n=30) 8.05±1.53 3.41±0.62* 70.18±10.42 37.85±6.13*t 值 0.107 14.399 0.015 6.013 P 值 0.914 <0.001 0.987 <0.001
兩組治療前的CD4+T 細胞、CD8+T 細胞、CD4+T細胞/CD8+T 細胞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CD4+T 細胞、CD4+T 細胞/CD8+T 細胞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的升高幅度更大(P<0.05);兩組治療后的CD8+T 細胞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的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的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CD4+T 細胞(%) CD8+T 細胞(%) CD4+T 細胞/CD8+T 細胞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 25.42±3.32 36.21±4.25* 31.15±3.57 24.51±3.18* 0.81±0.13 1.75±0.31*對照組(n=30) 25.18±3.28 32.14±4.01* 31.05±3.61 28.01±3.41* 0.82±0.13 1.23±0.18*t 值 0.400 5.559 0.151 5.621 0.421 15.823 P 值 0.690 <0.001 0.879 <0.001 0.675 <0.001
膿毒癥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其病機復雜,其中由炎癥引起膿毒癥的學說受到廣泛認可。膿毒癥發生發展過程中伴隨的炎癥反應可造成多細胞損傷,導致免疫功能紊亂,從而進一步促進疾病的發展,導致相關器官出現損傷或功能衰竭[6]。此外,炎性因子的大量釋放會打破機體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的動態平衡,導致機體出現較為嚴重的炎癥損傷[7]。目前,西醫多對膿毒癥患者進行抗炎、抗感染等治療。中醫認為,膿毒癥的病機為素體正氣不足,外邪入侵,導致熱毒、瘀血、痰濁內阻,瘀阻脈絡,以致氣血虧虛,引起臟腑損傷及功能衰竭。參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紅參、附片,輔料為聚山梨酯80,其中紅參具有生津補氣、補脾益肺、安神益智的功效;附片具有溫補脾腎、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兩藥配伍可起到固脫回陽、益氣救逆的功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兩組治療后的血清PCT、hs-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兩組治療后的CD4+T 細胞、CD4+T 細胞/CD8+T 細胞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的升高幅度更大(P<0.05);兩組治療后的CD8+T 細胞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說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不僅能提高膿毒癥患者的療效,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還能有效調節免疫功能。分析原因主要是,紅參中含有的膽堿、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附片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可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改善心臟的血流灌注,減輕機體的炎癥損傷,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膿毒癥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參附注射液治療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血清PCT、hs-CRP 水平,改善CD4+T 細胞、CD8+T 細胞等免疫指標,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