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若
(貴州甕安縣中醫醫院兒科,貴州 甕安 550400)
支氣管肺炎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好發于春季和冬季,主要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所致。患兒發病后可出現咳嗽、發熱、氣促等癥狀,影響其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1]。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兒的肺功能進行性下降,增加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對患兒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對于小兒支氣管肺炎,西醫常采取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抗感染、祛痰等治療,雖然療效較好,但易出現不良反應[3]。近年來,中醫針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研究逐步深入,中醫藥治療本病具有安全可靠的優點。麻杏石甘湯可清肺平喘、清熱解表,對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銀翹散可清熱解毒、辛涼透表,對外感風熱療效頗佳[5]。本文以70 例支氣管肺炎患兒為例,就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本病的效果進行探討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70 例支氣管肺炎患兒,入院時間2020 年10 月至2023 年10 月。納入標準:(1)確診小兒支氣管肺炎;(2)病歷資料齊全;(3)凝血功能正常;(4)患兒家長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2)存在嚴重感染;(3)正在接受其他治療;(4)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5)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礙;(6)病歷資料不完整;(7)近期使用過免疫抑制劑;(8)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9)肝、腎功能不全。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5 例,病程3 ~13 d,平均(8.22±1.36)d;年齡1 ~6歲,平均(3.52±0.30)歲。研究組:男19 例、女16 例,病程4 ~13 d,平均(8.30±1.45)d;年齡1 ~6 歲,平均(3.50±0.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本組患兒采用常規西藥治療:靜脈滴注100 mL 0.9% 氯化鈉注射液(貴州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1021158;規格:500 mL:4.5 g)+10 ~50 mg/kg 頭孢他啶注射液(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 藥 準 字H20093737; 規 格:1.0 g),2 次/d;霧化吸入1 mg 布地奈德(Orion Corporation Orion Pharma,Espoo Plant 生產;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90607;規格:200 μg/ 吸)、1 mg 特布他林(AstraZeneca AB 生產;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108;規格:2 mL:5 mg)、250 μg 異丙托溴銨(山東京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0003;規格:20 mL:5 mg),2 次/d。
1.2.2 研究組 本組患兒采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組方:生石膏15 g、甘草3 g、麻黃3 g、杏仁5 g、桔梗5 g、連翹5 g、魚腥草6 g、金銀花8 g、薄荷6 g、牛蒡子5 g、蘆根6 g。隨癥加減:咳嗽劇烈者加紫菀、百部、款冬花,痰多者加桑白皮、葶藶子、法半夏、川貝母,偏風寒者去生石膏,加紫蘇葉,偏熱者加黃芩。上述劑量根據患兒的體重酌情增減,水煎2 次,取汁200 mL,1 劑/d,分4 次服用。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1 周。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癥狀體征包括肺部陰影、發熱、肺部啰音、氣促、咳嗽。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炎癥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IL-6,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證候包括喉間痰鳴、咳嗽、咽紅、鼻塞,重度計6 分、中度計4 分、輕度計2 分、無計0 分。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無效評估。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癥狀消失,肺部X 線檢查顯示無異常為顯效;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癥狀基本消失,肺部X 線檢查顯示較治療前好轉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將有效和顯效納入總有效率,計算臨床總有效率。記錄兩組治療期間發生的所有不良反應,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并予以組間比較。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6.0 版本軟件,% 表示計數資料,±s>表示計量資料,分別行χ2 檢驗、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肺部陰影、發熱、肺部啰音、氣促、咳嗽消失時間均更短(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的對比(d,± s>)

表1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的對比(d,± s>)
組別 肺部陰影消失時間 發熱消失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氣促消失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研究組(n=35) 9.02±1.73 2.38±0.15 4.18±0.23 5.37±0.94 4.13±0.24對照組(n=35) 12.12±1.92 3.46±0.19 6.33±0.85 7.36±1.03 6.82±0.85 t 值 7.0962 26.3942 14.4447 8.4427 18.0181 P 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治療前,兩組的IL-8、TNF-α、IL-6 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的IL-8、TNF-α、IL-6 水平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對比(± s>)
組別 IL-8(μg/L) TNF-α(mg/L)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35) 39.58±12.16 24.67±5.16 12.59±3.30 6.61±1.42 168.45±21.50 132.76±20.36對照組(n=35) 39.57±12.59 30.22±5.15 12.75±3.49 8.19±1.06 168.12±21.25 150.32±21.12 t 值 0.0033 4.5038 0.1970 5.1750 0.0645 3.5412 P 值 0.9973 <0.0001 0.8444 <0.0001 0.9487 0.0007
治療前,研究組的喉間痰鳴、咳嗽、咽紅、鼻塞積分分別為(4.05±1.09)分、(4.15±1.08)分、(2.11±0.60) 分、(4.39±1.22) 分, 與 對 照 組 的(4.02±1.11) 分、(4.11±1.05) 分、(2.12±0.58)分、(4.33±1.28)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t=0.1140、0.1571、0.0708、0.2007,P=0.9095、0.8756、0.9437、0.8415)。治療后,研究組的喉間痰鳴、咳嗽、咽紅、鼻塞積分分別為(2.01±0.12)分、(1.78±0.22)分、(0.12±0.05)分、(1.66±0.3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39±0.33)分、(2.28±0.37)分、(0.54±0.12)分、(2.33±0.67) 分(t=6.4023、6.8717、19.1134、5.1788,P均<0.0001)。
研究組中,治療顯效、有效、無效的分別有20例(57.14%)、14 例(40.00%)、1 例(2.86%), 臨床總有效率為97.14%(34/35);對照組中,治療顯效、有效、無效的分別有18 例(51.43%)、10 例(28.57%)、7 例(20.00%),臨床總有效率為80.00%(28/35)。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5.0806,P=0.0241)。
治療期間,對照組發生惡心2 例、嘔吐2 例、皮疹1 例,占比分別為5.71%、5.71%、2.8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5/35);研究組中無患兒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00%(0/35)。治療期間,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5.3846,P=0.0203)。
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免疫系統、身體各器官發育不完全,抵抗力較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的攻擊,導致患支氣管肺炎的風險增加。支氣管肺炎患兒以發熱、咳嗽等為主要表現,肺部聽診可聞及干濕啰音,對患兒的健康和生長發育均會造成負面影響[6]。因此,臨床應重視對本病的治療,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對患兒健康的影響。中醫認為,小兒支氣管肺炎屬于“咳逆”“喘證”“肺炎喘嗽”等范疇,主要病機為郁而化熱、寒熱互阻、寒邪束表等,治療應以清肺平喘、清熱解表、清熱解毒等為主要原則[7]。近年來,臨床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取得了較好療效,能夠發揮清熱解毒、宣肺平喘的作用,同時與常規西醫治療相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高[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炎癥因子水平、中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臨床療效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支氣管肺炎患兒采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療效佳、安全性高。IL-6 是一種免疫調節因子,可刺激巨噬細胞增殖和分化,有促炎作用,可引起炎癥反應。IL-8、TNF-α 可激活中性粒細胞,是參與炎癥反應和免疫調節的趨化因子,能夠破壞細胞,釋放活性物質,發揮抗病毒作用。在抗病毒的同時,會通過炎癥反應損害機體[9]。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中,麻黃味辛性溫,具有宣肺散邪的功效;生石膏味辛性寒,可清肺泄熱,二者一寒一溫,共奏宣肺平喘之功[10]。此外,方中杏仁可降肺氣,與麻黃聯用能夠提升宣降功效,發揮止咳平喘的作用;魚腥草歸肺經,可清熱解毒;連翹、金銀花可清熱解毒、疏風透表;蘆根、桔梗可開宣肺氣、清熱生津;薄荷、牛蒡子可利咽解毒、疏散風熱;甘草屬于補氣藥,可調和藥性,并發揮止咳祛痰、補脾益氣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宣肺平喘之效。此外,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生石膏具有消炎解熱的作用;麻黃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抗菌消炎、止咳化痰;連翹、銀杏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杏仁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止咳、護肝;甘草具有抗過敏、平喘、止咳的作用。因此,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取得較好療效[11]。
綜上所述,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