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中醫護理健康宣教實用指南》由劉淑娟,鄒靜,程麗,楊晶主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3197315.全書共分為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婦科系統、兒科系統、五官科系統五章,以整體護理與辨證施護為基本特點,根據患者入、住院、出院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制訂相應的健康宣.入院日健康宣主要包括介紹病房環境、住院期間相關規章制度、相關檢查注意事項等方面內容,讓患者及家屬盡快適應醫院環境,遵守醫院規章制度,更好地接受治療;住院期間健康宣教是指患者住院期間進行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辨證宣教、生活起居、飲食護理、情志調護等,讓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出院前健康宣教主要包括用藥、復查等注意事項,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能力.其中外科系統中涉及手術治療的,還增加了術前健康宣教、術后健康宣教等內容.同時,本書把護理程序應用到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針對不同的人群制訂不同的計劃和難易程度有別的宣教內容,整個計劃由易到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達到糾正患者錯誤認識、鼓勵其繼續保持正確行為的目的.
胃潰瘍指發生在胃內壁的潰瘍,作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發病原因較多,主要是由于消化液或幽門螺桿菌等因素侵襲而引發的一類疾病.患者的臨床表征為胃部反酸、伴隨慢性的絞痛等,嚴重困擾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轉變、工作壓力的增加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致使胃潰瘍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胃潰瘍的治療以藥物干預為主,但是,傳統的用藥指導,雖然能夠滿足疾病治療的基本需求,但患者對疾病認識不全面,很容易導致停藥后疾病復發.患者的預后與社會心理因素、生活行為習慣等存在密切的聯系,故而指導患者提高自我健康維護的意識,將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入日常的生活當中,對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該病的復發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遵照醫生醫囑用藥、避免不合理飲食及遵照護士日常生活各項護理措施,是確保胃潰瘍患者臨床療效的基礎.遵醫遵護率差會導致胃潰瘍患者日常飲食及用藥行為發生偏差,影響治療效果.健康宣教是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系統性地教育活動,使得患者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促使疾病早日康復的教育性活動.
有研究證實,胃潰瘍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遺傳、吸煙、飲酒以及長期精神緊張等密切相關,胃潰瘍臨床癥狀較多,如胃部疼痛、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等,甚至患者會出現長期的胃部灼燒感以及腹痛等,且該病癥的進一步發展可能引發胃穿孔甚至潰瘍癌變等嚴重后果.經過臨床積極治療,胃潰瘍癥狀會完全消失,但這并不代表著胃潰瘍已經徹底治愈,患者依然需要遵循醫囑服藥和復查.據調查,大部分胃潰瘍患者對疾病存在認知缺陷,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常會因自我行為不當而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因此對胃潰瘍的有效干預已經成為目前臨床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內容.目前,臨床治療胃潰瘍的主要目的是緩解并消除疾病癥狀、控制潰瘍復發及避免出現并發癥,治療周期通常在6~8周.由于胃潰瘍的臨床治療周期較長,加之治療效果受患者自身行為影響較大,若治療期間未能予以有效護理,可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轉歸.并且胃潰瘍病程較長,是較難治愈、復發率較高的疾病,有效治療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對患者預后和遠期效果的影響較大,患者對病情缺乏認識、生活方式缺乏科學性均可影響疾病的防治.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基本信息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向每位患者分發健康教育手冊,定期邀請患者參加疾病知識講座,使得患者對胃潰瘍的發病機制、疾病預后、誘發因素、注意事項具較為完整的認識.
健康宣教的核心在于幫助患者樹立健康意識,促使其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經過健康宣教后,可使得患者對疾病有基礎了解,提高依從性;嚴格要求飲食生活習慣與規范用藥,并加強心理指導,可緩解緊張情緒,避免用藥不合理影響疾病治療,從多方面控制疾病治療受到不良影響的因素.讓患者了解該病并非無法治愈,對治療充滿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健康宣教對胃潰瘍患者預后和遠期效果的影響較大,顯著改善患者病情,在治療過程中為不可忽視的環節.
綜上所述,胃潰瘍護理的健康宣教,對提高患者對胃潰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提高遵醫率遵護率及臨床治療效果方面,均具有明顯的優勢.綜合提升了患者的生命質量.健康宣教后進行小測試,對患者答錯或理解錯誤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確保所有患者都能掌握胃潰瘍疾病相關知識,為其遵醫遵護用藥、合理飲食、規律生活作息等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