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哲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28)
國家標準外文版是指將國家標準翻譯為英文或其他語種的譯本,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高質量發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支撐,在降低對外貿易與外商投資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進口結構、促進出口向穩向好、促進雙多邊工程和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標準外文版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并確保外文版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現如今對外承包工程作為當前中國企業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方式,需要通過國家標準外文版向全球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以此來加快推動國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和技術合作。但目前我國現有的國家標準外文版文本存在翻譯質量不高、翻譯語種較為單一等問題,在外文版管理和實施機制上也存在優化的空間,相關外文版工作存在一定的優化空間。
近年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經濟緩慢增長、世界地域沖突頻繁、國際工程市場總體萎縮的局勢給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嚴峻的考驗。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也在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等建設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不少企業將促進海外工程業務發展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并積極進行業務轉型升級,加快海外市場布局??傮w來看,近年來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0 424.9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新簽合同額17 021.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具體各年份數據如圖1 所示。

圖1 2001 至2022 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走勢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 年1~11 月,中國企業在158 個國家(地區)新簽交通運輸類合同841 份,新簽合同額為443.3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有10%左右的下降,占當年新簽合同總額的近四分之一,是合同金額最大的領域;2022 年1~11 月,中國企業新簽一般建筑類合同1 115 份,新簽合同額435.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有20%的增長,新簽合同金額僅次于交通運輸建設類的領域。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 年1~11 月,亞洲市場新簽合同額為958.7 億美元,占當年新簽合同總額的49%;非洲市場新簽合同額為530.1 億美元,占27.1%??傮w來看,亞洲和非洲市場新簽合同額占當年新簽合同總額的76.1%。
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3 年4 月30 日,我國共對外正式發布1 369 項國家標準外文版。經分析判斷,與對外承包工程相關的國家標準外文版項目共有184 項。其中,強制性國家標準21 項,推薦性國家標準163 項。
在現有184 項已發布對外承包工程國家標準外文版中,屬于一般建筑類別的有136 項,占比74%;屬于交通運輸建設類別的有25 項,占比13.6%;屬于電力工程建設類別的有13 項,占比7.1%;屬于石油化工類別的有6 項,占比3.3%;屬于水利建設類別的有2 項,占比1%;屬于制造加工設施建設類別的有2 項,占比1%。
在現有184 項已發布對外承包工程國家標準外文版中,翻譯語種為英文的有180 項,占比97.8%;翻譯語種為俄文的有3 項,占比1.6%;翻譯語種為法文的有1 項,占比0.6%。
通過對對外承包工程領域國家標準外文版的整理可知,當前的外文版在內容上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都是呈點狀分布,可以說該領域國家標準外文版的制定沒有以鏈條式、模塊化的思路進行,外文版工作相對零散,存在明顯的碎片化現象,亟待采取框架性、引導性的國家標準外文版體系。
由于各行業“懂專業、懂標準、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緊缺,造成國家標準外文版翻譯質量參差不齊或是無法確認翻譯質量好壞。雖然《國家標準外文版管理辦法》規定了國家標準外文版立項、翻譯、審查與發布的階段要求,但是對標準翻譯單位資質、翻譯質量水平、審查專家等細節缺乏具體要求,使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需要自行理解和把握工作尺度,導致對外承包工程領域國家標準外文版的質量水平參差不齊。
術語是約定性的語言符號,不同行業都有各自認可的專業術語,對外承包工程領域外文版亦是。行業內缺乏對于專業的基礎術語標準的翻譯,導致在其他標準的翻譯過程中有些專業知識、專業用語較難翻譯,尤其是中文特有的描述。
不同語種外文版需求難以滿足:需求標準比較迫切的往往有很多非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僅英語版標準難以滿足需求,因此需要考慮各目標國的實際需求,提前布局非英語標準外文版的翻譯工作,以解決不同語種外文版的需求問題。
對外承包工程領域國家標準外文版實施范圍較窄主要表現為3 個方面。一是實施地域范圍較窄。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目標國家主要分布在亞、非、拉等地區,所以外文版在國外的實施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區域,我國標準缺乏在發達國家的實施。二是實施標準類型相對單一。我國現有對外承包工程國家標準外文版在國外實施的標準類型主要是產品標準,尤其是在建材領域。三是標準實施形式較窄。由于國外對于工程項目質量的把控主要依靠技術法規、客戶投訴等手段,所以我國現有對外承包工程國家標準的實施過程多數是分布在項目交流、合同、技術文本文件的描述中,不能直接引用標準。
針對國家標準中文版工作,已制定《國家標準實施效果評價規范》草案,并組織開展了國家標準實施效果評價試點工作。與之相比,目前對國家標準外文版的管理沒有形成閉環,僅停留在計劃、立項和發布階段,缺乏對國家標準外文版實施推廣情況的跟蹤與評價,導致該領域國家標準外文版難以進行動態調整,無法及時、持續的滿足現實需求的變化,充分釋放標準效能。
國家標準外文版的制定是建立在充分調研國際、區域標準現狀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標準開展外文版翻譯工作。但是一些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國家在標準體系公開方面相對保守,難以獲取到這些國家自身標準建設情況以及對國家標準外文版的需求情況,對選擇合適的標準開展外文版進行翻譯造成一定阻礙。
國家標準作為由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具有公益性特點,我國現已公開全部不涉及版權的國家標準中文版,但外文版公開工作尚未啟動。另外,隨著我國不斷對外開放,在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國際市場對中國標準外文版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標準信息公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一方面,現有資金補助政策難以支撐相關工作。大多數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還沒有把標準外文版翻譯納入專項經費。由于標準翻譯的字數和質量也會影響翻譯成本,資金補助很多時候遠不足以支撐一項標準翻譯。另一方面,標準化外文版工作尚未與質量、創新、考核等方面政策結合起來,形成政策合力。例如,國家標準外文版尚未納入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年度考核范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標準外文版推進力度與成效。
一是在充分吸納現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相應的指導文件,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與具體舉措,指導國家標準外文版工作全面、系統地開展。二是由國家標準委組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梳理國家標準外文版需求,逐步構建國家標準外文版標準體系框架與標準明細表。三是聚焦對外承包工程領域,集中部署一批能夠有效引領國際貿易與對外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外文版制定項目,強化國家標準外文版在海外推廣應用。
一是繼續完善國家標準中、外文版同步立項機制。針對“一帶一路”工程建設中需求迫切的國家標準的中、外文版項目,在國家標準中文版立項中予以優先支持,并同步立項國家標準外文版項目,實現國家標準國內外同步實施與推廣。二是探索研究國家標準外文版制定與海外重大工程建設協同機制,成體系部署標準外文版翻譯工作,及時響應中國工程建設海外需求,提高國家標準的國際兼容性,推動國家標準“走出去”。三是研究建立國家標準外文版跟蹤評價機制,實現國家標準外文版動態調整,提高標準效能。
一是研究落實標準外文版制定與實施的激勵政策。將標準外文版工作作為加分項納入政府質量獎、市長質量獎、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等獎項的評選范疇,同等條件下對標準外文版制定質量高、實施效益好的相關主體予以優先支持。二是加大中央和各級財政對國家標準外文版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動各行業、各區域將標準外文版翻譯工作納入行業及區域的標準資金補助經費,重點支持服務對外承包工程領域的重要標準外文版制定,提高企業積極主動性。三是開展國家標準外文版應用示范工作,鼓勵結合海外工程本土化應用國家標準外文版,支持國家標準外文版轉化為屬地國家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開拓國家標準“走出去”新模式,形成示范效應。
一是做好國家標準外文版人才隊伍建設頂層設計,剖析當前國家標準外文版人才現狀與實際需求的差距,針對性地提出重點專業人才規劃、協同組織體系、配套支撐體系、資金支持系統和鼓勵激勵機制。二是鼓勵各層級標準外文版制定機構加強與高等院校合作,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標準外文版研究、實踐與教育基地,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外語人才。三是從國家層面組織建立國家標準外文版專家庫,面向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廣泛征集標準外文版翻譯專家人才,服務國家標準外文版制定工作。四是依托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面向典型協會和企業,開展國家標準外文版相關政策、工作流程、國際標準化知識等方面培訓,培養一批懂專業、懂標準、懂語言的標準外文版翻譯人員。
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升國內外各行業、各區域、各主體對國家標準外文版工作的全面認知,營造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外文版工作的良好氛圍。二是針對新發布的國家標準外文版,配合世界標準日、“一帶一路”論壇等重大事件節點,做好新標準的發布與解讀宣傳。三是以國家標準外文版實施效益好的典型案例為重點宣傳內容,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復合型推廣手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宣傳和推介工作,提升各方主體參與標準外文版工作的積極性。四是加強情報共享和分析解讀,推廣國家標準外文版涉及到的國家及其詳細環境,如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等,重點分析該國的標準管理體系、標準運行機制、標準規劃、政策、實際運用等情況。五是加強海外合作,依托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加強標準外文版應用推廣研究,在國際合作中推廣中國標準,探索中國產品和服務配套標準輸出的模式,逐步建立與出口(目標)國的標準化合作機制。六是加強標準互認,組建標準合作戰略聯盟,共同推動雙方標準成為事實國際標準,并在國際標準(ISO)制定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