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課程的實施,都需要并不斷生成各種教學資源,除去課程標準、教材、解讀等資源外,來自一線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生師作品等也是良好的學習資源。各種資源的共建、共享,能促進課程良好的生態建設,即每一個人,包括廣大的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因自己在課程學習中的創造為課程生態建設貢獻點滴的力量。本期解碼即以提倡“共建良好的課程生態”為目的進行了交流,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倡議,是課程發展的重要視角,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共鳴。
第一篇文章,以作者近期策劃、創新與創作的基于計算思維進行程序、算法的學習資源——《編程江湖》一書為例,深度分析輕“碼”存在的學生認知瓶頸,探討重“法”的課程學習策略,即以“閱讀設計”來對程序、算法、計算思維進行擬人故事化處理,通過“類比演繹”把程序知識通俗融入算法與計算思維,通過“數據實驗”對數據進行測試、觀察、分析以揭示算法的過程與功能等,系統地用趣味閱讀的形式和科學的數據實驗方案來建設立體化的計算思維的課程認知生態,破除代碼難度,彰顯算法思想,向著核心素養的“文化脈絡”和“文化生態”努力,探索構建課程學習資源,為搭建“法”“碼”平衡的課程生態助力,這些做法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推廣與驗證。
第二篇文章,以作者近年帶領學生參加AI科幻作品寫作活動并獲獎的經歷為線索,進行科幻創作活動的總結與反思。首先,總結如何帶學生參與科幻寫作活動,對基于“主題教學”進行多元作品展現學習成果、通過“參與征文”讓學生由讀到寫經歷素養提升和“持續參與”形成班級讀寫氛圍等活動,進行比較系統化的學科意義提煉。其次,針對如何基于學科課程引導學生寫作科幻小說活動,列舉其中的科幻作品片段,從機器人的“被出生”對應AI技術的學習與表達以及機器人的“情感進化”對應數據模型認知哲學化思考等角度,分析科幻寫作及科幻作品對AI課程學習的過程支持與效果影響。最后,反思組織學生寫作科幻作品活動的意義,其中包括在項目主題學習中拓展學習作品的形式、以科幻寫作活動融合科學素養的形成和以“讀想寫”連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較全面地進行實踐反思。以AI科幻寫作促進AI課程學習,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意義深遠。
正如信息科技新課程具有六大邏輯主線那樣的開放精神,課程也正期待著我們通過各種視角進行教與學的創新,期待著我們用一線的探索創建更豐富的學科視域下的課程資源,共建良好的課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