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青,吳延勇,吳建明,李梅霞,鄧宇馳,周忠鳳,黃 杏,賴振光*
(1.龍州縣農業機械技工學校,廣西 崇左 532400;2.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廣西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廣西甘蔗生物技術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007;3.龍州縣土壤肥料工作站,廣西 崇左 532400)
甘蔗是我國重要的糖料作物,廣西是我國最大的糖業生產基地,甘蔗種植面積、產蔗量及產糖量均居全國第一位[1-3]。南寧是廣西主要蔗區之一,甘蔗種植面積和產糖量位居廣西第三,蔗糖業是南寧市的優勢產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蔗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是增加蔗農收益、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為全面了解廣西南寧蔗區最新糖料蔗苗期生產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和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對該蔗區的種植面積、植期、品種結構及甘蔗苗情等進行了調研和評估,以期為預測和評估2023年南寧蔗區整體生產形勢提供參考。
于2023年5月30日—6月1日開展調查工作。調查地點包括南寧市武鳴區、橫州市和賓陽縣3個主產蔗區(表1)。共調查59個樣本區,其中新植蔗20個,宿根蔗39個。

表1 南寧市3個主產蔗區的具體調查地點
采用面上調查、數據收集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面上調查包括查看資料和聽取各蔗區糖業發展辦公室及制糖企業關于2023年甘蔗苗情、品種種植結構等的介紹,重點了解目前制約蔗區發展的瓶頸問題、機械化生產情況及旱情對甘蔗生長的影響,種植面積、品種結構等統計數據由相關糖業主管部門和制糖企業提供。數據收集包括南寧市及調查的3個蔗區的甘蔗種植面積、植期、不同品種種植面積、出苗情況等。實地調查分析3個蔗區具有代表性蔗地的苗情,包括甘蔗株高、出苗數、枯心苗率(螟害率)和黑穗病株率等指標。
據初步統計(表2),南寧蔗區2023年甘蔗種植面積較2022年略有增加,總面積為12.01萬hm2,比2022年增加1.06萬hm2,增幅為9.68%;其中調查的3個蔗區中,武鳴區和橫州市的種植面積(1.69萬和1.54萬hm2)比2022年分別減少0.03萬和0.21萬hm2,減幅分別為1.74%和12.00%,賓陽縣種植面積(1.89萬hm2)與2022年持平。從植期來看(表3),武鳴區、橫州市和賓陽縣的新植蔗種植面積占比分別為45.56%、37.66%和41.80%,3個蔗區的新植蔗平均占比為41.67%,高于南寧市新植蔗平均占比35.47%,也較正常年景(新植蔗占比30%~40%)處于較高水平。說明3個主產蔗區蔗農新種植甘蔗的意向較積極,可能與廣西出臺的甘蔗種植、機械作業管護等補貼政策有一定關系。

表2 南寧市3個主產蔗區及全市的糖料蔗種植面積

表3 南寧市3個主產蔗區及全市不同植期糖料蔗面積
由表4可知,南寧市調查的3個主要蔗區,按種植面積統計,武鳴區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為桂糖44號和桂柳05136,2個品種合計占比為81.07%,其次為桂糖49 號和桂糖55 號,占比分別為9.47%和5.92%;橫州市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為桂柳05136,占比68.18%,其次為桂糖42號,占比11.04%,桂糖44號和桂柳07150的種植面積分別為0.10萬和0.09萬hm2,較2022年有所增加(2022年均為0.03萬hm2);賓陽縣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為桂柳05136和桂糖44號,2個品種合計占比為62.43%,其次為桂糖42號,占比13.76%,粵糖00236占比7.94%??傮w來看,3個蔗區的主栽品種從之前的相對多樣化轉變為以桂糖44號、桂柳05136和桂糖42號為主,桂糖55號、桂糖49號等也有一定的種植面積。
根據調查結果(表5),南寧市調查的3個蔗區,2023年新植蔗和宿根蔗平均苗數分別為8.536萬和9.398萬株/hm2,分別比2022年減少3.265萬和1.152萬株/hm2,但仍處于較高水平,有足夠的苗數,其中橫州市新植蔗苗數最多,為9.353萬株/hm2,賓陽縣宿根蔗苗數最多,為10.998萬株/hm2;2023年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株高分別為27.4和50.0 cm,分別比2022年矮7.8和7.6 cm,其中新植蔗株高最高的為橫州市,宿根蔗株高最高的為賓陽縣;2023年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枯心苗率分別為1.78%和6.12%,分別比2022年高0.48%和1.20%(絕對值);2023年新植蔗和宿根蔗黑穗病株率分別為0.25%和2.90%,分別比2022年低0.35%和6.37%(絕對值),宿根蔗發病率大幅降低,枯心苗率和黑穗病株率均表現為宿根蔗高于新植蔗。綜上可知,2023年總體苗情不如2022年,苗數減幅較大,株高也較矮,枯心苗率高(尤其是宿根),但黑穗病株率較2022年有所降低。

表5 南寧市3個主產蔗區的糖料蔗苗情
調查分析2023年南寧蔗區甘蔗種植情況,賓陽縣種植面積與2022年基本持平,武鳴區和橫州市的種植面積較2022年有所減少,但南寧市總面積較2022年有所增加,增幅為9.68%。分析其原因,武鳴區和橫州市種植面積減少可能與甘蔗生產成本高有較大關系,土地租金、農資、人工等其他費用逐年上漲,造成種蔗收益相對較低;此外,其他經濟作物(甜玉米、香蕉、瓜果疏菜)的競爭等因素也是造成甘蔗種植面積減少的重要原因。但總體來看,南寧市種植甘蔗的積極性仍較高,尤其是部分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管護措施適宜,收益穩定,起到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得益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的良種新植補貼和購銷訂單等一系列惠農政策,保障了蔗農的權益和效益,增強了蔗農種蔗信心,因此南寧市整體的甘蔗種植總面積穩中有升。
與2022年相比,2023年南寧蔗區總體苗情稍差,苗數減幅較大,但仍有足夠的苗數;株高降低;枯心苗率升高,尤其是宿根蔗螟害嚴重,嚴重影響甘蔗生產;黑穗病株率有所降低,整體處于較低水平。整體來看,蔗區病蟲害發生不嚴重,黑穗病發生率低,若后期加強病蟲害管理,還可保證足夠的苗數。此外,大部分蔗區在2023年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干旱導致新植蔗出苗差、斷壟多,甚至有些需重新翻種;但也有部分蔗區受干旱影響較小,苗情同比正常??偟膩碚f,蔗區生產形勢尚可觀,若后期雨水充足仍有希望實現豐產。
甘蔗生產成本普遍較高已成為制約廣西甘蔗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4,5]。據此次調查,南寧市各蔗區目前機耕、培土等環節已普遍采用機械化,但機械種植、機械噴藥的比例仍不高,尤其是機械化收獲水平較低(低于5%),且基本無分步機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機械收獲含雜率和損失率較高,會對宿根蔗發株等造成影響,因此蔗農和制糖企業的接受度均較低;此外,丘陵、山地等蔗地不利于收割機作業,造成蔗區機械收獲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甘蔗新品種是蔗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重要保障,不斷選育、推廣應用甘蔗優良新品種可增加制糖企業和蔗農的收益、提高甘蔗產業競爭力[6,7]。近年來,桂糖42號和桂柳05136已取代新臺糖22號成為廣西蔗區的主栽品種,桂糖44號等新品種也有較好的推廣勢頭,良種的應用讓蔗農和制糖企業均獲得更多收益,推動了廣西甘蔗產業的穩步發展。針對桂糖42號和桂柳05136,可加大其健康脫毒組培苗的推廣應用[8,9];加強高抗黑穗病優良新品種(如桂糖44號[10]、桂糖55號等)的推廣力度,做好高產高效栽培示范及宣傳培訓工作,加快新品種的應用。由于甘蔗育種工作周期長,工作量大,相關部門應提供持續穩定的科研經費和政策支持。
生產中應加強宿根甘蔗的螟蟲防治工作,根據實際效果反饋,按照蟲情測報進行施藥的蔗田一般受螟蟲危害較小,一年噴殺2次效果較好,還可結合赤眼蜂防治螟蟲等生物防治技術,綜合防控以提升效果。甘蔗黑穗病是目前危害性最嚴重的甘蔗主要病害之一,發生嚴重時可使甘蔗減產達30%,還會影響翌年宿根蔗的生長,嚴重威脅甘蔗生產和蔗糖業的健康發展[11,12]。2023年南寧蔗區黑穗病發生率雖較低,但仍應繼續加強防控,選育和推廣應用抗病品種,結合拔除病株、藥劑防治等科學手段,減少蔗區病原菌連年積累,逐步減少黑穗病的發生為害。
我國甘蔗生產正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生產成本與海外主要生產國相比處于明顯的競爭劣勢。機械化程度低,尤其是收獲機械化程度極低是甘蔗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實現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特別是機械收獲的大范圍推廣應用是提高我國當前蔗糖競爭力的關鍵[13]。而適應機械碾壓甘蔗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應用是甘蔗機械化收獲能大面積推廣應用的關鍵。此外,還應研發和推廣先進、適用的甘蔗收獲機械,以及推動制糖企業壓榨設備的改造,并研究和示范推廣農機農藝配套栽培技術,切實解決目前機械收獲存在的不利影響,加快推進甘蔗收獲機械化,以促進甘蔗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