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初冬時節,走進濮陽市清豐縣關焦夫村,放眼望去,成片的嫩綠色麥苗長勢喜人、生機勃勃。
“兩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鹽堿地,通過實施‘占補平衡補充耕地儲備項目,改造后的200畝耕地已全部種上小麥。今年,整個濮陽市新立項補充耕地儲備就有項目11個,實施后可新增耕地9000多畝。”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占補平衡”制度是濮陽市加強耕地保護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濮陽市把耕地保護作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頭等大事,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做到“穩總量、優布局、管用途、嚴追責”,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嚴格目標考核
2023年以來,濮陽市緊盯責任分工和任務落實,逐級簽訂責任書,實施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格考核、一票否決,堅決守住全市耕地保有量367.7萬畝和永久基本農田325.28萬畝的兩道紅線。同時,進一步傳導壓力,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下達,落實“以圖管地”,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不斷健全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耕地保護機制 ,讓耕地保護成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濮陽市將耕地衛片監督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任務、強化責任、細化措施,逐步建立分析舉證、移交查處、追責問責、整改復耕、日常變更、備案銷號的工作流程及聯動機制,加大耕地保護執紀執法力度,拓展治理成效。濮陽市扎實推進衛片執法發現問題整改,整改后違法占用耕地比例降至1.31%,違法面積和違法比例創歷年最低;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專項治理全面完成省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專項整治目標,違規占用耕地全部“清零”,實際整改成效位居全省首位。
為做好執紀執法“后半篇文章”,濮陽市還建立耕地保護執法督查機制、自然資源執法監管和紀檢監察監督貫通協調機制,督促堵塞制度漏洞、監管盲點,健全耕地保護長效機制。
抓實“兩個平衡”
為強化耕地管控,濮陽市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實行占用耕地“兩個平衡”制度。2023年,上級下達濮陽市耕地儲備任務2000畝,目前,已完成立項4200畝。全市共掛鉤建設用地94批次,占用耕地1.25萬畝,完成補充耕地1.25萬畝,確保做到“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
以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為導向,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出臺《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開展耕地“進出平衡”工作的通知》,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對一般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實行年度“進出平衡”。同時,開展恢復類耕地摸底調查評價,建立耕地擬“轉入”
“轉出”臺賬,科學合理編制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全年入庫耕地“進出平衡”指標3.09萬畝,確保年度耕地保護任務全面落實。
強化網格管理
“目前,全市共有市級田長2名,縣
(區)級田長79名,鄉(鎮)級田長325
名,村級田長3044名,各級網格員6363名。”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濮陽市建立完善“田長制”監管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耕地保護機制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耕地保護體系,實現耕地資源“全員、全域、全時、全程”網格化監管。并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線上通過微信群、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渠道,線下通過設立展示臺、發放宣傳單、進村入戶“大喇叭”廣播宣講等方式,切實提高群眾對補充耕地政策的知曉率。
在此基礎上,濮陽市通過不斷探索創新,建立了“田長+檢察長+警長+審計長+企業”的耕地保護聯防聯控機制,拓寬了耕地保護的法治屏障。
與此同時,濮陽市還有序推進“天眼”系統建設,完成498路存量鐵塔、8路新增鐵塔的監控設備布設任務,建成自然資源執法指揮中心,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運用科技手段支持,實時監控土地狀態,做到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
下一步,濮陽市將持續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積極構建耕地保護新機制新格局,深入開展耕地動態監測監管,進一步加大土地執法力度,切實履行耕地保護職責,堅決守護好老百姓的“飯碗田”。(作者單位: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