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天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即便你未曾品嘗過天麻,沒被它獨特的酸味、辣味“麻”到過,不知道中藥其實存在注射劑型,比如天麻素注射液,也一定在烏雞燉天麻、天麻鱔絲、天麻豬腦羹等藥膳中聽說過它的名字。
以上不難看出,天麻正是時下很受追捧的“藥食同源”物質,值得深入研究。那么,我們就先以天麻鉤藤飲為切入點,開始今天的“拆解”。
一、天麻鉤藤飲的出處和適應證
天麻鉤藤飲是以天麻為主要組成成分的中藥湯劑,出自1958年由胡光慈先生撰寫的《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具有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的功效。縱觀此方,其實為一取病癥互參、融中西醫病理之長的方劑,所以盡管誕生時間不長,但在臨床治療上的應用卻不勝枚舉。那么,天麻鉤藤飲是治療什么的呢?
在《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原書中提到,天麻鉤藤飲主要應用于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等癥。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頭痛都適合用天麻鉤藤飲。根據《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的說法,只有以“肝厥證”為主的高血壓頭痛,才建議用天麻鉤藤飲。但是,何為肝厥證呢?
《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對肝厥癥的解釋為肝風頭痛、肝逆頭痛、肝陽頭痛,癥狀表現在《金匱翼》中有詳細解釋:“肝厥頭痛者,肝火厥逆,上攻頭腦也,其痛必在癲頂,以肝之脈與督脈會于癲故也。”根據這些記載,肝腎不足,伴有肝陽偏亢、肝火上炎引起肝風上擾等熱證表現的頭痛,臨床辨證屬于肝厥證頭痛。患者大多有頭目脹痛、眩暈失眠、心煩、口苦面紅、舌紅苔黃等癥狀。
二、天麻鉤藤飲的組方特點
以點帶面,針對“肝厥證”這一點,我們全面地了解一下天麻鉤藤飲的組方特點。
天麻鉤藤飲由天麻、鉤藤、石決明、川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梔子、黃芩、首烏藤、朱茯神等11味中藥組成,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可分為三組:
1.君藥:天麻、鉤藤
(1)天麻又名赤箭、定風草,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塊莖,味甘,性平。其養生價值在藥膳中已經被廣泛應用,在2020年國家衛健委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對黨參等9種物質開展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就包含天麻。作為中藥,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煎服用量一般為3~9 g。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天麻是“治風之神藥”,善治“風虛眩暈頭痛”。在現代應用中,天麻常用于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癥。以上均表明天麻為平肝息風的要藥。
(2)鉤藤,顧名思義,形態為帶鉤的干燥莖枝,來源于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或無柄果鉤藤,味甘,具有輕清而涼、祛風速度快的特點,能息風定驚,清熱平肝。用量多為3~12 g。根據《景岳全書》的記載,鉤藤能“瀉火、定風”。現代用于治療頭痛眩暈、驚厥抽搐、妊娠子癇以及高血壓等病癥。
天麻與鉤藤二味藥聯合使用作為君藥,輕熱平肝,息風止痙,能夠對癥治療肝陽偏亢、陽亢化風、風陽上擾所導致的一系列肝厥頭痛的高血壓病癥。
2.臣藥:石決明、川牛膝
(1)石決明來源于鮑科動物,也就是我們平常吃的鮑魚的貝殼,貝殼類動物久潛水中,故石決明味咸、性涼。中醫治療疾病講究“熱者寒之”,所以石決明主要用于平肝潛陽,除熱明目。根據《山東中草藥手冊》的記載,石決明具有“鎮肝、明目、治眩暈”的作用;《醫學衷中參西錄》也記載為“涼肝鎮肝之要藥”。
(2)川牛膝來源于莧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因為主要產地在四川,故此得名。川牛膝具有逐瘀通經、通利關節的作用,《本草正義》記載能夠“用之于肩背手臂,疏通脈絡,流利關節”。
石決明與川牛膝聯合作為臣藥,清熱平肝,活血通絡,能夠進一步加強君藥平降肝陽的作用。
3.佐使藥:黃芩、梔子、杜仲、桑寄生、首烏藤、朱茯神、益母草
根據中醫理論,臨床辨證為肝厥證的高血壓患者通常會因為“肝火厥逆,上攻頭腦”而有肝火旺、舌苔黃、急躁易怒,心煩失眠,夜寐不寧的癥狀表現。對于這類患者,經天麻、鉤藤、石決明、川牛膝等藥物清熱平肝后,雖然肝火明顯下降,但治療還不完全,尚需補足—比如,需要一些具有清熱瀉火功效的中藥鞏固其瀉熱降逆的作用;也需要一些除煩安神的中藥輔助其寧心安神,保持情緒穩定;更需要一些補益肝腎的中藥“看家”,即治療肝腎疾病,要從根本上補益肝腎。此時,黃芩、梔子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清降肝火的作用;杜仲、桑寄生標本兼顧,通過滋養肝腎,抑制肝腎不足所致的肝陽上亢;首烏藤、朱茯神寧心安神而通絡,寧神助眠;益母草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合川牛膝行“血行風自滅”之理:諸藥共用,正合“查缺補漏”之效。
審視天麻鉤藤飲全方,平肝息風之效配伍清降活血、補益肝腎之藥,標本同治。另外,方中所用黃芩、桑寄生、杜仲、益母草在現代臨床研究中均具有降血壓的作用,因此又引西醫利尿治療高血壓之理。從整體來看,本方合諸藥之功效,是治療“肝厥證”為主的高血壓頭痛眩暈之良方。
三、天麻鉤藤飲的使用注意
1.注意忌口
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鲙,腥燥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蔥、諸果、諸滑滯者之物”,“牛膝忌牛肉”。因此,服藥期間盡量避免食用以上食物。另外,肝陽上亢的患者大多舌紅苔黃,急躁易怒,眩暈耳鳴,心煩失眠,這都是熱證的表現,所以,服藥期間還應忌食辛辣、酒、魚、肉類等。
2.注意煎煮時間
對于無特殊煎煮要求的中藥,煎煮方式通常是兩煎,即大火煮開之后,轉小火20~25分鐘,濾過藥液,再以同樣的方式煎煮第二次,合并兩次藥液后分早晚兩次服用。但是,天麻鉤藤飲中君藥鉤藤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鉤藤堿,加熱易被破壞,為防止有效成分散失,因此宜在其他藥物即將煎好時放入,通常在出鍋前煎煮5分鐘左右即可。
3.注意不適宜的頭痛頭暈類型
在現代研究中,天麻鉤藤飲治療頭痛、眩暈的范圍很廣,包括高血壓、急性腦血管病、內耳性眩暈、圍絕經期綜合征等—但需要注意:如果是肝經濕熱以及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眩暈,天麻鉤藤飲就不適宜了。
4.聯合用藥注意
雖然目前的臨床研究表明天麻鉤藤飲聯合西藥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效果較好,但聯合服藥期間仍要定期監測血壓,避免降壓過低,同時密切關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5.其他注意
(1)“肝為將軍之官,喜條達而惡抑郁”,建議患者在服藥期間注意保持心情的愉悅,避免憂思、氣郁等情緒變化,不過度勞累。
(2)天麻鉤藤飲與天麻鉤藤顆粒是同一方子的兩種劑型,患者可以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及對湯劑口味的接受程度按需選擇。
(3)天麻雖然在藥膳中已經被廣泛使用,但是不管是藥物還是食物,其本身都帶有一定的屬性,所以,初次使用時應減少用量,同時也不建議長期服用。
(4)天麻鉤藤飲中含有活血調經中藥川牛膝,孕婦慎用。
高婷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中藥師,中藥學碩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臨床中藥師在培。主要從事醫院中藥學相關工作。擅長中醫藥健康科普寫作,常見藥用植物以及中藥飲片鑒別,中藥臨時庫房管理與飲片貯存養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