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男,周豐
蘇州市姑蘇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蘇州 215007
健康素養是健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目標,也是衡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產出的指標。提高健康素養被公認為是維持全民健康最經濟有效的策略,本研究對2019—2022年蘇州市姑蘇區居民健康素養監測數據進行分析,了解變化趨勢,探討取得的成效與不足,為進一步提升全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1.1 對象 于2019—2022年分別隨機抽取姑蘇區15~69歲常住居民為調查對象。本研究通過倫理審查。
1.2 方法 采取分層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PPS法確定調查的鎮(街道)、行政村(居委會)及家庭戶,按KISH表法確定接受調查的對象。采用全國統一的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調查問卷,以PAD入戶面對面調查的方式完成問卷。

2.1 一般情況 姑蘇區2019—2022年健康素養監測點分別為16、6、6、9個,有效問卷分別為650、343、245、450份。調查對象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齡以25~<65歲居多,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居多,職業以工人和其他企業人員居多。
2.2 總體健康素養與三個方面健康素養水平變化趨勢 姑蘇區居民2019—2022年總體健康素養水平分別為31.0%、32.7%、35.5%、39.3%,呈逐年線性增長趨勢;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三個方面健康素養水平由2019年的37.7%、36.1%、44.6%提升至2022年的50.7%、47.3%、55.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表1 2019—2022年姑蘇區居民總體健康素養與三個方面健康素養水平[人(%)]
2.3 六類健康問題素養水平變化趨勢 2019—2022年,六類健康問題素養水平雖在個別年份有輕度下降,但總體仍呈上升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2。

表2 2019—2022年姑蘇區居民六類健康問題素養水平[人(%)]
2.4 不同特征人群健康素養水平比較 2019—2022年不同人群健康素養水平,25~<35歲最高,55~<65、65~69歲較低,公務員與醫務人員較高,工人與農民相對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不同性別的人群健康素養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監測結果顯示,姑蘇區居民的總體健康素養水平從2019年的31.0%增長到2022年的39.3%,呈穩步上升趨勢,提前達到了國家規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健康素養水平的要求[3]。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穩步提升,可能與2020年開始抗擊新冠疫情采取的一系列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蔡婷等[4]的研究也發現,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實施后人群健康素養水平有明顯提高,疫情防控需要政府和社會多部門開展全方位多渠道的疾病防治知識普及,這與健康促進行動中的全民參與理念一致[3],說明政策支持、健康促進行動可以有效提升人群健康素養水平[5]。
三個方面健康素養水平基本呈上升趨勢,其中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幅度明顯,這與吳昊[6]、齊瑛[7]等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居民的健康知識較易提升,而將知識轉化為行為和技能則需要一個更長的過程,除了傳播健康知識,還需要健康支持性環境、健康文化氛圍等[8]。六類健康問題素養中,健康信息、傳染病預防素養水平提升較快,這可能與新冠疫情期間居民對傳染病防治等相關信息的主動需求意識增強有關,疫情中居民主動獲取、采用、交流健康信息,進而影響自身健康行為[9];慢性病預防和基本醫療素養水平4年間有所上升,但仍處于低位,周文娟[10]、陳鐳[11]等研究發現文化程度是慢性病預防素養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加強對文化程度較低人群的素養干預將是健康素養水平進一步提升的關鍵。
4年間,高齡(55~<65、65~69歲組)人群健康素養水平一直處于低位,尤其65~69歲組增長最慢。文化程度是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的首要影響因素[12-14],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比較低,接受新事物及理解能力相對較弱。賈鑫[15]表示,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的提升應從傳授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識和相關健康教育活動入手。Kim等[16]通過感官刺激、強化訓練方式,使老年人傳染病防治知識和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蔡敏儀[17]等認為,社區醫生應通過多渠道提供癥狀管理、個體化健康教育等多樣化健康管理策略來提升健康素養。我國老年人健康素養研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將健康素養與健康教育、健康傳播、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等措施聯合的應用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18]。
綜上,2019—2022年姑蘇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但是慢性病預防和基本醫療素養仍是短板,接下來的健康促進工作應當更加重視慢性病預防和基本醫療。另外,如何有效地滿足重點人群(低文化、高齡)對健康信息的獲取、理解和應用,針對重點人群的干預策略是素養提升工作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