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城市綠化條例》實施23年后,省人大常委會對其進行“大修”。11月23日,修訂后的條例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并計劃于2024年1月1日實施。本次修訂,該條例積極回應社會問題和實踐問題,規范城市綠化的規劃和建設,強化對城市綠化的保護,并完善了相關法律責任。
榕樹、異木棉、黃花風鈴木……城市綠化樹是街頭的一道別樣風景。城市綠地系統應如何布局?對此,該條例規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應當突出嶺南特色,適應當地氣候特點,科學規定各類城市綠地指標,合理安排各類綠地的空間布局。
城區空間有限,如何利用“邊角地”,讓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該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邊角地、空閑土地綠化激勵政策,利用邊角地、空閑土地等改造建設口袋公園。同時,為推進節約型城市綠化建設,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現有綠地和樹木的保護,避免盲目大規模更換樹種和綠地改造。
此外,該條例還規定城市綠化優先采用優良鄉土樹種,并加強城市綠化中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確保城市綠化生態安全以及在城市綠化中突出本地特色。
為推進立體綠化,該條例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科學配置綠化植物,推廣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橋梁綠化等形式的立體綠化和家庭綠植,并明確要求: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設施等,在符合公共安全的情況下,適宜采取立體綠化的,應當實施立體綠化。
城市綠化的高質量發展,有賴于城市綠化法制的建設。2022年,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發現城市綠化存在監管執法不夠到位等方面的問題。
對此,該條例壓實各方職責,對居住區綠地、其他城市綠地的保護和管理責任人作出具體規定。對在城市綠地的保護和管理責任人沒有規定的情況下,城市綠化主管部門為城市綠地的保護和管理責任人;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樹木遷移、修剪等城市綠地保護和管理工作的相關技術規范并加強指導、培訓,對城市綠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監督。
本次,該條例還加強古樹名木和歷史名園的保護管理,規定嚴禁砍伐或者擅自遷移、修剪古樹名木,并對因國家、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無法避讓或者無法有效保護古樹名木,或者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對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且采取防護措施后仍無法消除安全隱患,確需遷移城市古樹名木的審批程序作了嚴格的規定。
此外,該條例還細化禁止性行為規范和法律責任。該條例列舉了八種禁止性行為,規定了在城市綠地內,禁止刻劃、敲釘、折枝、剝損樹皮等損壞樹木;禁止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禁止以水泥、瀝青等硬化樹穴;禁止違反有關規范截除樹木主干、去除樹冠、破壞樹木根系等行為。同時,還對破壞綠地和綠化植物的行為設定了相應的處罰,并對相關違法行為導致樹木死亡的處罰作出明確規定。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