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鋼威
“如何引導和促進各地進一步立足縣域實際有效培育縣域產業?”“如何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百千萬工程’實施的財政保障力度?”“如何加大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力度,支撐保障縣域產業和發展用地需求?”…… 11月21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就省政府關于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這是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首場、也是今年唯一一場專題詢問。
在這場長達3個小時的專題詢問現場,10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化身“考官”,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就“百千萬工程”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發出“十連問”,既有縣域經濟、財政投入等發展要事,也有人居環境等民生實事,其中一些棘手問題不免讓人“紅臉出汗”。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等8位“應考”的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不講套話,圍繞“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情況、短板不足和改進措施直截了當回答問題。在專題詢問剛性監督下,問出了民心所愿、問出了對“百千萬工程”的殷切期盼,答出了責任擔當、答出了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信心和決心。一個個問題差距被擺上桌面,一份份承諾也“曬”在陽光下。
產業是縣域區位條件、人文內涵、資源稟賦的集中體現,是縣域經濟的主體支撐、關鍵命脈和核心競爭力。產業強則縣域強,產業興則縣域興。
“廣東是我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但粵東西北地區縣域產業項目‘散小弱’,縣域經濟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爆F場,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趙正權直指問題,率先向省發展改革委拋出詢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和促進各地進一步立足縣域實際有效培育縣域產業?
“產業是廣東省縣域經濟最突出的短板,做大做強縣域產業是實施好‘百千萬工程’的首要任務。”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提出接下來將重點做好的三件事:一是抓好產業有序轉移和特色產業培育,二是抓好適合縣域的產業項目謀劃和儲備,三是立足縣域實際,做好橫向和縱向幫扶。其中,在抓好產業有序轉移和特色產業培育上,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和評估,指導各地用足用好省產業有序轉移“1+14+15”系列政策,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的產業有序轉移。他指出,“今年省里已經專門下達42.5億元注入資本金、安排1萬畝用地指標支持15個主平臺啟動建設,未來還將繼續支持?!绷硪环矫?,突出抓好縣域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支持各縣(市)立足特色、發揮優勢,聚焦細分領域,在食品加工、海洋產業、文化旅游等領域打造1-2個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縣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如何推動縣域承接產業有序轉移,加快形成縣域產業集群?”趙正權進一步追問。
艾學峰作答,縣域產業集群建設,要落實兩個責任,首先是落實好粵東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的主體責任,激發內生動力。同時也要落實珠三角城市產業轉出地的支持責任,抓好跨區域產業對接,包括共同研究制定縣市重點承接產業的目錄、產業招商地圖、依托對口幫扶協助機制、聯合開展招商引資,共同打造區域產業協作鏈條,探索“雙向建設飛地”。
省人大常委會在調研中發現,廣東省不少市縣都在搶抓“打造海上新廣東”的戰略機遇,積極培育壯大海洋經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李雅林指出,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穩健起步,但仍面臨部分種苗和裝備技術不成熟、養殖設施抵御災害能力不足、產業鏈發展不充分等問題,他向省農業農村廳提問道,將采取什么措施破解這些難題?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劉棕會表示,深藍種業和設施裝備是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兩個關鍵環節,接下來,將加快深藍種業、設施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深藍種業方面,將優化種業發展空間布局,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國家現代化海洋牧場(南方)種業基地,構建要素齊備、技術先進、體系完整的海水種業產業集群,形成湛江市、陽江市陽西縣、潮州市饒平縣為主體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三大基地”空間布局。建設海洋漁業育種創新基地,開展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重點培育金鯧、花鱸、硇洲族大黃魚等7類深遠海適合養殖品種。同時,推動產學研高效對接;在設施裝備方面,推進新型設施裝備試驗、應用、建成和推廣。加強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裝備及輔助裝備研發設計。推動智慧型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近年來,廣東省鄉村文化繁榮發展,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但鄉村文化還存在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不足的現象。為此,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劉小毅向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問:接下來將如何豐富鄉村高品質文化供給,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回應道,下一步將在文旅項目謀劃、資金統籌安排等方面予以傾斜。實施鄉村文化更新計劃,加快鄉村公共文化新空間建設,推動基層中小博物館提升,打造一批鄉村公共文化設施標桿。同時,持續開展圖書、活動和展覽下鄉,不斷豐富鄉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并推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加快構建鄉村文化旅游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爭取建成一批文化和旅游特色鎮,促進文化消費與旅游消費有機結合。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農村源源不斷流向城市,這種單項流動導致農村生產要素短缺、拉大了城鄉鴻溝。實施“百千萬工程”,就是要破解城鄉之間要素不合理分配的結構性問題,全面加強欠發達地區的要素保障。
“粵東西北地區財力相對薄弱,部分區縣財政收入增長乏力,‘三?!葎傂灾С鲂枨蟠?,實施‘百千萬工程’資金緊缺的問題反映較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百千萬工程’實施的財政保障力度?”現場,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汪一洋向省財政廳拋出問題。

饒平縣柘林灣海域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資料圖片)
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拿出數據回應,該廳高度重視“百千萬工程”,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共投入1490億元支持“百千萬工程”,其中超過70%的資金投向粵東西北地區,全力推動補齊短板,把短板變為潛力板。具體來說,通過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將財政省直管縣擴圍至全省57個縣(市);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和專項債券支持;同時,2023年省財政將重點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的激勵力度。將根據“百千萬工程”考核評價辦法,對縣(市)和區分別按照創先、進位、消薄三類進行考核評價,對考核獲評優秀、排名進步突出地區給予獎勵。
“如何引導和規范有關資金投入到重點任務重點項目上?”聽完介紹后,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汪一洋就“資金使用效益”繼續追問。
“頭號工程,就要頭等保障!”戴運龍表示,結合2024年預算編制工作,省財政廳整合設立“百千萬工程”專項資金,精準聚焦重點任務保障。此外,堅持資金使用項目化、市場化。一方面,堅持分類施策,財政資金不“撒胡椒面”。另一方面,堅持多元投入,充分吸引各類社會資金、資本投入,繼續推行“補改投”試點。在監管方面,做到“一竿子插到底”。省財政廳將強化資金跟蹤監督,研究將“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保障專項資金納入專戶管理的方式,單獨調撥庫款,資金全部直達縣(市)基層,依托“數字財政”系統開展全流程、全鏈條跟蹤監督。同時,強化問效問責,建立績效評價健全獎優罰劣機制。
一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陳建飚非常關注縣域產業發展,通過調研,他了解到,廣東省部分地區存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林地定額短缺問題,導致縣域產業項目落地困難。為此,他向省自然資源廳發出詢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力度,支撐保障縣域產業和發展用地需求?”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胡建斌坦言,在用地指標總量充足情況下,各地市對縣域傾斜不夠的問題確實存在。接下來,一方面,明年省級將按照10%的比例(約3萬畝)預留用地指標保障鄉村振興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另一方面,落實用地指標直達縣制度,57個縣(市)通過“增存掛鉤”機制掙取的指標全部留在縣城使用。在全省指標總量得到滿足基礎上,繼續加大對“百千萬工程”和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
對于林地定額短缺的問題,省林業局副局長吳曉謀回應說,今年國家林草局下達廣東省2023年林地定額15.5萬畝,創歷年新高,及時為780宗“百千萬工程”項目辦理了使用林地手續。此外,為支持縣域產業和建設,省林業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了審批效率。同時,在林地定額分配時,優先保障“百千萬工程”57個縣(市)。
人居環境關乎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百千萬工程”成效的直觀體現。
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發現,近年來,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對標浙江等先進省份仍有差距。特別是粵東西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重,有些地方資金、技術保障不足,設施運維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區域不平衡,有些地方仍無焚燒設施,有些地方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長效機制有待健全;廣東省建筑垃圾收運處理仍任重道遠。對此,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任小鐵分別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管理的相關舉措,向省生態環境廳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進行連珠發問。
詢問辣味十足,氣氛熱烈緊張。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曉霞沒有回避該問題,她坦言,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存在區域不平衡、歷史遺留問題多、要素投入仍待加強等問題。為了實現治理基本全覆蓋,未來兩年需開展5萬多個自然村治理提升,其中95%以上分布在粵東西北和珠三角非核心市山區縣等治理基礎薄弱、財力不足的地區。同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缺口大,目前主要依靠財政投入,對于已建設施后續運維資金難以保障,且由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缺乏盈利點,難以申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另外,基層技術保障和管理能力不足也是制約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因素?,F場,徐曉霞表態道:“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好,走在全國前列?!彼岬剑酉聛韺⒀芯恐贫?024—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方案,推動到2025年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圍繞目標優化、縣域統籌、要素保障等方面進行部署,重點提升粵東西北地區治理水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實現全覆蓋。
對于農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耿輝回應道,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近年來,通過執行《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全省垃圾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已達到16.3萬噸/日,82%以上進行了焚燒處理;收運體系日益健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所有行政村??傮w來說,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總體超過清運量,但仍存在結構不夠均衡的問題,還有一些農村存在作業不夠規范等問題。接下來,將持續提升焚燒處理能力,提高收運體系運行管理水平,強化常態化監督檢查。推動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將認真貫徹《廣東省建筑垃圾管理條例》,推動建筑垃圾治理邁向規范化管理、資源化利用、智慧化監管軌道。深入開展建筑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三年行動。今年主要建立完善政策制度體系,2024年穩步提升消納利用能力,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成一個消納場和資源化利用廠,到2025年基本建立建筑垃圾治理和綜合利用體系。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黃海橋關注到,由于歷史原因,廣東省圩鎮建設管理水平總體不夠高,農房建設缺乏有序規劃、建筑外立面不夠美觀,“有新房無新村”現象突出。他分別向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提問:接下來,將如何采提升圩鎮和農村風貌?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耿輝表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推動開展了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組織遴選了110個典型鎮,一年來,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接下來,將聚焦“1+4+7+9+N”建設要求,以“一圖四色”書寫美麗圩鎮新篇章。具體來說,就是:抓好一個“規劃引領”,將指導各地全面推進鄉鎮編制建設規劃,其中全省110個典型鎮要在今年年底前率先完成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抓好“四項攻堅任務”,全面深化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抓好“七項重點任務”,提升風貌品質亮色;抓好“九項建設任務”,增強公共基礎設施成色;抓好“美麗圩鎮全面建設管理”,推動全省美麗圩鎮建設取得新成效。
在農房建設方面,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劉棕會答復到,為提升農村風貌,省農業農村廳將強化規劃引導;加強農房管控,按照批準面積和建房標準建設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積占用宅基地;塑造農房風貌;建設綠美鄉村,重點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特點,不搞“千村一面”,打造具有嶺南濃郁原鄉特質的村莊。
鄉鎮是廣東省城鄉綠美的薄弱環節。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丁建庭向省林業局犀利詢問:當前,廣東省不少鄉鎮見房不見綠,影響鎮域形象和功能,如何加強縣鎮村美化綠化建設?
提到做好縣鎮村綠化工作,省林業局副局長吳曉謀將整體思路和主要措施娓娓道來,省林業局積極推動縣鎮村綠化工作,全省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5800多場次,建設“巾幗林”“青年林”等主題林145片,植樹約200余萬株,超額完成2023年建設任務。接下來,將縣鎮村綠化作為明年“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重點工作予以推進開展,通過做好本底調查,摸清可綠化空間和地點;合理提出種植樹種和數量;提前謀劃苗木準備,建立縣、市之間苗木供應共享調撥機制;積極引導鄉賢、企業和專業協會通過捐資捐物、認種認養等形式參與縣鎮村綠化等措施,解決在哪里種、種什么、種多少、苗木保障、資金籌集、部門協調聯動等問題。
實施“百千萬工程”,就是要補齊縣鎮村的建設和發展 短板,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支撐、塑造新優勢,更好實現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
“‘百千萬工程’要求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省有關部門已出臺政策,謀劃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如何推進廣東省中心鎮高質量發展?”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伍慶向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提問。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耿輝表示,將推動中心鎮擴權賦能,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向中心鎮傾斜,為中心鎮建設發展注入動力、提供支撐。相對其他鎮而言,中心鎮必須有更高水平的鎮域經濟、完善高質量的基礎設施、配套高標準的公共服務、更高品質的圩鎮風貌、更高效率的治理模式,要持續推動要素向中心鎮集中、項目向中心鎮集聚、力量向中心鎮集結。將選取部分基礎設施較好、經濟實力較強、人口規模較大的中心鎮,按照小城市的方向進行重點打造,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成為全省鄉鎮建設的典型樣板。此外,按照“一鎮一規劃”要求,推動中心鎮編制建設規劃。
“目前,廣東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總體向好,但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粵東西北地區農村集體經濟普遍薄弱,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黃力的發言一針見血。他向省農業農村廳發問:接下來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盤活鄉村閑置資源,探索多樣化途徑,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劉棕會應答,將重點從“三個一”著手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出臺一批政策,解決制度創新、制度供給問題。結合廣東實際,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等,通過制度創新,激活各種要素。二是建好一個平臺。2022年12月,省農業農村廳建設的廣東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實現了農村產權電子化交易。接下來,將不斷拓展平臺服務功能,推動農村產權全程線上交易。三是打造一批試點。將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一批扶持對象,圍繞1062條典型村集中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打造一批試點示范樣板。同時,實施千名農村職業經理人培育計劃,加快推進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專題詢問始于“問”,但并不止于“答”。此次專題詢問是一個很好的開局,“十問”抓住了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實的關鍵,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努力方向。在省委領導下,政府部門有擔當,人大監督有力量,隨著一個個新決策落地生根、一個個新布局變成現實,相信“百千萬工程”必將取得更大的、新的成效,全省人民群眾必將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