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婭楠
“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壓艙石,是黨員教育管理的‘主陣地,是聯系服務群眾的‘第一線……”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火車西站街道內,“黨課講師團”成員李倩以“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為主題,為街道全體黨員干部及轄區“兩新”黨組織黨員、各社區黨組織書記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我相信按照黃曉薇同志在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報告中提出的五年規劃那樣做,我們的婦女事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黨課講師團”成員馬雪蓮為農村婦女黨員打造專屬精品黨課,滿足了她們的學習需求。
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西寧市“黨課講師團”聚焦基層黨組織需求和不同領域、不同群體黨員特點,量身定做、按需點單,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黨課。
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寧市“黨課講師團”深入基層一線,利用“點題黨課”“菜單黨課”“巡回黨課”等形式,變“上學”為“送學”,用一堂堂既“接地氣”又“冒熱氣”,還具“鄉土氣”的黨課,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得有滋有味,贏得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廣泛好評。
黨課要因材施教著重在“講準講細”上想辦法
針對西寧市鄉村、街道基層黨員干部年齡結構、文化程度不同,市委組織部積極在課程、師資、形式上求新求變求突破,通過公開征集、個人自薦、組織推薦和定向邀約等方式,從優秀基層干部、基層黨組織書記、“土專家”和“田秀才”中,整合出政治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理論功底優、實戰經驗足的黨員干部組成“黨課講師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案例,把“講理論”與“講故事”結合起來,使黨課更好走進黨員心中,吸引更多基層受眾。
西寧市委組織部在盡量滿足基層需求的基礎上,采取分片包干方式,以每個縣(區)為一個片區,安排10名至12名講師授課,堅持因材施教:面向鄉村,圍繞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傳播實用技能;面向社區,圍繞社區治理、和諧小區創建開展特色案例教學,讓黨課成為促進黨員成長的“精神糧”“營養餐”。
湟中區按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著眼“學、備、講、研”抓實抓活講黨課工作,不斷豐富“課程菜單”。湟源縣在利用縣域“黨支部組織生活共享陣地”、小高陵黨性教育基地組織開展集中輪訓的基礎上,邀請“黨課講師團”講師講授專業課程。
“這種形式破解了傳統黨課上行下效、吸收難的問題,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針對性強,干貨滿滿?!贝笸h塔爾鎮塔爾灣村婦聯主席張曉紅說。
黨課要因地制宜著重在“創新融合”上出實招
“歡迎馬有忠老師,我們全鄉的黨員都在等您講課呢!”日前,“黨課講師團”成員馬有忠為大通縣青林鄉黨員上了一堂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的黨課。這是大通縣創新黨員教育形式,實現黨員教育“課隨人走”、黨課“零距離”的縮影。
出實招創新方式,把教學從室內搬到室外、從線下拓展至線上、從單一平面升華為多維立體,“黨課講師團”通過建立多元化學習矩陣,進一步激發基層黨員教育工作新活力,努力讓所有黨員“不掉隊、不漏學”。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寧市委組織部在組織“黨課講師團”成員深入基層一線、田間地頭講黨課的同時,對開展成效明顯、黨員反饋好的部分課程進行集中拍攝錄制,制作黨課視頻課程,通過西寧智慧黨建網站、“西寧黨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展示推介,直面基層群眾,了解群眾需求、接受群眾評價,真正讓黨課進基層、讓講師“接地氣”。
“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繼續把學習所獲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努力貢獻基層力量。”聽完“黨課講師團”講黨課的黨員干部紛紛表示。
(摘編自《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