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旭日始旦,歲月如新。當您讀到這里的時候,已經是2024年1月的某一天了,我們又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從1999年7月1日創刊至今,《黨課參考》始終堅守主流媒體的價值與擔當,交流黨建經驗、探討黨建問題。一路走來,我們攜手同行、暖心相伴。為增強與讀者的情感聯結,帶來視覺更美觀、層次更豐富的閱讀感受,《黨課參考》新設“黨員驛站”欄目,刊發全國各地黨員干部對于時代、初心、人生、夢想等方面的思考與感悟。讓我們一起,聆聽時代、感受時代、訴說時代。
十一年的相伴,十一年的相隨。它是在黨課準備時那一抹虹光,為我的講解增添了色彩;它是在考博復習時那一束亮光,為我的作答指明了方向;它是在宣講準備時那一剎豪光,為我的演講注入了力量。
十一年前的偶然相遇,我的書案上從此有了它的一方天地,它更成為我在理論學習上不可或缺的至寶。回望十一年,《黨課參考》讓我懂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需要理論深度,時事熱點解讀需要響應熱度,理論闡釋宣講需要情感溫度。
那是2012年11月,我作為黨支部書記,將開啟人生第一次講黨課之旅。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憑借學科優勢,我按照撰寫畢業論文的模式開始了準備工作。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理論講解過于生硬、理論話語過于專業等問題愈顯突出。我在如何講好黨課、做好理論闡釋的問題上陷入了深思。正在此時,手邊放置的《黨課參考》引起了我的注意,隨之無意地翻看卻打開了自己對黨課的新認知。
《黨課參考》用它獨特的理解闡釋方式讓我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深度。它既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理論活力,又運用大眾化的敘事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給本來枯燥生硬的理論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就這樣,我講的第一次黨課也在熱烈的掌聲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十一年來,我對講黨課越來越得心應手,所講內容逐漸豐富起來,講授形式也在不斷創新,這些都離不開《黨課參考》不斷提供的能量。
2020年,八年的輔導員工作讓我對自己的發展有了新的思考,讀博成為我新的人生目標。然而,緊張的工作之余,考博飽和式的復習也讓我變得焦躁不安。面對一摞摞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書籍教材,我內心的無助和煩躁越發明顯。這時候我回想起《黨課參考》推出的一系列特輯,于是從一期又一期刊物中將特輯全部找出,一一整理其中對黨的重要會議精神的專門解讀、對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的深刻闡釋。黨課特輯的內容全面、講解細致、體系完整,為我的復習指明了方向,更增添了助力。就這樣,我從無頭蒼蠅般埋頭蠻干,逐漸變為有條不紊地系統復習,最終成功“上岸”。
十一年來,書柜里一期期的《黨課參考》,見證了我的成長;《黨課參考》中一行行批注,記錄著我的進步。十一年來,《黨課參考》用自身的理論活力,幫助我提升了理論水平;它用自身的黨課案例,幫助我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我逐漸意識到,《黨課參考》這本小小刊物在我心中的分量,相遇《黨課參考》是緣,相伴《黨課參考》是愿,但我們的相伴,一定不止十一年!
(作者系重慶郵電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