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愛鳳

在義務教育階段,《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022 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了新的數學 課程目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應使學生通過數學學 習,形成和發展面向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所需要的 核心素養[1] .新課程的頒布必然帶來新一輪教學變 革,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都需要探索新的可能.
1校本課程可作為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 效補充
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數學 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 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具體的知識經過 一段時間學生可能會忘記,但數學的核心素養是伴 隨其終身的.素養是掌握知識的能力,更是遷移知 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數學核 心素養的培養,是值得研究的問題[1] .新課標剛剛 頒布,新教材尚未完成,當前教材還不能完全匹配 新的課標.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結合學校和本校學 生的特點對教材內容做適當補充,促進核心素養的 發展.因而校本課程就為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 了現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2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家故事”校本課程的實 踐探究
2.1校本課程“數學家故事”開設的必要性
新課標提出要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如體 現中國數學家貢獻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和領悟中華民族自豪感,因此,開設“數學家的故事”校本課 程適應新課標的需求.另外,新的課標還提出要豐 富教學方式,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啟發 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積極開展跨學科 的主題式和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 驗、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 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揮每一種教學方式的育人價 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1] .“數學家的故事”校 本課程的開設顯示出了它的必要性[2] ,精選古今中 外數學家故事一方面能給學生感受數學的文化價 值,增強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感受數 學在促進各學科領域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深入體 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還欣賞到了一些經典數學 問題求解的智慧歷程,這些都是學生寶貴的活動經 驗.
2.2校本課程“數學家故事”開發實踐
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家的故事”校本課程的 開發是將數學家的故事和主題活動教學相結合的 實踐,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些著名數學家,既能讓學 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又能讓 學生開拓眼界掌握知識;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教學內 容,還能豐富教學場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2.1 “數學家故事”校本課程的主題設計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決定的課程,主要是針對 國家課程開發,以學校為基地進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課程的開發[3] .要結合本校特點和新課程標準提 出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來設計,同時兼顧學生的喜 好.筆者結合自己初中數學教學的經驗和校本課程 開發的目標,開展“數學家故事”的校本課程探究.
首先,初步了解我們耳熟能詳的數學家具體有 哪些重要的學術成果以及這些科學家取得這些成 果所付出的艱辛,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孜孜 以求的上進心.其次,新課標提出展現數學發展史 中偉大數學家,特別是中國古代與近現代著名數學 家,以及他們的數學成果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 用,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最后,通 過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和教 師一起參與討論,最終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 值觀.(具體內容參見表 1)
2.3.2 “數學家故事”課程開發的具體案例
筆者以第二學期國內數學家的故事這個主題 為例,具體說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
(1)教學目標
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希望達到以下目標:
讓學生參與視頻素材的收集工作,提升學生解 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數學家的數學成果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 自豪感;從這幾位數學家的人生經歷中感悟數學家 不怕困難、嚴謹治學、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激發 學生努力向上的學習動力.
(2)教學內容
圍繞要介紹的國內數學家的故事,在視頻網站 上找到了《天才簡史》這個專題節目,把同一個班 級的學生分成一組,讓他們分別在專題片中找這些 科學家的視頻,并布置他們每組匯報時都要提出與 視頻內容相關的問題.在最后一次課,由同學和教 師共同投票評選問題最有價值的小組并予以獎勵.
(3)教學流程
每次課前一天讓學生把下載好的視頻發給教 師審核,在審核的過程中可以預設問題,以《祖沖 之》為例,大多數學生只知道他的成就是計算了圓 周率,但并不了解他的成就獲得了怎樣的認可,在 影片播放開始前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視頻一開 始就介紹了 1964 年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永久編號 為 1888 的小行星賦予他的名字;1967 年國際天文 學家聯合會把地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 名;1986 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套面值為 5 元的 紀念幣,背面印刻的是他的人物像.在學生觀看到 此處時可以暫停播放,提出問題:“大家還知道哪 些科學家享此殊榮嗎?”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 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在看到華羅 庚對他的評價這一片段時,也可稍作停頓并提出問 題:“你們知道祖沖之還有哪些方面的成就嗎?”留 個懸念,學生看到后續視頻還會發現他不僅是位數 學家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制造、音樂,并且還是 一位文學家.此處,留些時間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 家在跨學科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視頻結束后由小 組負責人提出了三個問題,問題 1:祖沖之給出的 圓周率的兩個分數形式是什么?問題 2:祖沖之將 圓內接正多邊形從正六邊形做到了正多少邊形? 問題 3:祖沖之編制的歷法叫什么?學生們非常踴 躍地回答了問題.教師點評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問 題主要是圍繞視頻中的一些細節,可以讓學生在后 續課堂中更加專注認真.但教師認為今后的問題可 以不僅僅局限于這個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也可以提 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祖沖之在測量圓內接正 12289 邊形的邊長,對其計算過程的艱辛,你有何感想?換作是你你能堅持下來嗎?甚至可以讓其 他同學也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
4結語
數學核心素養是適合社會發展與個人終身發 展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知識經過一段時間 可能會遺忘,但是所形成的核心素養是伴隨其終身 的.“數學家故事”校本課程讓學生學到了在解決數 學問題過程中,應該勇于克服困難,樹立了學好數 學的信心,感受到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 會到了數學的價值,學會欣賞數學的美;同時還養成了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的 學習習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