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
傳統文化是幼兒園重要的課程資源,民間美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常值得幼兒園開發和利用。民間美術與幼兒美術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幼兒園將其融入美術活動,不僅有利于幼兒美術能力的發展,還能滲透傳統藝術之美。如何利用民間美術資源促進幼兒美術能力的發展,本文基于實踐梳理出以下具體策略。
一、選擇適宜主題內容,豐富幼兒審美經驗
民間美術作品取材多為日常性、生活化的,如節氣、節日、農耕生活、生辰壽誕等。而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要求,幼兒園美術活動需要做到生活化,因此主要以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對象作為主題進行創作,且幼兒受自身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往往也只對熟悉或感興趣的物體有創作興趣。幼兒園的活動大都以節日、季節、日常用品、動植物等為主題,因此在選擇這類主題時可以結合民間美術的相關內容,不僅符合幼兒的需求,更能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
在開展一些傳統節日活動的時候,幼兒園篩選出一些反映節日主題、適合幼兒的民間美術作品供幼兒欣賞,既能幫助他們理解傳統節日,也能幫助他們了解豐富的民間美術活動樣式,從而能更好地開展美術表達活動。比如某大班在開展“春節”主題活動之時,教師展示了年畫、春聯、窗花、刺繡、泥娃娃等民間美術作品,幼兒在觀賞這些作品的時候,自然而然地了解了關于春節的民俗文化,知道了諸多從平面到立體的民間美術表現手法。教師就此設計了寫春聯、刺繡、制作年畫、捏泥娃娃等諸多活動,幼兒在此過程中加深了對春節背后所蘊含文化的理解和對民間美術的熱愛。
在設計與組織實施有關季節主題活動過程中,幼兒園利用好民間美術資源,會對活動開展帶來諸多助力。比如在開展“我眼中的春天”活動時,教師不僅讓幼兒回憶自己以往的經驗,還展示了諸如踏青圖、孩童放鳶圖、風箏、高蹺等民間美術作品。這既讓幼兒了解春天可以做的事情,也讓他們領略了民間美術的各種藝術造型之美。幼兒還嘗試用竹子和紙制作傳統的風箏,從中體驗民間美術的樂趣,并進一步建構了對藝術造型以及美的理解。
此外,民間美術常見的主題有“連(蓮)年有余(魚)”“富貴(桂)平(瓶)安”,這些美好的寓意都是通過描繪自然事物來傳遞的。幼兒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了解了中國傳統繪畫是如何描繪自然物的,并被中國傳統吉祥文化悄然浸潤。
二、選擇適宜制作方法,提升幼兒表達能力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 民間美術中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同的組合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創作效果。幼兒園將民間美術巧妙引入美術活動中,能激發幼兒美術創作的興趣和欲望,制作出和以往不同的美術作品,從而豐富其創作體驗。
比如幼兒園開展撕紙活動,旨在讓幼兒感受撕紙的樂趣,學會用手指控制撕紙的邊緣和形狀,感受撕紙這一成型方式的特殊藝術效果。一般的撕紙活動至幼兒撕出造型就結束了,如果融入民間美術的元素可以在撕紙完成后與版畫或印刻相結合,讓作品更加完善,且能豐富幼兒的創作體驗。教師還可以按照年齡段做難度分層活動設計:小班幼兒在撕出造型后,可用顏料為撕出的紙片上色,將上色后的紙片作為模型在彩紙上進行印畫。幼兒在印畫過程中可以體會紙片不同角度、力度、層數的不同藝術效果,其藝術創作體驗得以豐富。中班幼兒選擇的撕紙材料可為稍厚的素描紙,圖案的選擇也可從幾何形向日常用品轉變。在幼兒完成撕紙后將紙片組合擺放至合適的位置,用滾筒蘸取顏料上色,在上色后的紙片上方覆一張白紙,染后用手輕輕按壓直至圖案轉印在白紙上。完成上述操作后可讓幼兒用彩筆對圖形進行裝飾,至此印畫作品完成。大班幼兒制作步驟與中班大致相同,制作的紙可以換成吹塑紙,圖案可以選擇動物或人物轉變,完成大體造型后,用牙簽或小木棒在上面刻畫出細節,如服裝的細節、人物的五官表情等,最后進行轉印,完成作品。
三、選擇適宜文化價值,培養幼兒健全人格
《綱要》指出: “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由此可見,幼兒美術活動最重要的追求并不是創作技藝高超的藝術作品,而是通過創作藝術作品對其內在情感、精神進行熏陶,促進其全面發展。民間美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傳承過程中,始終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因此,幼兒園可以利用民間美術資源蘊含著的傳統文化價值對幼兒進行熏陶,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當然,傳統文化價值并非都適合現在的幼兒,教師要從年齡性和現代性兩個方面去篩選民間美術作品的價值,選擇出適宜的文化價值向幼兒加以滲透。
如某園在開展皮影戲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帶領幼兒制作皮影、表演皮影,還在此過程中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懲惡揚善小哪吒》是皮影戲的經典曲目,故事中哪吒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面對逆境時不輕言放棄,展現了堅持和毅力。這可以教育幼兒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勇敢,不要輕易放棄,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觀看的過程中,幼兒不僅感受了傳統美術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且能感受到哪吒身上的這種優良品質。幼兒在觀看完皮影戲后對皮影的操作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都想要上臺表演。而皮影戲的表演是多人協作的過程,教師可以抓住此契機讓幼兒團結合作,配合完成一個小劇目的表演。在皮影制作和表演過程中,幼兒的智力、動手能力、掌控力等都得到了鍛煉和發展,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再如,花饃是在逢年過節或家有喜事時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人們制作的一種特定的象征意味的食物,不同的花饃造型有不同的寓意,它既是食物,也是民間美術作品。山西某園充分發揮地區資源的優勢,將花饃納入幼兒園課程。在中元節時,山西地區會捏制面羊樣式的花饃,而面羊背后的羊羔跪乳的寓言故事,映射著要孝順父母的深意。教師在中元節帶領幼兒制作面羊,讓幼兒了解花饃豐富的造型,同時通過講述面羊的故事,使幼兒在制作美食、品味美食的同時懂得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幼兒園將民間美術巧妙引入美術活動,使幼兒不僅能夠獲得美的享受,提升審美素養,還能提升動手能力,促進社會性發展,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幼兒期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啟蒙期,幼兒園是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想場。幼兒園要充分開發民間美術資源,將其融入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各個方面,搭建起幼兒了解傳統文化的橋梁,在幼兒的心中種下欣賞民間美術、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自然地實現著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