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氣,再強,也形不成“氣場”。一股又一股的浩然之氣疊加,一股又一股的動人暖流匯聚,才能最終升華為“氣場”,打動人心。胡亞林這篇《氣場》的故事便是如此。妻子抱著“游說”的心態想勸丈夫離開艱苦崗位,去大單位坐機關,開頭只能說中規中矩。過程則別出心裁,小說并沒寫夫妻間你一言我一語的苦勸與抗辯,而是“安排”丈夫照顧戰友,避開與妻子的“對峙”,轉而用已故老連長的殷切囑托,用許飛機的覺悟與堅持,用丈夫本人對事業的赤誠——一股股堅毅而又溫暖的氣化作“氣場”,將妻子籠罩,融化了妻子初始的功利之心。結尾再次出人意料又強化主題——原來妻子的父親是省軍區司令,對女兒隨軍的決定贊許有加,為這“氣場”再添一股正氣。
孫奎建這篇《賣騾記》,表面寫的是老羅怎么安頓好大路開通、工廠建成后無處安放的老騾子,深了想,也是寫老羅怎么安頓好自己往昔的回憶、余生的歲月。讀這篇小小說,會被一種溫暖的情愫包圍,不止為老羅對老騾子那份牢不可破的深情,也為老羅內心深處那份柔軟和善良、那份責任感。不是每個人都有農村生活的經歷,更不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一頭陪著走過半輩子的老騾。但那份對往事的珍惜,對故人的深情,對未來的堅定與負責,卻是超越具體的情境,打動每個人的內心的。這也是文學的巨大魅力之一:講述具體的故事,引發普遍的共鳴。
黃浩的微小說《剃頭匠傳奇》,主人公一介小小的剃頭匠,出身草莽,卻有原則——“這一生只給張軍長洗頭”;有底線——“平常客客氣氣恭恭敬敬地叫嫂子”;有血性——“腚上插著一把剃頭刀子”;有膽氣——“日本鬼子在皇華店被殺了三個”,其所作所為,配得上“好漢”,無愧于“傳奇”。在民族危亡、硝煙彌漫的年代,正是因為有無數這樣的鐵血男兒,為了民族大義前赴后繼,披荊斬棘,踏平坎坷危途,才有今日之中華。本小說即是對這些無名英雄的一篇小傳,一首贊歌。
——特約欄目主持:袁炳發
光陰似箭。轉眼馬文軍校畢業回到山溝機場警衛連任職已兩年了。
馬文在省城的未婚妻梅曉潔,看不起他當一個給飛機站崗的警衛排長,既沒有技術含量,又沒有發展前途,太沒出息。
未婚妻讓他脫下軍裝,她托關系在省城大機關給他安排工作。
但馬文拒絕了未婚妻梅曉潔的安排。
帶著滿腹的不解和怨氣,梅曉潔來到部隊,大有興師問罪之意。
馬文知道梅曉潔的脾氣,他要穩住她。站在機場附近的營房前,馬文請梅曉潔放眼遠望,機場上一長排整齊列陣的戰機在陽光下,銀光閃閃,熠熠生輝,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馬文告訴梅曉潔,自己與飛機朝夕相處,情感很深,一方面用警衛兵的責任和安全保障,為飛機飛行訓練托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另一方面經常跟飛機說說悄悄話,抒發情意,愉悅身心,提振精神。和飛機交朋友,正是連隊在警衛兵中開展的一項有意義的情感活動,也是大家必訓的一項心理科目。
一時的新鮮,并沒有讓梅曉潔感動,頭腦里的一個個問號,雖經馬文再三介紹和解釋,可總是不能拉直。尤其是身臨機場一角的那會兒,烈日似火,熱浪襲人。梅曉潔叫苦不迭,連連搖頭。心想,給飛機站崗,這種枯燥無味的工作,真讓人受不了。她要趁此機會,好好開導馬文多為自己想想,千萬別讓兩個人建立起來的感情崩塌了。
傍晚時分,天熱得讓人焦躁難耐。營房里的梅曉潔,憋了一肚子的不舒服,想向馬文傾述,偏偏這時馬文有事不在身邊。
夏班長看見梅曉潔焦躁的樣子,安慰說:“嫂子,既來之則安之,馬排長很快就會回來的。”
“這時候了,他到底在忙什么?”梅曉潔有點不耐煩。
“到機場的警衛班,看一個患重感冒的警衛兵。”夏班長小心翼翼地回答。
“難道我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可有可無,一個兵患感冒,這種小病還要他親自去看?”梅曉潔的話里帶有火藥味。
“嫂子,馬排長愛兵和愛飛機的情感是一樣的,他說過,每架飛機都是他親密相伴的戰友,而每個兵都是他情同手足的兄弟。”夏班長有些動情。
梅曉潔對夏班長傳達的信息并不感興趣,甚至認為有些可笑。正要發火時,夏班長的一番解釋卻給她降了溫。
原來馬排長去看的這個患病的警衛兵,叫許飛機。名字是當飛行員的父親給他起的,意在子承父業。他本來在城市有良好的工作環境,還可以享受優厚的生活待遇。但大學畢業后,他毅然當兵進入空軍隊伍行列。不久前,他在外出辦事時見義勇為負傷,剛剛痊愈。這兩天,虛弱的身體又患病,馬排長有些放心不下他,連續兩天,馬排長都頂許飛機站后半夜的那班崗。
“看來,我來的太不是時候了。”梅曉潔有些哽咽。
“嫂子,你可能誤會馬排長了,他可是俺們的好領導,像大哥哥一樣,大家都十分敬佩他,黏著他。你看愛上他,是你的福氣,真為你高興。”夏班長顯然有些激動。
梅曉潔聽了夏班長的話,吃驚地看了他半天說:“既然他工作忙,就不打擾他了。明天我回去,讓他安心工作。”
夜幕降臨。梅曉潔雖然早早入睡,但是輾轉反側,心情無法平靜。無意中,她發現枕頭下馬文的日記本。開燈閱讀,居然越讀越有味道。
*月*日 星期六 晴
早起秤了一下體重,長了五六斤,幾乎成了個小胖子。我說呢,近期,查崗走路腿沒有原來利索了,這說明,需要加強體能鍛煉。哈哈,到時如果讓梅曉潔看見,該讓她笑話我了。我得量身設計個鍛煉計劃,控制體量,精干身材,于公于己都有利。
*月*曰 星期日 晴
今天收到梅曉潔的一封來信,意思是讓我脫軍裝回城市過舒適的生活,我謝絕了她。說實話,我離不開我警衛的飛機,更離不開警衛飛機的戰友們。當兵要講精神,沒了精神就等于沒了靈魂,機場警衛兵又如何用心鍛造錘煉對飛機的那份純真的感情呢!
*月*日 星期一 晴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上午,我借查崗之便,順路去機場跑道頭老連長的墳前,一是想祭奠一下老連長;二是向老連長匯報工作。沒想到,遇見了哭得淚流滿面的許飛機,經過再三追問,他才說出老連長是他爸爸的實情。之所以隱瞞不露,他是不想活在爸爸的光環里。我不解,有人托關系走門子往城市部隊調,而你卻樂意來山溝吃苦受罪。他堅定地說:“我爸爸睡在這里,有他盯著我干,我這個守衛飛機的飛機,一定能夠和飛機戰友交好朋友,讓媽媽放心,連隊信任,自己更像一架有戰斗力的飛機!”多好的兵啊!
讀完馬文的日記,梅曉潔內心五味雜陳,但更多的是愧疚。不知不覺,她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睡眼惺忪的梅曉潔,突然發現坐在床邊兩眼紅紅的馬文,心疼地連連叫他:“趕快補覺。”
馬文笑著說:“習慣了,我不困。”
“求你件事,可以嗎?”梅曉潔聲音溫溫柔柔的。
“你說,只要我能做到的。”馬文回答得很干脆。
“吃過早飯,請你陪我去許連長的墳上看看,我有話跟老連長講。”
馬文像明白了什么,連連點頭,笑著說:“好的,好的,一定奉陪!”
回省城一個月后,梅曉潔辦好了隨軍手續。梅曉潔的舉動,得到了父親、省軍區司令員梅學峰的贊許。
作者簡介:胡亞林,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小小說學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2004年開始小小說創作,作品散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小小說月刊》《微型小說選刊》《羊城晚報》《中國國防報》《山西文學》《北方文學》《民間文學選刊》《湘江文藝》等報刊。作品多次獲國家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