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徐州市東苑中學 劉紀羽 吳宇涵 陳柯睿
它似雪非雪,似冰非冰,迎風怒放,千姿百態,使樹枝、樹叢結滿了毛茸茸的冰掛,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格外迷人。它就是霧凇。
安全小貼士:
1.實驗時注意戴好手套和口罩,防止粉塵進入口腔。實驗結束后及時清洗,注意衛生。
2.使用熱水時注意安全,小心燙傷。
霧凇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常見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由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多出現在我國北方高緯度地區,可供人觀賞。在南方卻很難見到這種美麗的自然景觀。其實,如果我們明白其中的原理,就很容易制造出“霧凇”現象。
首先,如圖1 所示,我們需要準備一個塑料瓶、一盆熱水、一些樟腦丸、一把剪刀和一根樹枝(或綠植)。
圖1
然后,將樟腦丸研磨成粉末,放入塑料瓶內,振蕩瓶子使樟腦丸粉末均勻分布在瓶子底部,將樹枝放入瓶內,插在樟腦丸粉末中,密封瓶口(如圖2)。
圖2
最后,將塑料瓶豎直放在裝有熱水的盆中,只淹沒帶有樟腦丸粉末的部分即可(如圖3)。等待一段時間后,就能看到樹枝上布滿了潔白的晶狀物。這樣,一個迷你的“霧凇”景觀就出現了(如圖4)。
圖3
圖4
其中的原理并不復雜。樟腦丸粉末被加熱后會直接升華,產生的樟腦蒸氣會充滿整個瓶內,遇到溫度較低的樹枝便會凝華成樟腦丸晶體,并覆蓋在樹枝上,就形成了“霧凇”。
生活中,升華和凝華的現象還有很多,像雪、霜、冰窗花的形成等。舞臺上看到的霧,就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得周圍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寒風凝霧化銀沙,密結枯林薄似紗。應是天公憐寂寞,凡塵贈我萬枝花。”
在萬木凋零的寒冬里,凍樹銀花雖沒有艷麗的色彩和醉人的芳香,卻能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