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更佳
(三明市沙縣區人民防空辦公室,福建 三明 353000)
地下室人防工程是應對突發事件、危急事件的基礎性場所,因此建筑工程地下室人防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基于人防項目的現實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確保先進的施工工藝,能夠有效應用到各個施工環節中。由此可知,深層次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地下室人防施工技術的管理方法,對建筑行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言,具有深遠的意義。
沙縣來龍居小區開發建設項目人防工程,總建筑面積為5422.08m2,共設有3個防護單元,1個防護電站,具體內容詳見表1。

表 1 沙縣來龍居小區開發建設項目人防工程概述
經過對表1的分析可知,該人防工程的規模較大,在施工期間,涉及到大量復雜且繁瑣的內容,施工技術應用不合理,不僅會延誤施工進度,還會給項目施工單位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為確保工程能夠在規定工期內順利竣工,施工單位決定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強對施工技術的管理,促進工程的高質量、高效率完工。
建筑工程的人防項目同一般的建筑項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該項目在功能上要同時兼備平時和戰時兩個功能。對此,在操作人防施工技術的過程中,要站在統籌兼顧的角度,考慮多方面內容和因素,綜合設計人防施工技術的應用方法,確保技術的使用具有合理性。近年來,我國軍事化力量持續進步,各國軍事競爭程度日益加劇,在這種背景下,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建設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施工單位為實現理想的建設目標,采取了一系列施工技術管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進步,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在地下室人防項目的施工技術管理中,還存在諸多不足和欠缺,導致人防項目的施工效果不佳,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這就需要施工單位,針對人防項目施工技術管理常見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規避以及解決措施,以此為人防工程的順利推進,奠定良好的基礎[1]。
人防工程對專業系數的要求較高,在設計人防地下室的過程中,要求將人防地下室的級別設定為防核武器、防常規武器、防生化武器級別,而主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對地下室的專業級別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從部分人防地下室主體結構設計工作目前的開展情況來看,還存在不科學的問題,個別乙類人防工程地下室防核、防常規武器級別界限不夠明確,致使施工技術無法有效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并且,地下室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備用,這就要求提高其備用系數,增強其負荷能力,但部分工程未能結合實際情況,規劃設計地下室的最大承重系數,阻礙了工程的有序推進。除此之外,還存在外部地面低于地下室頂板搭板的情況,這種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地下室的安全性,在戰時投入使用時,地下室極有可能出現安全隱患。
為保障地下室的隱蔽性,確保其能夠充分發揮出來戰時功能,需要做好后澆帶、密閉套管、密閉接線盒等密閉工作,但密閉作業關系到的內容較多,作業量較大,一旦密閉措施存在問題,就會給地下室的防生化武器以及防水等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土建技術的應用質量,對地下室人防工程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施工單位在操作土建技術時,人為失誤率較高。例如,在防毒通道的施工作業中,因技術應用不當,錯用后澆帶技術,出現了二次澆筑的問題;在防護門檻的施工中,應采用一次澆筑技術,但因施工人員經驗不足,錯用二次澆筑技術,導致施工質量不達標的情況。不規范、不合理的土建技術,會降低地下室的密閉性。
照明系統是地下室人防工程的關鍵性內容,由于地下室的密封性較強,加之其地理位置偏低,因此對光照的存在較大的需求。經調查研究表明,在人防工程照明技術的應用中,常見的施工問題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在設計同類電源的過程中,未能考慮到實際情況,致使設計方式缺乏合理性。例如,在開展戰時區域的電源接入作業時,許多施工單位未能正確認識到平時、消防以及戰時照明系統之間的區別和差異,將平時照明系統的設計方式應用到戰時區域的電源接入中,導致戰時區域的照明系統不夠合理,光線不充足。另一方面是在防火單位的連接施工以及信號電源的引接中,施工技術使用效果不佳,在檢測電源的進線情況時,出現了故障問題。上述問題的存在是地下室人防工程照明系統缺少可靠性的關鍵原因,一旦地下室內部的光線不足,就會嚴重影響到人員出入的通暢性[2]。
在通風系統的優化設計中,常見的施工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風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平時風管,另一種是戰時風管,在連接這兩種風管的過程中,存在連接技術問題,經常到時漏風現場;2)通風系統的平時功能在向戰時功能轉換的過程中出現了故障,即平戰轉換層面存在問題,這給人防工程戰時功能的最大限度發揮,帶來了負面影響;3)通風系統的技術難度較大,對施工人員專業能力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在通風管口的施工中,一旦施工方案不合理,技術操作不當,就會影響到通風管內氣體的有效流通。
在地下室人防工程的主體結構施工中,既要明確防核武器、防常規武器、防生化武器級別,確保工程的負荷能力達標,還要將頂板的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增強主體結構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強化地下室的抗核輻射能力。在實際操作中,還要注意以下內容。
1)本項目在設計地下室主體結構時,決定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進一步提升結構的穩定性,在開展鋼筋的綁扎作業,要做好施工技術的管控工作,為保證鋼筋布置合理性,確保墻體不出現裂縫,可采取八字角交錯綁扎技術,在人防門門洞四角及穿墻套管的四周內外側,應配置2Ф16的斜向加強鋼筋,其長度不應小于1000mm,并且還要在人防底板、臨空墻以及頂板等位置設置間距不大于500×500的Φ6以上的拉結筋。
2)科學連接外墻和頂板,在處理二者的連接點時,要根據頂板的厚度,綜合設計墻體外側筋的長度。在墻體厚度≤頂板厚度的情況下,外側筋要鋼筋錨入外墻 l.5laF或伸至外墻下彎 15d,與頂板實現緊固的連接。在墻體厚度>頂板厚度的情況下,頂板要以錨定長度的 l.7laF錨固連接到墻體上[3]。
3)在開展頂板與底板的施工作業時,重難點在于施工縫設計。針對側墻面的施工縫問題,要控制好施工縫與墻壁之間的距離,常規情況下,相較于底板而言,施工縫的位置要在墻壁處的5m以上。并且施工縫與現澆帶要一同存在,為強化地下室的防水和密閉效果,要將止水鋼板科學布設到現澆帶上。此外,底板和頂板之間的裂縫要≤0.2mm。
首先,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和制備,對施工質量和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施工段對混凝土材料的需求不同,以外墻施工為例,在選擇混凝土材料時,要優先使用密度強的鐵絲或者質量性能佳的鋼筋。為有效增強混凝土的強度和抗裂性能,會用到摻合料,在摻加其他材料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摻加量,例如想要提升混凝土的防裂性能,就要使用聚丙烯改性纖維,這種材料的摻和量要控制在0.9kg/m3左右。
其次,在模板的施工中,人防工程中的臨空墻、門框墻、相鄰單元隔墻以及清潔區與染毒區之間的密閉隔墻模板對拉螺栓做法同外墻一致,要使用中部滿焊止水環的螺栓,以加強地下室的防水效果,禁止使用混凝土預制件和塑料套管等。并且,要加強對螺栓質量性能的核驗,確保其固定性能合格,將模板緊固連接。
最后,施工單位要結合工程的現實情況,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和標準,并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和方案中的內容開展工作,嚴禁隨意更換施工技術,以保障施工技術使用的規范性。
在規劃設計照明系統的過程中。要根據《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綜合設置人防區域的照明度,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表 2 地下室人防工程照明度
在設置地下室人防的電線線路時,要做好準備工作并加強防護措施,以免產生漏水漏電的問題。在鋪設線路的過程中,不僅要設置相應的備用線路,還要設計防爆波井,為平戰層的順利轉換夯實基礎。為確保地下室的光線充足,還要遵循平戰結合的原則,科學選用警報信號燈[4]。
在設置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出入口時,要考慮到工程的具體情況,本項目出地面口部數量一共9個,其中一個主要出入口部是坡道式。在實際操作中,可結合以下內容。
1)在主要出入口的規劃中,要將重點放在頂板以及地板等的承重能力上,為更好地應對沖擊波荷載,要在最大程度上增強側墻以及頂板等抗爆能力。
2)本項目有坡道式出入口,這種出入口具有彎曲且路徑長的特點,在這種出入口的施工中,既要考慮到防爆能力,還要控制好施工成本。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以在一層坡道的進入口處,建設與底層直接貫通的樓梯,并將該樓梯作為地下層級展開進出活動的主要出入口。
本項目涉及到的人防防護設備有過濾吸收器(RFP-1000)、密閉閥門(DN400、DN600、DN800)以及油網除塵器(LWP-X-1*5)等。在安裝過濾吸收器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根據安裝標準,將設備安裝到指定位置上,確保安裝方向和位置正確,過濾吸收器的配件應用專門收納盒加鎖固定在濾毒室內,以防丟失。在安裝密閉閥時,為實現理想的密閉效果,要科學選擇焊接鋼板,如厚度在3mm左右的滿焊鋼板,這種鋼板的密封性較高。同時,針對風管的連接作業,要使用密封槽以及相應的密封圈,在法蘭厚度為8mm的情況下,密封圈的厚度要控制在4mm左右。
地下室人防項目的戰時核心職能為疏散避難,為保障其核心職能的最大化發揮,要對地下室的疏散寬度加以規范性設計。一般情況下,出入口與疏散口能夠滿足人們對疏散、避難的要求。但想要進一步提升疏散效果,在建設非人防區域的過程中,可以建設1條封閉式的走道,并將該走道與人防區域連接到一起,可以修建1條通道,為二者的有效連接搭建紐帶,以應對突發情況。對此,在設計疏散口的過程中,可采取井道洞口的設計方法,以達到預期的疏散效果[5]。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地下室人防項目的施工中,要重視施工技術的管理工作,以工程的實際情況為導向,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通過全過程管理、動態化監督的管理手段,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質量和效率,增強人防工程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同時,為施工單位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