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以人為本、以媒為橋,探尋基礎醫學敘事路徑

2024-01-11 13:52:54郭凱李媛
科普創作 2023年3期

郭凱 李媛

[ 摘 要] 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正蓬勃發展,但相比于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科普創作較稀缺,這與基礎醫學在醫學學科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科普潛力不相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的長遠發展。本文陳述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的現狀,比較當前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新媒體科普創作的差異,總結出新媒體基礎與臨床醫學科普創作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作者結合自身和他人的創作經驗,基于“以媒為橋,優化科普創作的敘事路徑;以人為本,塑造青年受眾與創作者的雙重角色”兩個理念,從敘事路徑中探索新媒體時代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的發展策略。最后,探討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發展的制約因素,提出激活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原動力的有益建議。

[ 關鍵詞] 基礎醫學 新媒體科普 實踐與思考 敘事路徑

[ 中圖分類號] G315;R3 [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957/j.cnki.kpczpl.2023.03.007

一、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現狀

(一)政策引導和受眾需求

2016 年,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利用新媒體拓展健康教育”。2022 年,由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要“構建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鼓勵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近年來,在國內新媒體科普創作中,醫學類科普創作日趨活躍,為提升公民科學與健康素養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國內主流科普類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為例,據喻倩2021 年對平臺推文的抽樣調查顯示,與健康話題相關的文章占比達27.5%,在科普類文章中比例最高[1]。張敏2021 年對抖音平臺受眾的問卷調查顯示,在受眾觀看的科普短視頻種類中,健康醫療類占比最高,達73.9%[2]。可見,以健康話題為主要內容的醫學科普借助新媒體傳播途徑蓬勃發展,并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形成泛知識化的“大健康、大科普”傳播趨勢。

(二)創作隊伍

醫學類新媒體科普創作隊伍整體壯大。以抖音平臺為例,2023 年4 月7 日,抖音發布的《抖音健康科普數據報告》顯示,抖音平臺認證醫生已達3.5 萬,所分布的最熱門5 個科室是內分泌科、心腦血管科、皮膚病科、骨科、呼吸科,搜索率排在前5 位的疾病分別是肺炎、感冒、糖尿病、痔瘡、鼻炎。

除了個人之外,不少醫院也積極利用新媒體開展科普創作。例如,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等為代表的國內知名醫院均在新媒體平臺上發表科普文章、圖文漫畫、科普視頻等作品,形成新媒體矩陣式科普傳播方式,打造出有特色的科普品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3-5]。此外,一些媒體也在新媒體醫學科普欄目或賬號建設上有所布局,如騰訊的“騰訊醫典”等。

然而,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者的單位類型、學科分布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同樣在抖音平臺上,根據灰豚數據檢索顯示,分別以“基礎醫學”及“基礎醫學”所包含的二級學科“細胞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為關鍵詞分別進行檢索,播主分別為5、8、10、13、23 個,均來自教育系統、科研機構或專業學會,其中粉絲上萬的播主只有1 個(蔣老師不會教生物),無論與基礎醫學科普播主還是與醫生播主相比,數量都相差懸殊。相關情況顯示,當前的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的主體以醫院中的臨床醫學從業人員為主,醫科院校、科研機構中的基礎醫學從業人員相對缺失。

(三)形式與內容

新媒體醫學類科普創作的形式趨向多元化,以科普短視頻、音頻、文章、漫畫為主。短視頻方面,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云醫院急診外科醫生高巍所創立的抖音賬號“醫路向前巍子”,通過客觀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知視角和主觀敘述親身經歷的內視角相結合的方式,搭建起醫學科普創作者與社會受眾的情感橋梁,成為醫學科普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抖音號之一[6]。短篇圖文方面,“騰訊醫典”以詼諧幽默的形象、圖文并茂的表達形式傳播醫學健康知識,受到了大眾的喜愛[7];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李鴻政所創立的微信公眾號“聽李醫生說”,則以敘事醫學的方式進行有故事、有溫度的案例式科普,在傳播醫學知識的同時,展示了科普作品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引領作用[8]。科普漫畫方面,有由北京天壇醫院的繆中榮醫生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何義舟醫生聯合創立的“小大夫漫畫”,還有科普漫畫“混知”系列的分支——醫學科普漫畫“混知健康”,這兩個系列的作品均在網絡傳播之后又結集出版。

從內容分布來看,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多集中于疾病的預防和救治、藥物使用、健康保健、醫學案例等臨床領域,重視回應公眾就醫用藥、日常保健時關心的問題,但對基礎醫學、醫學領域前沿研究、醫學人物等的關注較為不足。綜合內容分布與內容質量,目前的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主要存在四方面問題:第一,創作題材同質化,內容枯燥單調,或缺乏對科學隱喻的解構和重構;第二,科普作品鑄魂不夠,缺乏人文、思政元素的深度思考,或文理不交融;第三,科普作品科學內涵缺失,或闡釋力度不夠,缺乏基礎理論支撐;第四,反映前沿交叉領域醫學科技進展,且內容吸引人的科普作品匱乏。發展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發揮基礎醫學學科的優勢,破解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中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發展的不平衡、不均衡,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情況。

二、基礎醫學——新媒體科普創作的薄弱環節

(一)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科普創作的差異

基礎醫學,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本質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是其他所有應用醫學的基礎。而臨床醫學,以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為主要內容,是偏應用與實踐的醫學科學。在整個醫學門類下,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同為一級學科,前者側重基礎研究,后者側重臨床應用,都是醫學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學科內容上,基礎醫學涵蓋了多個醫學與自然科學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的二級學科,例如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生理學、醫學遺傳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醫學化學、藥理學、人體解剖學、法醫學等。臨床醫學則按照醫學中的實踐活動和診療方向劃分為多個二級學科,例如急診醫學、麻醉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外科學、內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腫瘤學等。

在科普創作中,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作品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色,前者重知識輕機理,敘事路徑較為單一,但應用指導性、可操作性強,受眾一般有健康養生、疾病診療等實用性醫學需求;后者重在闡釋健康疾病背后的機理,敘事路徑多元化,強調知識的深入淺出,以及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思想性,受眾一般為具有一定知識儲備、有深度科普需求的人群或對醫學科學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因此,當前以臨床醫學為主流的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可以通過發展和繁榮基礎醫學創作來補齊短板,提升質量。以“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為例,圍繞著“衰老”這一主題,截至2023 年9 月,平臺一共發表了53 篇科普文章,其中47 篇內容以預防、延緩衰老的生活保健為主要內容,6 篇文章以衰老的認知、發生機制,以及前沿研究進展為主要內容。

前者代表性文章《警惕!過了這個年齡會瞬間“變老”!這4 個衰老信號千萬別忽略》側重于臨床醫學科普創作方式,文章客觀闡述了衰老發生的年齡,衰老對身體的影響,為應對衰老應該如何保健,事實明確,條理清晰,滿足了受眾對“衰老”相關應用性知識的需求。但沒有進一步闡釋“衰老”的生理病理機制,以及如何從醫學倫理上審視“衰老”,“衰老”在生命中的意義等問題。后者代表性文章是韓啟德院士發表的《衰老是什么?》,文章滿足了深度科普的需求,旁征博引、娓娓道來,既有衰老發生的機理闡釋,又有關于衰老的人文關懷,更有衰老價值的哲學思考,體現了基礎醫學特色的科普創作方式。總而言之,醫學科普創作要實現從傳授醫學科學知識到提升受眾醫學健康素養的跨越,基礎醫學創作的繁榮不可或缺。

(二)制約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的關鍵問題

當前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確實呈現“臨床熱、基礎冷”的局面,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亟須發展。但無論是人員層面還是內容層面,都面臨著不少困難。對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精準分析,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筆者根據自身科普創作經驗及觀察、調查所得,認為目前存在三個制約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發展的關鍵問題。

1. 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者積極性不足

創作源動力不足對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長遠發展存在很大的制約作用。盡管新媒體科普創作得到了國家和社會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在醫科院校中,從學校和院系層面上看,部分高校更重視科研和教學業績對學科建設的推動作用,而對科普與科研、教育同向而行,協同推動學校發展的認識不足。從個人層面來看,部分基礎醫學專業教師盡管對新媒體科普創作有興趣和熱情,但由于職稱評審、績效考核與科研、教學成果有更緊密的掛鉤,使得部分教師在已承擔大量科研、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對科普創作積極性不高。考慮到新媒體科普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需要構建科普品牌效應,保證優質科普作品的持續穩定產出,形成用戶黏性,以上問題不利于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的繁榮發展。

筆者認為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是,部分學校和在校師生以割裂的方式看待科普與科研、教學的關系,認為科普在促進科研和教學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可有可無。激活新媒體科普創作的原動力,需做到以科普為橋,銜接科研與教學,激活創作之源。優化評價體系,豐富面向醫學院校的科普創作活動、比賽,能夠激發師生的創作熱情與活力。2023 年,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工作已經開始試點[9],或給這一難題的破解帶來曙光。

2. 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定位與供給不精確

與新媒體臨床醫學科普創作相比,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存在著定位模糊、供給不精確的突出問題。臨床醫學由于其自身的應用科學屬性,在科普創作中回應的是社會不同群體的健康需求。因此,創作者可以根據社會大眾關心的熱點疾病、公共衛生事件、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題材進行創作回應訴求,同時根據社會大眾對醫學健康問題的不同訴求,對受眾進行精確定位,提高科普供給的精準性。創作者還可以在創作前后,通過新媒體平臺的信息采集、反饋機制,與受眾形成有效互動,進一步拉近科普創作者和受眾之間的信息、情感交流距離。然而,基礎醫學由于其自身的基礎科學屬性,其學科定位是在醫學的科研和教育環節發揮“基石”作用。

因此,在科普創作中往往扮演了科研成果闡釋推廣、教學改革方式創新的“輔助者”角色。形成了囿于研究所或校園的“內向式”科普,科普創作“曲高和寡”,面向社會群體的受眾不多,且沒有很好的定位受眾分布,調查并回應受眾訴求。在這方面,適當借鑒國內外數理化生等基礎學科新媒體科普創作相對成熟的發展經驗,或能給基礎醫學科普工作者帶來啟示。

3. 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缺乏創作路徑

精準的內容定位能夠選出合適的材料,而把琳瑯滿目的原料加工成盛宴,需要合適的敘事路徑作為方法。然而,目前的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的敘事路徑確實還有很大探索空間,有些是與其他類型的科普創作存在共性的問題。第一,缺乏對科學隱喻的解構和重構。有的作者筆下知識生硬、晦澀,沒有形成有利于科普、受眾理解的隱喻體系[10],使得科普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缺乏有效的文理交融敘事路徑。文理交融是目前科普創作發展的整體趨勢,不少作者已逐漸有了這個意識,但一些作者盡管在創作中試圖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社科融合起來,因缺乏有效的方法,導致文章呈現“油水不兼容”的狀態。第三,科學嚴謹性、科學倫理和科學哲學有所缺失。科學嚴謹性問題是科普創作共同面臨的問題,作品要有科學依據,不能傳播假科學、偽科學。但基礎醫學新媒體科普創作呼喚著更深層次的倫理審視、哲學思考,需要創作者有更多的倫理、哲學思維去判斷創作素材,甚至在文中設置相關問題,啟發讀者進一步研究、思考。

三、從敘事路徑探索新媒體時代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的優化策略

筆者認為,新媒體時代,要破解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發展的個性及與臨床醫學的共性問題,關鍵在于“以媒為橋”優化科普創作的敘事路徑,“以人為本”塑造青年受眾與創作者的雙重角色。基礎醫學科普創作要形成自身的創作特色,尤其要在醫學與人文結合的敘事醫學上下功夫,構建有效的敘事路徑,實現以知識為中心到以人為本的創作跨越,形成有隱喻建構、文理交融、倫理審視、哲學思考的創作道路。探尋有效的新媒體敘事路徑,將內容精確供給到青少年,使之成為新媒體時代科普供給端的獲益受眾和潛在創作者。

筆者立足教學、科研工作需要,長期進行基礎醫學科普創作,并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作品。觀察既有新媒體基礎醫學優秀科普作品并結合個人創作經驗,筆者認為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創作的敘事路徑有以下五個切入點。

(一)以科學活動人物為主角的敘事路徑

筆者作品《這是一篇有故事的NatureChemistry:第一作者年僅7 歲!》的故事主角是一對父女,父親是一位從事抗癌藥物研發的青年科學家,女兒還在上小學,卻不幸罹患兒童癌癥。父親為了讓女兒能夠掃除癌癥帶來的心理陰霾,想到了女兒在自己辦公室把玩化學球棍模型時,設計了一個她稱為“盲雞”的分子模型。父親決心把女兒的想法付諸實踐,于是,父女同心協力,煞有介事地設計了“盲雞”分子合成路線,并寫成論文投稿發表到著名化學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最后女兒成功地從疾病中痊愈,父親的科學研究也取得了突破。這篇文章的特點是以科學活動人物及其家人為主角進行敘事,在敘事過程中不僅闡釋了抗癌藥物研究、兒童癌癥的專業知識,還通過父女在事業、疾病兩條線克服困難的隱喻打動了讀者,使讀者獲得了共情體驗。

筆者另一篇作品《險些被扔掉的底片,改變了歐洲宇航的歷史》則以科學大師作為敘事主角,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展現了人類探索生命起源的不懈努力,這也是生物化學的重要研究命題。文章講述了兩位杰出的烏克蘭科學家克里姆·伊萬諾維奇·丘留莫夫(Klim Ivanovich Churyumov)和斯維特娜·伊萬諾夫娜·格拉西緬科(SvetlanaIvanovna Gerasimenko)青年時代意外發現了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67P 彗星),35 年后歐洲宇航局以這顆彗星為目標,歷時12 年,完成了人類第一次探測器登陸彗星的壯舉,并鑒定出彗星表面的一系列有機小分子,為“彗星播撒生命物質”的假說提供了證據。文章以兩位科學家的人生片段和歐洲宇航局探測67P 彗星的過程為兩條相互交織的敘事線索,敘事中透出一股險中求勝、逆流而上的“孤勇者”氣概,隱喻了科學家們熠熠生輝的人生如同閃耀于夜空的星星。

(二)以學科跨界交叉為特色的敘事路徑

筆者作品《他和她的盛宴,穿越三千四百年》講述了一個依靠跨界新技術破解百年考古謎題的故事,一百多年前,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從埃及墓葬中發掘并帶回了一批珍貴的密封陶罐文物,這批密封陶罐有3400 年歷史,但沒有人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物質。圍繞著如何在保護陶罐完整性的前提下探測里面內容物這一難題,考古學家等待了一百年,最終依靠一項原本用于疾病檢測的醫學分析技術,成功破解了這個“盲盒秘密”。文章在行文中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暗喻在科學研究中有時“欲速則不達”,等待也許是最好的策略,并展示了基礎醫學與考古學跨界交叉的科學魅力。

筆者另一篇作品《有熒光的飲料,能救命的神藥——奎寧的百年傳奇》講述了經典抗瘧藥物奎寧的百年簡史,從有趣的“暗黑”飲料湯力水到原產于南美洲的植物金雞納霜,從天然提取物奎寧粉到孟買藍寶石酒,文章以人類認識、利用奎寧的歷史為主線,穿插了人文地理知識、歐洲殖民歷史和奎寧化學合成史,在傳播奎寧科學知識的同時,凸顯出了文理交融、以史為鑒的敘事特色。

(三)以構建隱喻為特色的敘事路徑

2022 年“科普中國青年之星”創作比賽獲獎作品《細胞保衛戰》就是一篇在建構隱喻上頗具特色的文章,文章受科普動畫《工作細胞》的啟發,以小說體裁、擬人化的方式描寫了人類免疫細胞與新冠病毒進行殊死搏斗并最終獲勝的過程,在激烈緊張的故事情節中有醫學免疫學知識的傳授,全文形成了兩個維度的隱喻建構:第一,解構了基礎醫學專業知識的隱喻體系,重構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科普隱喻體系;第二,通過擬人化的寫作手法,以不懼病毒、舍生忘死的免疫細胞暗喻奮戰在疫情抗擊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四)以科學倫理審視為主題的敘事路徑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人工智能在醫藥研發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引發了“人工智能在醫藥研發中扮演主角還是配角,這種角色是利還是弊?”的倫理思考。筆者作品《課題做不出來,也有機會發JACS》就是一篇“反其道而行之”,從“弊”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文章。

這篇文章“報憂不報喜”,從一個世界著名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究團隊視角,報道了一例他們所進行的失敗案例,即人工智能預測某種小分子化合物合成路線失敗,并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人工智能的短板和不足,以及人的因素在醫藥研發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這個團隊將失敗案例發表于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的事實,暗喻了重要的科學發現不僅包含證實,也包含證偽,沒有一項嚴謹的實驗結果是完全沒價值的,哪怕是失敗案例。

(五)帶有哲學思考和升華的敘事路徑

筆者作品《Nature 封面:“大道至簡”的科學證據》以發表于著名期刊《自然》(Nature)上研究人類思維習慣的一篇論文為素材,分別通過一個樂高玩具模型、一個紙面微型高爾夫球場模型和一套網格電腦游戲測試受眾者破解問題的思維方式。這些有趣的測試結果顯示,人們在遇到問題時,往往傾向于用“加法”,而非“減法”的方案去破解問題,盡管很多時候“減法”更經濟實用。這與中國古代哲學智慧“大道至簡,繁在人心”不謀而合。最后,文章以米開朗基羅的名言“我只不過是從一塊巨大的大理石上鑿去多余的石頭,留下來的就是大衛”畫龍點睛,使得整篇文章在敘事上有了哲學思考和升華。

王立銘的《巡山報告》專欄文章《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到了“范式轉移”的關鍵節點》則是一篇兼具知識性和思想性的基礎醫學科普佳作。文章緊跟醫學科學熱點問題,清晰梳理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歷史,并引用科學哲學史上兩位著名學者——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的名言和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的范式理論對這個研究領域遇到的困境進行深度剖析,并對當前這個領域的重要論文造假現象進行科學倫理審視,使得整篇文章不僅僅停留在科普知識的傳播上,而提升到了哲學升華的水平。

四、余論

當前的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存在“臨床熱、基礎冷”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媒體醫學科普創作的長遠發展。為改善這種局面,需要在“大健康”“大科普”理念下,加強科普創作團隊建設,構建臨床與基礎協同發展的醫學科普新生態,實現科普創作的跨界交叉,提升新媒體基礎醫學科普作品的質量。這里提到的交叉,包含三個層次:第一是基礎醫學的交叉,即在科普創作中,基礎醫學所涵蓋的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遺傳學、醫學免疫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化學等學科,以及與基礎醫學緊密交叉的生命科學、化學、物理、數學存在向內交叉問題;第二是廣義醫學的交叉,廣義醫學涵蓋了基礎、臨床、預防、康復等醫學門類,基礎醫學與其他相關醫學學科是存在相互交融的,并不能完全割裂,因此在科普創作中,基礎醫學與臨床、預防等學科創作者要在收集素材、選題、受眾分析、團隊建設上相互學習借鑒,深度合作,取長補短,同向而行,實現“大健康”的科普創作模式;第三是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跨界交叉,從學科上看,這樣的跨界交叉,形成了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等文理交融學科,為形成“大科普”式科普創作準備了條件。

提升基礎醫學創作者的積極性十分有必要。當前,醫科院校推進學科建設和教育改革,離不開科研和教學的進步,而各個院校職稱評定、績效分配等激勵政策扮演了發展“推手”角色。醫科院校可以發揮新媒體科普創作在推動網絡育人、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的獨特作用,在“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總體布局中,制定科普育人支持項目、第二課堂創新分等激勵教師和學生的相關政策,鼓勵教師發揮特長從事科普教育和創作,學生積極參與科普創作實踐活動。學校可以通過科普創作任選課、校園網絡科普創作比賽、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等實踐活動,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敘事型醫學人才,選送優秀作品參加校外科普創作比賽,投稿主流網絡科普平臺,實現立德樹人和服務社會兩個目標。校園科普創作者應該對科普與科研和教學的緊密聯系有清晰、明確的認知。校園科普創作不能“原地踏步”等政策照顧,需要主動與科研和教學銜接融合,在銜接融合中找到自身繁榮和學校發展相契合的突破口,以期構建新時期學科更齊備、創作更活躍的醫學科普創作新生態。

參考文獻

[1] 喻倩. 科普機構微信公眾號的科學傳播研究[D]. 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2.

[2] 張敏. 科普類短視頻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D]. 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2.

[3] 鄭穎璠. 國內醫院用微信公眾號做科普的現狀及成因[J]. 新媒體研究,2016,2(12):64-65,87.

[4] 鄭源,劉沁. 全媒體背景下公立醫院健康科普模式的構建與應用——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普實踐經驗為例[J]. 華西醫學,2022,37(9):1365-1370.

[5] 朱秋艷. 新媒體環境下公立醫院健康科普的實踐與思考——以北京安定醫院為例[J]. 新聞研究導刊,2021,12(9):236-238.

[6] 李怡青. 健康傳播類短視頻的敘事研究——以“醫路向前巍子”抖音賬號為例[D]. 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23.

[7] 曾文娟. 新媒體語境下醫學科普漫畫的現狀與發展策略——以小大夫漫畫、騰訊醫典和混知健康為例[J]. 科普研究,2022,17(3):54-61,107-108.

[8] 王子清. 敘事醫學視角下醫生自媒體的價值引導研究[D]. 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2.

[9] 關于開展2023 年度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EB/OL].(2023-04-17)[2023-08-29]. https://www.cast.org.cn/xw/tzgg/ZZRC/art/2023/art_4035cfe1c03a45c39bcb706af0b56447.html.

[10] 王勇安,李丙南. 科學隱喻與“后真相”時代傳統科普出版的價值重構[J]. 出版廣角,2022(21):21-26.

(編輯 / 鄒 貞 齊 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色哟哟国产精品| 69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成网站|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伊人色婷婷|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www.亚洲一区| 一区二区午夜|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啪啪永久免费av|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精选自拍|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h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91精品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四虎综合网| 理论片一区|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找国产毛片看|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四虎综合网|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综合亚洲网| 性色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99在线视频精品|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超碰91免费人妻| 国产性精品|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观看av|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