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木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故鄉,別來無恙》中,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經過散落天涯的打拼奮斗之后,重新回到家鄉成都。觀眾們除了對其中當下都市女性在職場里遭遇的大小問題產生了情感共鳴外,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有她們與各自家庭的矛盾、沖突與和解。其中,任素汐扮演的張沛的原生家庭經驗與遭際,或許會讓許多人—尤其是女孩—心有戚戚。
雖然如今的張沛自信且能力出眾,工作也處理得有條不紊,但劇中不斷地閃回她小時候與父母的矛盾,尤其是他們對她夢想的忽視、輕蔑與自作主張,都深深地傷害到了曾經一腔熱血的女孩。她的父母從我們最熟悉的“為你好”開始,然后暴君般地抹殺了子女們自身的想法、情感和渴望。似乎在父母看來,只有他們才知道什么樣的工作、生活和伴侶對于子女是有益的,被強調的似乎總是“是否有益”,而非我們是否會因此覺得愉快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這些年人們對原生家庭評價越來越低,并且對于父母們強勢的“為你好”產生質疑與批判的原因。
即使現代中國誕生之初就展開了對于傳統家庭制度的批判,尤其是其中父母對于子女的專制權力瓦解,但直到如今我們依舊會發現,家庭仍是現代個體最難處理的問題和包袱。它包裹著我們,在親情的庇佑下來勢洶洶。就如《故鄉,別來無恙》里的張沛,即使當她成年,事業有成后,父母對其生活以及婚姻的主宰依舊和她小時候一樣,并且都以一種父母的權威和親情的羈絆來要求子女的順從。
張沛的父母對此似乎既自知又無知,自知是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生育子女者所獲得的特權,無知則是他們忽視了這樣一種特權所具有的強制性,在“為你好”的含情脈脈背后實則是父母權威的宰制,它命令子女,而一旦后者反抗則往往會產生愧疚,在“不孝”“白眼狼”等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束手無策。這是一種在中國的自古以來就十分常見的“含蓄”式權力,它看似溫吞,實則更加強硬。
許多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想象,往往圍繞著他們自身的渴望與夢想,或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居高臨下地俯視子女們的行為與選擇。對于在親子關系中的特權地位他們往往缺乏反思,把它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權力來揉捏子女們的生活。在其背后隱藏著一個核心的認知,即認為子女是父母(生命/夢想/血緣/基因等)的延續,后兩者在生物性上確實如此,但前兩者則往往是父母中心主義的產物,而在這一過程中,子女作為獨立個體的事實則被忽視;并且,往往并非子女的無知導致他們的生活出現問題,而大都是父母及其家庭教育的匱乏或錯誤,導致年輕的子女們只能如此墮落下去。如果張沛缺乏對于自我反思的能力,不能勇敢地掙脫父母附加在她身上的種種不合理期盼與獨裁,那么她最終只能成為糟糕的原生家庭中的另一個悲劇。
我們大多數的父母與家庭,似乎并不會告訴子女們如何去為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奮斗,而往往以一種來自外部的、他人的和絕對的模板,去要求子女們必須照此按部就班地努力,并且最終只有實現這樣的“成功生活”才算是過上了好日子,才沒有辜負他們的培養和期待。子女似乎只是父母們所制造的某種用來實現特定愿望的產品,而非充滿差異、有自己想法與理想的真實個體。在《故鄉,別來無恙》的抖音短片“父母‘以愛之名的控制有多令人窒息?”下面,有一則評論—“少和家里人聯系,乳腺都通暢了”—獲得了許多點贊與共鳴。而當親情與愛成為父母企圖控制子女的武器時,家庭之重最終會壓垮每一個鮮活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