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紹慶



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哈爾濱舉行,正式恢復重建中華全國總工會,重新實現了工人階級的大團結和全國工人運動在組織上的統一。這一重大事件的發生,是由許多隱藏在宏大敘述背后的歷史細節所構成,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人運動取得勝利的生動寫照。
第一次到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召開的。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便計劃召開全國性的職工代表會議。由于時局變化,這一計劃一直未能實現。
1948年初,革命形勢發生重大轉變,召開全國性大會的時機逐漸成熟。3月5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發出關于召開全國各解放區工人代表大會的意見,明確全國各解放區工會代表大會將于6月10日在哈爾濱舉行,準備成立解放區統一的工會聯合會,選派參加世界工會聯合會第二屆代表大會的代表;將來解放區工聯將進一步團結蔣管區進步工會代表,走向成立全國統一的工會組織,而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的工會運動。通知要求,各中央局各地黨委應十分重視大會,在黨內深刻討論工運方針,以此為起點,開始重視職工運動,各中央局今后定期向黨中央及工委報告工運情況;各中央局須派遣具有工運經驗,現時仍擔負工會任務的得力干部出席大會;各代表團必須攜帶各地區有關工運工會刊物書報材料以及可供國際宣傳的圖片畫報等。
根據黨中央要求,各中央局、各地黨委緊鑼密鼓開始做好參加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4月下旬,抵達石家莊的晉察冀代表團、晉冀魯豫代表團、晉綏代表團、陜甘寧代表團的團長、副團長等負責同志,在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中央領導同志親切接見。
4月28日,劉少奇、周恩來分別與代表團進行了談話。劉少奇強調,解放區與國統區工人運動應制定不同的方針,解放區的方針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他還重點闡述了工會、工廠、黨組織三者的關系問題。周恩來在談話中,強調必須及早成立全國總工會,并就大會議題之一勞動綱領或大綱應包含的內容提出意見,指出:在城市和工廠,過去我們實行的是破壞政策,因為那是對付敵人。解放后,管理城市和工廠是人民自己的事了,必須按“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方針去做。4月29日,朱德在談話時,要求各地代表共同把會議開好,提高工人階級的覺悟,發動工人搞好生產,特別是軍工生產,指出:發展生產,既是為了戰爭的勝利,也建設了國家的輕、重工業。工人階級要有建設國家的信心,大家都要全心全意為國家打算,管好這個“家”。
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著名的“五一口號”,除號召各民主黨派為迎接全國解放、成立民主聯合政府而團結奮斗外,還提出了解放區和國統區工人運動口號,如“解放區的職工和經濟工作者堅定不移地貫徹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工運政策和工業政策”,“解放區私營企業中的職工與資本家建立勞資兩利的合理關系,為共同發展國民經濟而努力”,“解放區和蔣管區的職工聯合起來,建立全國工人的統一組織,為全國工人階級的解放而奮斗”等。
周恩來為籌劃召開大會殫精竭慮,思考很多。5月14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東北局電,指出:“全國工代會的主要議題可預定為四項:勞動綱領或大綱;大會宣言;全國總工會章程;選舉。全總執委人選問題,擬以陳云任主席,李立三、朱學范任副主席,劉寧一任秘書長或副主席。”周恩來特別說明,陳云目前的主要工作“應主持東北的在將來則是全國的工業建設,同時擔任全總主席,可使新民主國家的工業與工運能更好地結合起來”,全總的實際工作可由李立三、劉寧一與朱學范合作。6月4日,周恩來再電東北局:陳云現在有兼任全國總工會主席的必要。待中央政府成立,他的工作更加繁忙時可以考慮不兼。8月7日,會議期間,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東北局并大會黨組電,強調會議“應表現出我黨代表與非黨代表的合作精神,不要只有黨的活動而看不見非黨人士與我們的共同活動。尤其對朱學范更應如此”,“重視領導權,就必須既能堅持黨的獨立主張,又善于和黨外人士合作,不厭倦地將他們逐漸引向黨的主張,那才算是成功的領導”。
當時,中央書記處分管工會、青年團和婦聯等群眾團體工作的是任弼時。為籌備召開大會,任弼時曾電示廖承志派人收集解放區工人運動材料,作一次系統的總結。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會秘書長李頡伯還專程從東北趕來,向任弼時匯報工人運動情況。任弼時和李頡伯圍繞工人運動的方針和籌備召開全國勞動大會問題進行詳細交談。
7月29日,中共中央向大會發來賀詞,重申解放區和國統區工人運動主要任務,指出當此人民解放軍在進攻中節節勝利,新的革命高潮正在向全國范圍內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中國工人階級的最大任務是: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獨立、自由、強盛和統一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賀詞還提出,必須迅速加強工會的工作,團結和教育工人職員群眾,使他們成為人民民主共和國的領導力量。黨中央的一系列部署,為大會的召開,討論解決中國工人運動面臨的許多重大政策和原則問題,指明了方向,對開好這次大會,動員和組織全國工人階級,迎接全國革命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8月1日至22日,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勝利召開。大會期間,陳云、朱學范、李立三、劉寧一等分別作報告,一致通過了相關決議,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關于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這個決議是新中國成立前后全國工人運動的綱領性文件,全面論述了中國工人運動的方針和政策措施。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決議是由周恩來領導、李維漢主持在西柏坡起草完成,于7月21日正式發往大會籌備處。
1949年8月11日,毛澤東在全國工會工作會議期間指出:“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以來,已經有一年了。那次大會規定的中國工人運動的政治綱領和工作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必須實現的。”
翻閱歷史資料會發現,有關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會議名稱的表述不盡相同,使人容易誤以為這是幾個不同的會議。事實上,最初的計劃是準備召開“解放區職工代表大會”,其間由于形勢變化,直到大會開幕前一天才最終確定會議名稱為“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
解放區職工代表大會,原定1941年9月在延安召開。1945年春,陜甘寧、晉冀魯豫、山東三地總工會,曾先后發起召開全解放區職工代表大會,晉察冀、晉綏、華中各解放區總工會紛紛回應。同年4月,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在延安成立,鄧發當選為籌委會主任,并決定9月在延安召開解放區職工代表大會。后因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籌委會委員與各地代表分赴各地開辟工作,使大會不得不再度延期。在此期間,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與中國勞動協會通力合作,打破國民黨反動派阻撓,成功出席巴黎世界工聯會議,建立了解放區職工與國際工運的聯系。
到1948年初,各解放區多已連成一片,且隨著解放區工業建設的迅速發展,工人運動領域的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建立統一組織已刻不容緩。3月15日,中國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劉寧一簽發通知,通告全國各解放區總工會、工會、工人和職員,定于6月10日在東北解放區首府哈爾濱召開全解放區工人代表大會,討論解放區工人階級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新形勢下的戰斗任務,成立全解放區職工聯合會。4月28日,劉少奇在對赴哈爾濱出席職工代表大會的部分地區主要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大會可稱為勞動代表大會。本來最科學的名稱應該是職工代表大會,但是,勞動大會在歷史上有過作用,工人們熟悉這個名稱,我們稱為勞動代表大會還是可以的。”可見,此時在中央領導同志的計劃中已有召開“勞動大會”的設想,但尚未作出最終決定。
籌委會通知發出后,國統區各大城市的職工極為振奮,上海、天津等地工會組織均先后來電要求列席大會,并提議將大會擴大為全國職工代表大會。此前,中國勞動協會負責人朱學范來到解放區,對促成中國工人運動統一也產生積極影響。籌委會研究后,決定擴大籌委會組織,增加勞協代表及中國工人運動著名領導者陳云、李立三、蔡暢、陳郁、朱學范、廖似光、張維楨、張金保、唐龍超、劉彬、郭洪濤、邵式平等參加籌備工作。此后,因關內代表不能及時抵達,大會一度延期。7月19日,擴大后的籌委會通過決議,定在8月1日召開全國職工代表大會。同月,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委會主任劉寧一、中國勞動協會負責人朱學范、上海代表團團長湯桂芬、天津代表團團長周青等聯名,向籌委會提出《致全國解放區工人代表大會為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的提案,鑒于到會代表不僅有各解放區職工代表,而且有國統區上海、武漢、天津等各大城市及全國各大產業職工代表,無論在所代表的有組織工人的數量上,還是所包括的產業和地區上,都具有充分的全國意義。

《人民日報》關于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開幕的報道
因此提議“為了繼承中國工人運動自1922至1929年召開過的五次勞動大會的光榮傳統,為了統一領導全國職工運動,集中工人階級的力量,及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我們提議將這次大會定名為中國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將產生之全國組織,亦應恢復以前名稱,定名為中華全國總工會”。7月30日,大會籌備委員及各代表團團長聯席會議討論通過了該提案,并提交31日預備會議最后審議。
7月31日,大會預備會議召開。會議由劉寧一主持,李頡伯報告大會籌備經過,討論并一致通過籌委會所提更改大會名稱為“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的提案。提案通過時,全場歡聲四起,掌聲與口號聲經久不息,全體代表莊嚴起立,合唱國際歌,高呼:“中國工人階級勝利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情緒至為熱烈。至此,“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的會議名稱最終確定。
戰爭時期,要想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參加會議,需要面對許多困難與挑戰。據目前查閱的資料顯示,最早啟程前往哈爾濱參加會議的應是西北職工代表團。3月25日陜甘寧邊區代表團啟程,3月26日晉綏職工代表團啟程。兩團合稱“西北職工代表團”,團長是晉綏工業部副部長楊開林,成員有著名勞動英雄趙占魁、張秋鳳、李鳳蓮等。4月5日,晉冀魯豫代表團一行18人啟程,其中有軍工勞動英雄甄榮典、被服工廠勞動英雄張長印等。4月下旬,晉察冀代表團、晉冀魯豫代表團、晉綏代表團、陜甘寧代表團抵達石家莊,在西柏坡受到黨中央領導同志接見。隨后,四個代表團從石家莊出發,經膠東、大連、丹東繞道朝鮮平壤再經圖們江、牡丹江前往哈爾濱。據隨行記者陳勃回憶,他們在膠東俚島(今屬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準備渡海時,為躲避國民黨軍隊盤查,每個人都化了裝,還準備了幾塊大石頭,準備在敵情緊急時將帶來的文件用石頭捆綁后丟入大海。
6月初,關內各解放區尚未有抵達哈爾濱的代表團。因此,大會籌備處發出通告,宣布原定6月10日開幕的大會,延至7月間舉行開幕,具體日期另行通知。6月14日,華東代表團19人及遼南代表團34人,乘火車抵達哈爾濱,這是首批到達的代表團。李立三、劉寧一等率大會籌備處、東北鐵路總工會、哈爾濱市職工總會及毛澤東青年團等團體代表800余人,到車站列隊歡迎。隨后,代表們入住歐羅巴旅館。6月16日,關內代表團(包括晉綏與陜甘寧、晉察冀、晉冀魯豫等解放區及兩廣縱隊的職工代表等)代表62人及隨行工作人員乘火車抵達哈爾濱。算起來,陜甘寧邊區的代表從出發,到抵達哈爾濱,前后總計用時84天。
和解放區代表組團參會不同,在國民黨統治區的上海,與會代表分頭秘密啟程。上海參加會議的代表共17人,其中朱俊欣、歐陽祖潤、沈翔聲、韓武成等此前由于身份暴露已撤到香港,倪復生、江怡、陸文達和楊春霖等也已撤至蘇北解放區。對這些同志,黨組織通過電臺要求他們直接前往哈爾濱出席會議。5月1日,倪復生等從華中工委出發,先到阜寧,一路北上至山東莒南,正趕上鬧鼠疫,大家只好露天而眠,此后一路顛簸從萊陽渡海經大連乘火車,于7月25日抵達哈爾濱,前后歷時85天。
湯桂芬、李家齊等留在上海的同志,由中共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張祺通知,從上海分頭出發。5月26日,最后一批離開上海的李家齊與顧亮、惠根寶、桂實之等,從十六鋪碼頭乘船到蘇北青龍港(今屬江蘇省南通市)進入解放區。據李家齊回憶,為避開敵人搜索,他們“沿著海邊堤岸前行,天蒼蒼,海茫茫,有時路上一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到了大中集(今屬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才得以休息一天,再北行至合德鎮(今屬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在華中局陳丕顯幫助下改善了伙食。隨后,他們繼續北上,穿過隴海鐵路到達魯南。此時,已耗時月余。在當地兵站協調下,他們搭乘一輛軍用卡車到達華東局所在地益都(即山東省青州市),繼續乘車經淄博、萊陽,在俚島乘坐小船突破海上封鎖抵達大連。休息幾日后,繼續搭乘一艘蘇聯貨輪取道朝鮮港口鎮南浦,到平壤乘火車北上,在圖們轉乘火車經牡丹江、佳木斯,最終于8月10日抵達哈爾濱,前后歷時77天。此時,距離大會開幕已經過去10天。
香港代表朱俊欣、歐陽祖潤、沈翔聲、韓武成,由當時在港秘密創辦訓練班的馬純古通知參會。當時,從香港到哈爾濱,主要有三條路線:一是回上海后經蘇北北上,二是從廣州經漢口北上,三是從海上經朝鮮半島轉大連北上。最后,考慮到黨組織已成功開辟海上交通線,故選擇了第三條路線。鑒于人多不便,四人分批啟程,沈翔聲于7月30日最后離港,化妝成“闊佬”和商人模樣,途經仁川時還滯留了三個星期。等沈翔聲最后抵達哈爾濱時,大會已經閉幕了。香港代表選擇的海上路線,主要是由黨組織秘密創建的“中華貿易總公司”護送執行,從香港北上的愛國民主人士也多是走的這條通道。

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主席臺
8月20日,大會正式選舉產生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六屆執行委員會,作為全國工會最高領導機構。選舉前,李立三代表大會主席團重點介紹了選舉的意義,以及主席團對選舉原則的提議。他說:“選舉全國工人階級群眾組織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勞動大會的最后一個議程;而在全國總工會說來乃是第一個日程,乃是偉大的開始。中華全國總工會的產生不僅是全國工人階級組織上的統一,并將把大會統一的思想、統一的意志,變成統一的行動。”
同時,大會主席團提議:選出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要包括全國各個地區的民主工會代表及在工人群眾中真正有威信的代表;不僅選舉體力勞動者的工人代表,而且也選舉腦力勞動者——職員、技術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的代表,特別注意選舉勞動英雄與生產模范,因為他們在工人階級中能起偉大的號召作用。為了照顧以上幾點,主席團提議全總執委為81人,其中正式執委59人,候補執委22人;提議留下8名空額(正式6名,候補2名),以使本次大會到下次大會期間新解放城市工人能有代表參加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工作。這項提議,獲得全場一致通過。

《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匯刊》封面
大會還通過,鑒于各地區參會代表所代表會員數量不同,因此決定選舉時按每2000會員為一權。按照此法,各代表團代表每票權數如下:中國勞協會和國民黨統治區代表團代表每票17權;西北代表團每票5權;華北代表團每票8權;東北代表團每票1權;華東代表團每票10權;兩廣代表團每票1權。總計1440權。當選執委票數,須超過總權數1/2;若當選執委不足定額人數時,重新補選。選舉方式為直接無記名投票。
10月1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六屆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正式選舉陳云為全國總工會主席,李立三、朱學范、劉寧一為副主席;選舉陳云、李立三、朱學范、劉寧一、劉長勝、陳郁、蔡暢、李頡伯、許之楨、張維楨、唐韻超、馮文彬、林鏘云、易禮容、朱俊欣等15人為執委會常委,高林、周穎、湯桂芬、栗再溫、康永和、孫學之等6人為執委會候補常委。10月2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六屆執委會召開首次常委會議,確定常委分工及各部人選:秘書長李頡伯,組織部長林鏘云,文教部長許之楨,生產部長陳郁,勞動保護部長唐韻超,青工部長馮文彬,女工部長蔡暢,國際聯絡部長劉寧一(兼),秘書處長彭光偉,私營企業委員會主任張維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委員會主任朱學范(兼),副主任朱俊欣,委員高林、葉維民、李啟新。
這里還有一段軼事,當全總第六屆執委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出全國總工會主席、副主席后,陳云提議,由李立三主持全國總工會的日常工作。陳云說,我是一輛木炭車(意為身體不好,像木炭車一樣,開不快、走不遠),做不了許多事,而李立三同志卻是一輛坦克車,可以勝任主持總工會的工作。
目前,關于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的影像資料已非常罕見,在各大展館、各類書刊中所能看到的照片,也基本是會場外的合影和會場內僅有的幾幅。其中,有幾張是陳勃用在哈爾濱購買的二手相機所拍攝的,為大會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瞬間。
1948年,陳勃作為晉察冀邊區工人代表團秘書兼記者,參加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拍攝了許多珍貴的照片。陳勃隨團在西柏坡得到中央領導接見,當劉少奇得知他是作為記者前去參加大會時,熱情地握著他的手說:“好啊,我們非常需要報道工人階級的記者!”
其中,與會代表在大會召開地“兆麟電影院”前的合影,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門前左旁是“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的巨大直幅會標,領袖畫像下是“全國工人階級團結起來”的大橫幅標語,門前三個拱形彩牌上分別懸掛著寫有“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建立新中國”“驅逐美帝國主義出中國”的標語,足以看出當時會議的隆重與熱烈。在反映大會主席臺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主席團成員緊湊地坐在一起,認真聆聽大會發言,臺前擺放著各地工會組織獻給大會的賀詞,凸顯了會議的節儉樸素與莊重嚴肅。

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會場外景

慶祝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紀念郵票
此外,東北電影制片廠還拍攝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影片,作為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系列之一。東北郵電管理總局于8月1日發行紀念郵票全套3枚,這是東北人民郵政第2套套色印刷郵票,圖案是工人在起重機前工作的情景。大會期間,哈爾濱郵政局專門刻制紀念郵戳1枚,分別在市局、道里、道外三處郵局使用。大會向每位代表贈送《東北解放區郵票匯編》一冊,其中最后一頁就是大會紀念郵票。
(責任編輯 崔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