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第一實驗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意見》),明確指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此舉彰顯出了黨中央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堅強決心,對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促進中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雙減”背景下,許多小學開展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但是如何改變當前一些學校“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學生減負、老師增負”的現狀,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仍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因此,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以期為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1.1 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弱。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曾講到:“學生愿意學,就學得好;不愿意學,就很難學好”。這句話印證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的個人意愿強烈,加上良好的自學能力,才能夠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果。然而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課外輔導班少了,作業量也大幅度減少,學生在延時服務時間基本將作業完成了,回家之后有了更多的空余時間,有部分學生就可能沉溺于電視、網絡、游戲,這些多媒體上的網絡用語,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對規范語言的學習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此外,一、二年紀的學生年齡較小、自律性較差,對家長和老師的依懶性較大,獨立學習能力較弱,注意力分散,學習時難以專注,所以最終沒有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因此,在此情況下,對于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的學生而言,“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表現的更加突出。
1.2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目前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多,小學生的認知越來越廣,他們對語文課本中大段的文字內容并不太感興趣,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反而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雙減”之前過重的課外輔導,導致學生厭倦學習,而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家庭教育也進入了“適應期”,新形勢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面臨的新課題。
1.3 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動的地位,而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這種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的灌輸、填鴨式教學方法很不利于課堂教學。“雙減”之后,學生們過重的課業負擔已經減輕,但是閱讀量大幅下降,語言表達能力減弱,成績提高不明顯,這給許多語文老師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何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提升教學效能,做到“減負增效”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此外,大家原來更多關注的是課堂教學,而“雙減”之后則擴展到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家庭等方方面面,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對學生成長進行一體化設計,還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調整,從原來單一的教書匠走向全面育人,需要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能。
2.1 加強家校合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面對“雙減”政策契機,家長需轉換角色,既不做“甩手家長”,更不做“包辦家長”,應引導孩子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富裕時間,認真督促孩子少玩游戲,多陪伴孩子觀看《詩詞大會》、《百家講壇》之類的電視節目,陪伴孩子閱讀,做好孩子的“領路人”。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合理布置作業,多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臺,幫助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驅動學生自主探索,讓他們享受到成長的收獲與快樂。此外,家長與學校之間應該及時溝通,通力合作,一起去幫助孩子、共同解決問題才有效,而不是單方面的努力,這樣才能實現共贏。例如:學校可以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通過到校參觀班級布置、檢查教師常規教學工作、翻閱學生作業、觀看學生成果展示等,讓家長看到學校工作的整體水平;而教師可以定期進行家訪,走進孩子的家庭,感受孩子的家庭生活,了解孩子的生活的細節,以便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采取合適的教育手段。唯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 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只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實施教學,提高教學水平以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父親、樹林和鳥》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森林里小鳥的圖片和鳥鳴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詞語或詩句?是否喜歡鳥兒?緊接著引出課文中有兩個人,他們也非常喜歡鳥。然后讓學生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一些生字的記憶方法。這樣的情境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大膽想象、創意表達的能力;除此之外,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參與到了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互幫互學、互講互評,進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2.3 多彩課后服務,助力精準輔導。“雙減”政策的實施增加了學校教育中的課后延時服務,這段時間一方面是用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教師進行個別輔導,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另一方面是用于開展一些興趣愛好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后,在進行語文課的輔導時,應了解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做到精準輔導,普遍做錯的題目普遍講,個別做錯的題目單獨講,需要輔導的學生個別講。在開展興趣愛好活動時,應注意形式多樣化以滿足學生發展的不同需要,例如可以開設閱讀、寫作、書法、詩詞、演講、朗誦、辯論等興趣小組,這樣多彩的課程,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使校園里呈現出積極向上、生機勃勃的景象,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們廣泛的興趣愛好,提升了學生們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