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海,王嬌,王星權,王大麗,譚柏宏,陳玉強,焦宇
1.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3;2.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內科,黑龍江佳木斯154003
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不但要重視育才,同時也需要重視育人,傳統普外科教學采用專業課教學與思政教育分開進行的模式,導致外科學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度較低[1]。而且醫學專業教育體系更加重視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將其歸屬于思政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導致醫學生思政意識和觀念薄弱,普外科課程思政教育資源未得到充分挖掘,不利于強化學生的仁愛精神[2]。思政教育應該滲透進普外科教學的各個過程和環節,將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為一體,使“教書”與“育人”融為一體,確保醫學倫理、人文以及道德教育等滲透進外科學教育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增強學生的思政素養[3]。本研究選取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22 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08 名,分析在普外科教學過程中采用醫學教學課程與思政教育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和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108 名2022 級臨床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自然班作為分組依據,將學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4 名。對照組中男29 名,女25 名;年齡18~22 歲,平均(20.23±0.81)歲。觀察組中男28 名,女26 名;年齡18~21 歲,平均(20.17±0.84)歲。兩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學生對本研究均知情;②能夠配合完成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者;②長期請病假者;③中途轉學者;④研究期間由于學生個人原因導致研究中斷者。
兩組學生專業課程均由教師根據《外科學》教學大綱制訂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包括理論知識講解及專業技能培訓等,與此同時,開展思政教學。對照組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安排專門的思政課進行學習。
觀察組學生采用醫學教學課堂與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外科學教學過程中,采用課程思政下的外科學綜合教育模式,如下:①課前備課階段。學校成立教研小組,選擇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態度端正、責任意識和觀念較強的教師進入小組,針對新時期思政元素與外科學教育的結合位點,推動思政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可通過教研組頭腦風暴或者邀請權威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分享教學改革成果和經驗的方式,使思政教育水平獲得提高。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自教學資源庫中提取與本節課相關聯的思政教育資料,科學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②課中教學階段。以思政元素作為指導將課程核心知識引入至普外科教學中,將醫者仁心的教學初衷融入至教學過程中,可引經據典,通過講解典故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刻且全面地理解醫者仁心的內涵,培養和增強以人為本的意識和理念并樹立行醫求仁、敬畏生命的職業觀念。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外科學發展歷程,使學生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日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能夠針對外科學發展史提出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同時增強其職業素養,將思政教育元素隱性地融合于外科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引用典故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和增強其敬佑生命的意識和觀念??蓱眯滦托畔⒓夹g進行教學,如采用翻轉課堂、慕課等教學模式,能夠使課程思政的教學生動性和趣味性獲得提高。③課后階段。課后可通過微信群、微博等平臺推送思政教育等知識和信息,鼓勵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和溝通,潛移默化地提高其思政素養。
完成階段教學后對學生思政素養進行評估,包括思政元素包括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文化素養、法治意識、職業情操,各項目評分1~10 分,分值越高則表明學生政治素養越高。
對比兩組學生專業知識考核評分,包括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各項目最高分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則表明學生理論知識越豐富,專業技能水平越高。
于階段教學完成后向學生分發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教學態度、責任意識和觀念、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夯實理論基礎、提高教學技能、激發內在潛能等,滿意度均分為4 級,包括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教學前,兩組思政素養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觀察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文化素養、法治意識、職業情操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思政素養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學生思政素養評分對比[(±s),分]
?
觀察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專業知識考核得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學生專業知識考核得分對比[(±s),分]
?
觀察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對比
現階段,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碎片化狀態,未針對性地與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設計,而且沒有連貫、系統地與學生成長、發育以及學習的不同階段以及所學習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設計,存在課程思政教學標準不統一等現象[4]。目前,課程思政在中醫學、有機化學、醫學免疫學等多項基礎課程中獲得了開展,但是外科學等臨床醫學中開展相對較少,而且由于普外科具有較強的醫學專業性,學習任務和教學任務繁重,導致師生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不高,臨床專業課程思政有待深入開展[5]。
本研究中,教學后觀察組學生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文化素養、法治意識、職業情操得分均較對照組高,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普外科醫學生學業繁重,學習過程中課程思政與醫學教育結合不夠緊密,故而難以為學生豐富醫學理論知識及提高臨床技能發揮助力作用,部分學生對思政教育存在抵觸情緒,使得思政教育在引領學生樹立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效果難以獲得保證[6-7]。采用醫學教學課堂與思政教育一體化教學模式有助于推動普外科專業培養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相互促進[8-9]。將思政教育融入普外科教學過程中能夠避免教學內容碎片化或者教學目標隨意化,有助于確保課程思政與普外科專業課程相互促進并最終形成協同效應[10]。在普外科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貫穿和融入思政思想,能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精神,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在醫學實踐過程中尊重患者權益,想患者所想,將患者作為醫療活動的中心和重點,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使廣大患者從中獲益,維護和保障其生命安全與健康[11-12]。
綜上所述,將醫學教學課堂與思政教育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普外科教學中可顯著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及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能夠有效其對教學的認可度與滿意度,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