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明 白子麟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5)
EPC總承包是指公司受業主委托,全程或對若干階段承包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的一種承包模式[1]。2019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要求工程總承包單位應當設立項目管理機構,加強設計、采購與施工的協調,實現對工程總承包項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由此可見,EPC模式將成為建筑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和“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
目前,關于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成為工程管理領域理論研究的焦點,如EPC項目的招投標風險[2]、EPC項目的進度風險[3]、EPC項目的設計風險[4]、EPC項目的成本控制風險[5]、EPC項目的采購風險[6]、EPC項目的合同管理風險[7]、EPC項目的組織協調風險[8]等,但針對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綜述性研究略有不足。基于此,本文依據知識圖譜理論,利用CiteSpaceV軟件對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計量,更為直觀地反映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的發展歷程,深度分析和挖掘其研究現狀、熱點內容和發展前沿,以期為后續EPC模式風險管理研究提供參考。
通過定性分析方法,結合使用可視化文獻計量軟件CiteSpace(Ver 6.1.R2),對收錄于CNKI數據庫中的與EPC項目風險管理相關的期刊進行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首先,對樣本文獻的分布年度數量進行統計,分析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領域的主要作者、研究機構及其合作網絡;其次,通過統計關鍵詞頻次、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并結合時區視圖和突現詞分析,總結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最后,對該領域的前沿趨勢進行預判。
CNKI是我國最大的中文數據庫網站之一,其文獻信息完整性和時效性強[9]。本文以CNKI數據庫作為檢索來源,檢索時間片段設置為2004—2021年,檢索主題設置為“EPC”“工程總承包”“風險管理”等相關詞匯,以保證檢索文獻的全面性,共得到初始文獻1168篇。為保證數據的準確率,對文獻進行人工篩選和整理,去除會議通知、合同能源管理等與界定范圍無關的內容文獻,最終得到有效文獻939篇,再利用CNKI數據庫的Refworks功能轉碼導出,形成數據樣本。
針對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年度文獻量是分析其研究熱度和趨勢的重要指標。通過對CNKI數據庫中EPC項目風險管理主題文獻的檢索,繪制2004—2021年我國EPC風險管理研究文獻時序分布圖,如圖1所示。
圖1 2004—2021年我國EPC風險管理研究文獻時序分布圖
(1)2004—2008年,我國開始出現對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相關研究處于起步階段。
(2)2009—2013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行業政策,促進工程總承包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明確了工程總承包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有關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文獻數量出現穩步提升態勢。
(3)2014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建筑行業投資和地方政府投資需求整體放緩,文獻數量有所下降,關注度略有降低。盡管受宏觀經濟整體下行的影響,但學術界對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滯。
(4)2015—2019年,我國經濟持續向好,EPC總承包模式發展迅猛,對EPC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再次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成為行業領域的研究熱點,文獻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尤以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為代表,國家首次提出培育全過程咨詢服務。自此,我國EPC工程總承包模式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該階段相關主題文獻量隨之達到峰值。
(5)2020年,疫情全球暴發,世界經濟環境異常復雜,制約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該年的主題發文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有關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仍處于討論熱點。
(6)2021年,世界經濟與貿易逐步恢復,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在設計、施工、運維等階段深度融合,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再次吸引業界目光。
由以上可知,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的發展與宏觀經濟水平及政策導向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即行業政策是相關研究的驅動力,經濟水平愈發達,相關主題研究愈豐富。
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代表性機構見表1。由表1可知,發文頻次超過5次的機構共4家,全部為理工類高等院校。雖然在作者合作網絡中并未出現穩定的合作團隊,但也能充分說明我國高校機構位于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的主流地位,與此同時,也反映出EPC項目風險管理在企業實際應用中還未能發揮出其價值功能。
表1 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代表性機構
通過使用CiteSpaceV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圖2)。圖中連線表示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字體大小反映發文頻次。在圖2中,共計節點N=200,連線E=47條,網絡密度為0.002 4,表明在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中,機構之間的合作緊密程度相對較低。但從圖2中可以發現,EPC項目風險管理出現了跨院校、校企間、跨院校加企業間合作研究的特點,參與合作的企業均以能源建設、國際工程建設為市場經營核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圖2 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
(1)技術風險。能源類EPC總承包工程建設相較于其他專業而言,具有技術條件高、專業性強、施工體量大等建設特點,承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充分考慮項目中的技術問題,通過對項目的技術難點進行分析,編制其建設方案。同時,承包商也會考慮項目設計、采購等技術對其自身的影響[10]。
(2)自然環境風險。能源建設類大多集中于石油化工、水利水電等行業,受自然因素約束較強,承包商應在項目施工前對項目所處的臨建位置和地理條件進行風險評估和分析,做好自然風險防范措施。
(3)宏觀政策變化風險。國際工程中合同主體相對較為復雜,社會、經濟、法律等政策性因素對技術條件、成本、進度等的風險影響難以預估,導致國際工程合同風險問題多發[11]。
對樣本文獻進行統計,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主要來源期刊見表2。其中,《項目管理技術》《建筑經濟》及《工程管理學報》3本期刊共發表的相關文獻占文獻總量的15.7%。從期刊類別來看,相關研究文獻主要發表在管理科學類及工程經濟類期刊,這主要是由于在我國EPC模式的發展正處于推進階段,研究項目多集中于石油化工、水利電力等行業領域,這些領域具有投資金額大、技術要求高等特點,因此風險管理尤為重要。隨著工程總承包政策和規范性文件的不斷完善,EPC模式將廣泛應用于各個工程領域。
表2 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主要來源期刊
通過CiteSpaceV繪制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如圖3所示。對研究作者的發文頻次進行統計,發現發文頻次居高的前5位作者均來自高等院校,高校學者占絕對主力地位,這說明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價值充分得到了研究領域內高校學者的集中認可。
圖3 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作者合作網絡
對作者合作網絡進行分析,節點文字越大,代表作者在該領域發表期刊的頻次越多,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作者共現關系,粗細則表示共現強度[12]。圖3作者合作網絡中,節點N=303,連線E=208條,網絡密度為0.004 5,表明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比較分散,僅有局域部分學者形成了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網。其中較為顯著的團隊有以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陳志鼎教授為主的研究團隊,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以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段永輝教授為主的研究團隊,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工程招投標風險決策;以青島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學院郭海濱教授為主的研究團隊,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工程項目資源優化配置。根據合作網絡圖可以發現,相關研究大多集中于團隊內部,鮮有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合作交流,這主要是由于我國以EPC模式為主的市場基礎仍然較為薄弱,盡管國家大力推進EPC模式,但仍未全面鋪開,有所實踐但缺乏規范,從而導致相關領域內合作交流較少。
關鍵詞是對文獻內容的集中歸納,如果某一關鍵詞在其所在領域的文獻中反復出現,則可反映出該關鍵詞所表現的研究主題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13]。通過CiteSpaceV軟件的關鍵詞共現分析功能,可以得到關鍵詞的出現頻次,頻次大于10次以上的關鍵詞見表3。其中,頻次出現最高的是“風險管理”,其次是“風險評價”,這主要與文獻檢索時設定的主題詞有關。從出現的高頻關鍵詞可以看出,EPC項目風險研究主要集中于風險管理、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及風險應對策略幾個方面,共計頻次80次;從風險承擔主體來看,主要是總承包商視角下的風險研究;從應用領域來看,“國際工程”“水電工程”是EPC項目風險管理主要研究對象,共計頻次35次。
表3 關鍵詞頻次排序(頻次大于10)
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如圖4所示。關鍵詞共現網絡中共有節點N=310,連線E=713條,網絡密度0.0149。圖4中環形節點的大小表示該節點處關鍵詞出現頻次的高低,環形節點越大,表明該關鍵詞研究熱度越集中。其中,“風險管理”“風險評價”“國際工程”3個關鍵詞構成圖譜主要部分,且中心度較高,是該領域的研究核心。
圖4 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
我國EPC風險管理研究突現詞如圖5所示,關鍵詞時間線知識圖譜如圖6所示。分析可知,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研究演進趨勢可分為8個領域,每一聚類主題下都有與之對應的關鍵詞。首先,根據突現詞分析,區間內突現強度最高的詞匯是“風險管理”(強度為2.47),這說明風險管理在EPC項目的實踐應用方面得到了較多學者的跟蹤研究;其次,強度較高的詞匯是“國際工程”(強度為2.35),自2015年開始突現,直至2017年研究趨弱,該突現詞在本階段突出強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漸增強,參與方的規模不斷擴大,風險管理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戰略經營發展。相較傳統承發包模式而言,EPC項目為總承包商帶來了更為可觀的利潤,與此同時,總承包商也承擔了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工程風險[14]。自2007年起,風險評價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根據聚類結果分析可知,2013年以后,利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風險評價的研究逐漸減少,此時的突現詞為“集對分析法”,這主要是因為集對分析法削弱了權重的作用,減少了因權重設置失誤而導致評價結果產生較大偏差的影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科學。
圖5 我國EPC風險管理研究突現詞
圖6 關鍵詞時間線知識圖譜
3.2.1 投標風險
招投標是EPC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后期開展的成本控制、進度目標控制及設計規范等均會產生極大影響。許鵬等[15]根據影響承包商投標的6種風險因素,構建了EPC項目影響指標體系并計算各個指標權重,結果表明:其風險等級綜合判定標準與模糊綜合評價相適應,豐富了EPC項目投標風險評價的研究。劉娜等[16]分別從外部與內部兩個方面開展風險識別與評價,構建了以工程投標風險為最終目的的風險評價體系,以幫助設計企業提升競爭力,并為EPC工程總承包商的投標風險管理提供支持。現階段,我國工程招投標市場發展仍處于滯后階段,其中仍然存在擾亂招投標市場秩序的違規行為。因此,與一般承發包商相比,EPC工程總承包商更關注投融資策劃、過程施工、技術變更及市場波動等影響因素,以確定科學合理的投標報價策略。
3.2.2 合同風險
目前,建筑業資源配置已擴展至全球市場,但市場規范性仍待提升。關于工程合同的糾紛時有發生,工程各參與方都愈發關注工程合同管理。張吉祥等[17]運用集對分析方法對設計單位主導的EPC項目合同風險進行分析評價,對合同風險大小進行排序,最終得出EPC工程合同履約過程中,技術風險是最大的影響因素,管理風險稍次,社會風險再次。段永輝等[18]則從總承包商的角度研究EPC項目合同風險影響因素的來源,并確定關鍵性影響因素。為確保建筑企業的優質化發展,總承包商應根據風險識別情況加強合同的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深化合同風險認知,優化風險防控體系,完善合同風險管理制度,以實現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合同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
通過運用CiteSpaceV軟件對2004—2021年CNKI中關于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就該領域內文獻的年度發表數量、作者及研究機構合作情況、期刊分布、關鍵詞及研究熱點進行可視化定量分析并輔以定性說明,主要有以下4點結論:
(1)我國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熱度持續高漲,特別是近年來建筑業市場重組改制后競爭激烈,項目開發傾向于EPC模式。從文獻發表年度可以看出,2015年后受行業政策導向,文獻發表數量逐年增多,整體呈梯式增長趨勢,這表明行業政策的推動力促進了EPC項目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
(2)相較國際EPC模式下的風險管理,我國仍處于探索實踐階段,作者及研究機構之間合作緊密程度較低,相關法律法規、規程規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風險識別分析能力不足,EPC風險管理研究應用意識有待加強,需要增加領域內各機構間、企業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3)對于EPC項目風險評價方法的選擇,研究理論體系尚未成熟,無論是主觀性較強的集對分析法,還是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都有其優缺點,綜合不同方法進行合理的風險評價將會是該領域內的討論熱點。
(4)EPC總承包模式或將成為建筑業市場的主流模式,從過去的以傳統EPC項目承包為主,衍生出現如今“EPC+融資”“社會投資人+EPC”等項目投融資創新模式,風險更高、能力要求也更高。未來,EPC模式的適用情況會充分結合國情,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總承包之路,以適應我國EPC工程業務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