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將特殊兒童劃分為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情緒障礙和智力障礙兒童。借鑒心理動力學理論,構建特殊兒童閱讀療愈服務機制,按照“破冰階段—試探階段—互動階段”原則,闡述了不同類型特殊兒童的閱讀療愈策略。
[關鍵詞]特殊兒童 閱讀療愈 服務機制 活動策略 公共圖書館
[分類號]G252
1 引言
閱讀療愈融合了教育學、心理學、圖書館學等各種學科領域,通過指導式閱讀、交互式閱讀、探究式閱讀等方法促進讀者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健康[1]。特殊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精神、認知等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障礙,應根據特殊兒童障礙特征,提供靈活、有針對性的閱讀療愈服務[2]。
圖書館針對特殊兒童開展閱讀療愈是大勢所趨。《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第九條指出,社會各界應當關心和支持殘疾人教育事業,支持和幫助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的閱讀權利[3]。《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出,特殊兒童的教育與學習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要重視特殊兒童閱讀[4]。《“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強調重視殘疾兒童的預防和康復,健全殘疾人教育體系,促進殘疾兒童全面閱讀發展[5]。《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指出,2022年我國青少年抑郁風險檢出率達24.6%,需要全社會對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的特殊兒童進行全面干預。圖書館界應當充分發揮文化陣地優勢,提升特殊兒童閱讀質量,增強其文化素養[6]。基于此,筆者嘗試區分特殊兒童類型,分析特殊兒童閱讀療愈的服務機制,探索不同特殊兒童的閱讀療愈策略。
2 特殊兒童概述
特殊兒童是指在感官、語言、精神等方面存在障礙的各類兒童,可以分為感官障礙、語言障礙和精神障礙兒童。
感官障礙兒童的常見表現為視覺障礙兒童和聽覺障礙兒童。視覺障礙兒童是指由于視覺神經、眼球、大腦皮層等發育異常造成視覺功能存在缺陷的兒童,包括色弱、色盲、失明。色弱即僅能看見部分東西,色盲即對顏色感知存在問題,失明即完全看不見東西。聽覺障礙兒童是指由于聽覺器官受損或中耳炎等原因造成聽覺功能存在缺陷的兒童,包括傳導性聽力障礙、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中樞聽力障礙。傳導性聽力障礙即外耳或中耳功能異常造成的聽力障礙,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即耳蝸或聽覺神經異常造成的聽力障礙,中樞聽力障礙即聽覺能力衰竭造成的聽力障礙。
語言障礙兒童是指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存在一定障礙的兒童,包括語言理解障礙、語言表達障礙以及語言理解表達混合型障礙。語言理解障礙即詞義、語義、句法、語用的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齡人,語言表達障礙即表達想法和觀點的組詞組句能力落后于同齡人,混合型障礙即存在語言理解和表達雙重障礙。
精神障礙兒童的常見表現為情緒障礙兒童和智力障礙兒童。情緒障礙兒童是指由于情緒困擾造成行為異常的兒童,主要表現為抑郁退縮、缺乏自信、自卑、膽小、焦慮、缺乏學習興趣,嚴重情況可能會導致孤獨癥或精神分裂癥。智力障礙兒童是指由于神經發育遲緩造成智力缺陷的兒童,心理表現為感知覺遲鈍緩慢、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維能力差、情緒變化快、獨立生活能力差、刻板行為。
3 特殊兒童閱讀療愈服務機制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融合精神主義、存在主義和認知行為提出了心理動力學理論,基于個體感知價值、觀念傾向、興趣意愿等心理特征的量化,將個體的需求、動機、環境等因素納入心理分析,從心理預期判斷、心理感知深化、心理傾向引導3個遞進式層面剖析了心理療愈的過程機制。
心理動力學從個體的心理障礙出發,挖掘心理需求,催生價值偏好,正向心理狀態,改善認知行為[7]。特殊兒童在感官、心理、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礙差異,要求公共圖書館根據不同類型特殊兒童的障礙特征挖掘心理需求、塑造心理價值、引導行為態度[8]。閱讀療愈立足于特殊兒童的認知、情感和技能,通過特定的閱讀活動,能夠改善其心理與行為,促進其閱讀主動性與參與性[9]。因此,可以結合心理動力學設計特殊兒童閱讀療愈的服務機制(見圖1)。
識別心理需求。根據心理動力學理論,判斷心理預期是前提假設,要求揭示個體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需求與預期情緒,需要在精準判斷個體顯性心理需求和隱性心理預期的基礎上,挖掘個體的外顯化情感意識。在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療愈的服務機制中,首先需要識別特殊兒童的閱讀心理需求,該環節是增強閱讀療愈服務針對性的必要條件。公共圖書館應當區分特殊兒童障礙類型,根據特殊兒童的心理危機與不良情緒,設計心理需求標簽,可以采用微表情識別技術,捕獲特殊兒童的生理及心理信號,判斷特殊兒童處于怎樣的負面情緒,也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特殊兒童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痛點,判斷特殊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激發認同意愿。根據心理動力學理論,深化心理感知是應用保障,要求利用心理防御機制化解個體的心理應激與失衡問題,需要通過控制個體因負面情緒引發的心理應激、壓力過載等問題,培育可催生的合體共情心理。在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療愈的服務機制中,其次需要激發特殊兒童的閱讀認同意愿,該環節是推進閱讀療愈實施的中樞。公共圖書館應當圍繞特殊兒童心理治療預期,持續增強特殊兒童參與閱讀療愈的主觀意愿,可以根據特殊兒童的心理需求標簽,設計逐級遞進的閱讀療愈活動,提高閱讀療愈的“吸睛”屬性,提升特殊兒童對閱讀療愈的情感認同。也可以根據特殊兒童的情緒預期,設計由淺入深的閱讀療愈活動,提高閱讀療愈的品牌價值,提升特殊兒童參與閱讀療愈的獲得感。
引導交互參與。根據心理動力學理論,引導心理傾向是目標追求,要求引導個體形成健康穩定的人格心理與行為傾向,需要構建情境化心理溝通環境,對個體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引導個體的傾聽、反思與行為過程。在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療愈服務機制中,最后需要引導特殊兒童的閱讀交互參與,該環節是實現閱讀療愈目標的通路。公共圖書館應當構建立體化、去中心化的交互渠道,通過互助方式化解心理問題,促進特殊兒童持續參與閱讀療愈的行為。可以借助閱讀療愈的深度社交圈,幫助特殊兒童隨心所欲地宣泄壓抑情感,推進特殊兒童參與閱讀,也可以融合心理情境、認知情境與閱讀情境,幫助特殊兒童即時分享閱讀感悟,提高閱讀成就感,增強其閱讀參與主動性與積極性。
4 服務機制下特殊兒童閱讀療愈策略
特殊兒童閱讀療愈應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特殊兒童采用適宜的閱讀療愈策略。目前,圖書館閱讀療愈服務充分考慮了特殊兒童的障礙特征和需求特點,衍生出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包括音樂療法、影視療法、繪本療法、圖書療法、美術療法、玩具療法、游戲療法、情境療法、朗讀療法、盲文療法、手語療法等。特殊兒童比較內向、封閉、性格急躁、情緒不穩定,實施閱讀陪伴、閱讀引導、閱讀分享等閱讀療愈不可操之過急,需要循序漸進。因此,應當基于特殊兒童閱讀療愈的服務機制,依照“破冰階段—試探階段—互動階段”的順序,實施閱讀療愈活動(見圖2)。
4.1 視覺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策略
破冰階段,采取音樂療法營造輕松的氛圍,打開視覺障礙兒童的心扉,通過輕音樂放松視覺障礙兒童的心情,擴大其聽覺感知,轉移其“看不清”“看不見”的注意力,幫助其克服“讀不好”或者是“無法讀”的心理障礙,激發其閱讀欲望。
試探階段,采取朗讀療法增強視覺障礙兒童的閱讀接受度,圖書館員應當發揮主體作用,開展面對面的伴讀服務,通過朗讀將繪本故事和書籍知識傳遞給視覺障礙兒童。圖書館員在朗讀服務過程中,一是要注重音色與音調,通過語言親和力吸引視覺障礙兒童,提高其接納度。二是要注重面部表情的捕捉,及時調整朗讀內容,提高視覺障礙兒童的認可度。
互動階段,采取盲文療法增強視覺障礙兒童的成就感,鼓勵其參與閱讀互動。圖書館員應當提供一對一伴讀服務,打造專屬的盲文閱讀空間,在閱讀陪伴和閱讀引導中為視覺障礙兒童提供盲文翻譯,同時扮演傾聽者角色,耐心聽取視覺障礙兒童的盲文閱讀體會,適時交流互動,不斷引導其閱讀主動性與參與性。
4.2 聽覺障礙兒童閱讀療愈活動策略
破冰階段,采取影視療法調動聽覺障礙兒童的情緒,可以通過播放手語學習動畫,增強聽覺障礙兒童的獲得感,給予其心靈撫慰,提升其觀看閱讀積極性。也可以通過播放啞劇動畫,以靈動的動畫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豐滿的動作表情,增強聽覺障礙兒童的即視感,吸引其注意力,提高觀看閱讀欲望。
試探階段,采取玩具療法增強聽覺障礙兒童的參與動機,圖書館員應當發揮引導作用,召集兒童群體開展朋輩伴讀服務,通過玩玩具的形式讓聽覺障礙兒童主動參與閱讀環節。比如將繪本主人公形象或者是繪本故事情節制作成簡易的拼圖,讓聽覺障礙兒童在玩拼圖玩具的過程中認識故事主人公和了解故事情節,激發聽覺障礙兒童的閱讀參與興趣。
互動階段,采取手語療法增強聽覺障礙兒童的交流能力,圖書館員應當組織聽覺障礙兒童群體開展手語交流,比如選擇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按照聽覺障礙兒童的能力賦予不同的人物形象,引導其就故事情節進行手語交流,在此過程中館員要實時觀察,幫助聽覺障礙兒童融入,不斷引導其積極性與互動性。
4.3 語言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策略
破冰階段,采取繪本療法培養語言障礙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激發其閱讀興趣,可以依托圖書館有聲書房,帶領語言障礙兒童一起閱讀繪本,通過語音、語調、語句的詳解培養其語感,通過韻腳鮮明的古詩文增強語境,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提高語樂。
試探階段,采取游戲療法寓教于樂,增強語言障礙兒童的閱讀參與性。語言障礙兒童普遍存在溝通能力不足的問題,圖書館員應當發揮引導作用,組織朋輩玩伴之間的游戲娛樂,可以通過成語接龍的游戲方式,讓語言障礙兒童在游戲環節慢慢溝通,建立起相互依賴的社會聯結,以此提高其閱讀參與動機。
互動階段,采取情境療法提高語言障礙兒童的滿足感,促進其閱讀行為,圖書館員通過組織朋輩閱讀,可以按照繪本故事中的角色互動,讓語言障礙兒童扮演繪本角色,進行故事情節的情境模擬,增加互動性,也可以引導語言障礙兒童開展繪本朗讀和繪本故事復述活動,引導其在情境模擬中分享繪本故事,提高語言表達力,增強主動閱讀行為。
4.4 情緒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策略
破冰階段,采取“音樂+影視”療法幫助情緒障礙兒童放下防備,產生閱讀興趣。“音樂+影視”療法可以依托舒緩的視聽環境,促進情緒障礙兒童感官、情感和認知之間的協調交互,放松其心情,提高其閱讀意愿。圖書館可以通過播放純音樂,幫助情緒障礙兒童建立安全感,激發其情緒,也可以通過播放治愈動畫,吸引情緒障礙兒童注意力,調動其交流。
試探階段,采取圖書療法幫助情緒障礙兒童提高自信心,產生閱讀動機。圖書館可以鼓勵情緒障礙兒童進行閱讀分享,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交流互動,了解其內心世界,培養其社交的興趣和能力,也可以通過圖書閱讀分享,搭建溝通橋梁,建立館員與情緒障礙兒童之間的同伴信任,提高其閱讀動機。
互動階段,采取情境美術療法幫助情緒障礙兒童獲取互動交流樂趣,促進其閱讀行為。圖書館可以為情緒障礙兒童提供封閉式的繪畫場所和繪畫指導,引導其在繪畫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以圖畫為媒介,代替語言來表達觀點和釋放情緒,幫助其建立自尊和自信,維系持續性的閱讀行為。
4.5 智力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策略
破冰階段,采取繪本療法介入智力障礙兒童內心世界,了解其所思所想,幫助其克服自身障礙,實現認知與情感發展。圖書館員可以扮演繪本講述者、演繹者、傾聽者角色,在閱讀陪伴和閱讀引導時,為智力障礙兒童講述與現實生活關聯較高的繪本故事,引導其討論人物行為和故事情節,反復預設現實情況,以培養其正確反饋,提高生活技能,刺激語言表達,提高識字能力。
試探階段,采取游戲療法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融入感,圖書館員可以借助感官故事會,將閱讀融入游戲環節,在游戲過程中發散智力障礙兒童思維,提高其參與積極性、感知靈敏性,從而提高其獲取閱讀信息、感受閱讀價值的穩定性,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其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互動階段,采取情境療法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閱讀情感與價值,圖書館員應當借助閱讀軟件,使智力障礙兒童融入情境、帶入個人情感,深刻感受故事內涵。比如借助“悟空識字”軟件,引導智力障礙兒童點擊相應圖標、文字,再現現實場景,或者根據現實場景選擇正確的文字,通過建立畫面、聲音、特效和文字之間立體的高度關聯,以“全景鏡頭”的形式加深智力障礙兒童對文字和情境的理解,促進其閱讀行為。
5 結語
根據心理動力學理論,公共圖書館針對特殊兒童的閱讀療愈服務機制可以概括為3個階段,分別是識別心理預需求、激發認同意愿、引導交互參與。基于閱讀療愈服務機制,可以按照破冰、試探、互動3階段順序開展閱讀療愈活動。視覺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的遞進式順序為音樂療法、朗讀療法、盲文療法;聽覺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的遞進式順序為影視療法、玩具療法、手語療法;語言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的遞進式順序為繪本療法、游戲療法、情境療法;情緒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的遞進式順序為“音樂+影視”療法、圖書療法、美術療法;智力障礙兒童閱讀療愈的遞進式順序為繪本療法、游戲療法、情境療法。
參考文獻:
[1] 崔萌.基于醫學支持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療法發展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7):103-108.
[2] 李筱梅.基于AIDEES模型的公共圖書館少兒分級閱讀療法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9):106-112.
[3] 劉燕,劉懿.服務均等化視角下公共圖書館殘疾人服務體系的構建[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4):72-73,78.
[4] 程寒.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來了[J].中國殘疾人,2017(9):60-61.
[5] 肖鵬.融合與包容:我國圖書館相關重要法律法規與政策研究(2021年版)[J].圖書館雜志,2022(6):24-39,8.
[6] 陸子欣,等.基于CiteSpace的國內心理健康教育科普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J].心理學進展, 2023(13):5005-5014.
[7] Deal K H.Psychodynamic theory[J].Advances in Social Work, 2007(1):184-195.
[8] 陳媛媛.公共圖書館特殊兒童閱讀權利保障問題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9):112-116.
[9] 雷莎莎,白友軍,陳靖.閱讀療法在圖書館特殊兒童服務中的應用[J].圖書館雜志,2024(3):75-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