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晨
孫犁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44年發表短篇小說《荷花淀》,1951年起,分集出版了長篇小說《風云初記》,1956年寫成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等。他開創的文學流派——荷花淀派,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對當時和后代的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學史上把以孫犁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稱為“荷花淀派”,也叫“白洋淀派”。[1]
一、選材取材上,《荷花淀》主要選取冀中農村的戰斗生活
孫犁的作品有小說、散文等類型,成就最高的還是他的小說。他的小說真切地記錄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河北冀中平原的農村生活風貌,通過對革命戰爭場景的描繪,歌頌了冀中平原軍民的崇高品質和熱愛家鄉、保衛祖國的家國情懷。對家鄉故土的深情依戀,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對家鄉人民的熱切關注,對中國農民命運的深沉思考,使他的作品始終洋溢著一種韻味殊異的情調,思想內容也很豐厚。[2]
二、形象塑造上,《荷花淀》善于塑造平凡偉大的女性形象
作者在《荷花淀》中塑造了許多普通的人物形象,有水生、水生嫂及白洋淀的婦女們,水生是個普通的名字,單純質樸,而水生的妻子連名字都沒有,其他白洋淀婦女們一樣極其普通平凡。但就是這樣一群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卻有著勤勞質樸、善良孝順的美好心靈和明曉大義、保家衛國的崇高品質。這種樸素真摯的鄉土情結很耐人咀嚼,頗富藝術感染力,這種人情味通常是在青年夫妻之間的那種戀情對應中表達出來的。這種感情不僅是夫妻情的優美流露,更是整個冀中鄉村美好的人情的一種形象表征。作家筆下的青年婦女形象顯得柔順美麗、堅強自尊,既有中國傳統美德的影響,又不失新的生活理想的閃現,栩栩如生,楚楚動人。[3]
在這群婦女形象中,寫得最動人的是《荷花淀》中女主人公形象——水生嫂。孫犁的小說特別擅長描寫女性形象。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又有傳統婦女所沒有的時代精神。在《荷花淀》中,水生嫂具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她心靈手巧,勤勞能干,會編織蘆葦席子到集市售賣;她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勤儉持家,讓水生沒有后顧之憂;她賢惠體貼,忠貞不渝,對丈夫依戀、關心。這些中國婦女一脈相承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都具備。但是水生嫂如果僅僅是一位傳統婦女,就不足以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鮮明的一筆,她還是冀中抗日根據地進步女性的典型。“你走了,我不攔你”,水生嫂明白丈夫的事業充滿危險但偉大正義,體現出她深明大義、以大局為重的家國情懷;在是否決定探望丈夫時,她說“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有著其他婦女沒有的小心謹慎、心思縝密的性格;在白洋淀與鬼子周旋時,體現出她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性格;最后,決意獨立挑起家庭重擔支持丈夫,后來和婦女們一道組織起水上游擊隊,成長進步,保家衛國,打上了抗日救國的時代烙印,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這樣的女人不正是中國歷史的脊梁嗎?盡管她們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是那平凡普通的兒女心腸中,滲透著偉大的時代精神,而這正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精神源泉。
三、語言風格上,《荷花淀》體現優美樸素清新洗練的美學追求
孫犁小說的語言在當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體現出清新自然、樸素洗練的美學追求,具有典雅的古代文學色彩,文中有畫,畫中有詩,享有“詩體小說”的美譽。孫犁的“詩體小說”尤其是景物描寫上,含蓄雋永,值得玩味。例如,“月亮升起來,院子涼爽得很,干凈得很”,開頭的景物描寫交代時間和地點,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語言清新,用詞洗練。“淀里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突出白洋淀地域特色,把視覺和嗅覺結合起來寫,寧靜優美,令人陶醉。小說開頭所寫的白洋淀寧靜優美的月色與戰爭的殘酷血腥截然不同,展現出戰爭環境下特有的美,洋溢著詩情畫意,具有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
孫犁大都裁取生活中一個個富有色調和別具韻味的場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風云變幻,在人物平凡的命運中揭示生活內容的詩意,用語淡雅,使小說語言顯得樸素自然,明朗雋永。作品開頭在水生嫂編席等待丈夫歸來的情節,展現了一幅寧靜清麗、淡雅疏朗的農村風景圖。在這幅畫中,作者做到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正如孫犁自己所說“在《荷花淀》中,我寫出了自己的感情,……我表現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因而也深深打動我們讀者的心。他還是位出色的“寫意”畫家,使其筆下的自然景物神形兼備。如寫白洋淀夜色連用三個比喻,像潔白的雪地、潔白的云彩、銀白世界,給夜色著上明麗的色彩;寫淀上水霧,用“薄薄透明”來寫,使我們不僅看到了它的情狀,而且感覺到清涼濕潤;寫“荷葉荷花”清香用“新鮮”二字,使我們仿佛聞到這令人心醉的氣味。在這里作者既調動了我們的感覺,又激發了想象,還有力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展開。這如詩如畫的神話般境界怎不使我們心馳神往呢?
四、情節結構上,《荷花淀》呈現淡化情節的散文傾向
孫犁小說有意淡化故事情節,呈現出散文化的傾向。小說有故事,但情節不復雜,孫犁以自己特有的故事敘述方式展開故事情節。《荷花淀》的故事情節的展開呈現出下列特點。(一)通過語言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全文的人物對話占據大部分篇幅,在對話中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人物形象。例如,第二部分婦女們對話:“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幾句對話結構上承上啟下,上承水生與村莊上的人話別,又為下文白洋淀婦女們去馬莊探望丈夫作了鋪墊;內容上,展示婦女們的人物性格,婦女一說話委婉含蓄,細膩地體現出婦女一思念丈夫、深明大義的形象和害羞、不好意思的心理。婦女二則快人快語,展現出直截了當的性格特點。(二)沒有明顯的高潮情節。一般小說中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情節,在這似乎找不出蹤跡。即使是助夫殺敵的高潮情節,也沒有緊張激烈的戰爭場面,只是寥寥幾句,輕描淡寫地就交代了故事的結局。小說《荷花淀》構思新穎而又別致,情節開展張弛有度,詳略得當,富有抑揚頓挫之感。
1942年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堅守“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二為”立場,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響應這一方針,孫犁在1944年即發表《荷花淀》,他的小說選取冀中農村生活場景,塑造了典型的女性形象,追求清新洗練的語言,淡化小說的情節,首創“荷花淀派”這一文學流派,開創出中國當代文學史獨特新穎的文學新風。以孫犁《荷花淀》為代表的“荷花淀派”小說恰如楊萬里的詩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37-66頁.
[2]莫雪花.品味《荷花淀》的和諧美[J].中學語文,2008(36):21.
[3]陳學雯.《荷花淀》的人物形象塑造[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