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遂
談到麻風病,估計每個人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一幅幅恐怖的畫面:一雙雙像雞爪一樣的手,一張張口歪眼斜的面孔,一片片像癬一樣的皮膚斑塊……這些畫面,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存在于照片之中,現實中少有人見過。于是,人們產生了這樣一種印象:麻風病雖然很恐怖,但現在都沒人會得麻風病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去關注它、了解它了。那么,事實確實是這樣嗎?今天作者就帶您一起走進浙江省皮膚病醫院去一探究竟。
浙江省皮膚病醫院(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887年的杭州廣濟麻風病院,防治麻風病工作已有130 多年的歷史,承擔著我省可疑癥狀監測、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畸殘康復等麻風病防治工作。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麻風病作為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熱帶病,目前仍見于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報告的新發病例超過20萬例。在我國,麻風病流行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多年的積極防治,我國在消除麻風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2020年底,全國登記的麻風現癥病例數減少到1893例,患病率從20 世紀60 年代最高的22.9 / 10萬下降至2020年的0.135 / 10萬,新發現麻風病例數下降至406例,發現率從20世紀50年代最高的4.357 / 10萬降至2020年的0.029 / 10萬,這在全球都處于低流行水平。目前,我國麻風病患者主要集中在云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地區,患者占全國的51.4%。
“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浙江省在1995年達到基本消滅麻風病的考核目標,疫情也一直維持在低流行水平。早期發現比例逐年提高,新發現病例連續三年保持‘零’畸殘。2022年全省新發現麻風病例9例,無復發病例,報告發現率為0.0137 / 10萬。為做好麻風病監測工作,浙江省還確立了16 家麻風病定點診治機構以及94 家麻風病可疑癥狀初篩醫療機構,建立了麻風病篩查網絡。除此之外,還有9家麻風病防治專業機構。為我省的麻風防治工作保駕護航。”浙江省皮膚病醫院孔文明主任介紹道。
孔主任表示,麻風病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慢性傳染病,由麻風桿菌感染引起的,主要侵犯人的皮膚和外周神經系統,是我國法定的丙類傳染病之一。麻風病的潛伏期長,通常為2~5年,最長可達10余年。主要癥狀包括皮膚出現不痛不癢的淺色或紅色斑片、丘疹、結節、手足麻木、無汗、眉毛脫落等。如果醫治不及時的話,麻風病患者往往會出現肢端殘疾,甚至面部癱瘓等恐怖、丑陋的外觀,讓人們看到就不寒而栗,避而遠之。所以,在以前醫療水平不發達的年代,我們對待麻風病患者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將他們集中隔離到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或荒島上,而且至今我國很多地方仍留有大量的“麻風院”和“麻風村”遺跡。對麻風病患者而言,麻風不僅是嚴重摧殘肉體的疾病,還是一種可怕的“孤獨病”,一旦確診為麻風病患者,就會被人們疏遠、歧視,甚至被強迫隔離,再也難以回歸正常社會。幸運的是,隨著醫學技術的提高,麻風病是可以治愈的,也不會因感染麻風桿菌而導致殘疾的發生,但關鍵是要早診斷、早治療,而且經過正規治療的麻風病人無傳染性。
麻風病早期癥狀隱匿且潛伏期長。加上如今我國已基本消滅了麻風病,麻風病患者非常稀少,很多醫生對麻風病的典型癥狀不了解,極易造成誤診,從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有關研究表明,麻風病患者發病后平均兩年多時間才被明確診斷,而且確診麻風病患者2級殘疾的比例高達17.7%。因此,學會早期識別麻風病可疑癥狀無論是對醫生還是對患者本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診斷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皮膚病(3月以上)。
●皮膚閉汗(局部干燥)或感覺異常,如麻木、蟻行感。
●眉毛稀疏脫落,酒醉樣面容。
●面部或耳垂出現腫脹或結節腫塊。
●水腫性紅斑損害、結節性紅斑損害。
●神經粗大、疼痛或觸痛。
●手或足發生反復無痛性傷口、潰瘍或容易燒/灼傷。
●閉眼不攏、口角歪斜、手掌手指肌肉萎縮或出現爪形手、垂足。
如果有麻風病的上述可疑癥狀且久治不愈的,需要及時到麻風病定點醫院或綜合性醫院皮膚科就診,醫院會通過癥狀和實驗室檢測的結果進行診斷,實驗室檢測包括皮膚涂片檢查和皮膚病理檢查。
麻風病的診斷標準主要有4條:
①皮損伴有感覺障礙或有麻木區;
②周圍神經受累表現為神經干粗大,伴有相應的功能障礙;
③皮損組織切片或者組織液涂片能夠查到麻風桿菌;
④病理可見特征性病變。
以上4 條標準中,符合兩條或以上即可確診為麻風病例(最好是一條臨床,一條實驗室檢查)。
一旦被確診為麻風病,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家進行治療,國家會為麻風病患者提供免費治療。目前,麻風病的治療主要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利福平(RFP)、氨苯砜(DDS)、氨法齊明(B663)等藥物進行聯合化療。一般少菌型麻風治療6 個月、多菌型麻風治療12 個月即可治愈。早期及時治療可以避免各種麻風病殘疾的發生。
麻風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的方式(長期密切的皮膚接觸、飛沫的呼吸道吸入等)傳播。95%以上的人群對麻風桿菌有抵抗力,即使感染麻風桿菌,發病比例也很低。
對于普通人來說,注意每年進行健康體檢,一旦出現麻風病可疑癥狀及時就醫。經常關注麻風病流行情況,如果去過高流行地區,且有相關可疑癥狀的,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早期發現病例。日常注意家庭衛生,經常開窗通風。
對麻風患者家屬來說,除做好上述預防措施以外,被患者污染過的用品,應謹慎清洗并處理。和患者接觸過后,要嚴格清洗雙手。如家庭中有麻風病患者,其他家庭成員,以及和該患者密切接觸過的人都應就醫檢查,并在從此之后至少五年內每年都進行體檢。
對于麻風病人來說,最關鍵的就是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最后,孔主任強調:麻風病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的漠視和偏見。當我們不再歧視麻風病患者時,我們才能離沒有麻風病的理想世界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