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雅 王詩睿
近日,“脆皮青年”成為互聯網上的高頻詞。所謂“脆皮青年”,指的是雖然年紀輕輕,但是身體毛病卻很多,脆弱到身體部位一碰就出毛病的地步。比如上廁所骨折,打噴嚏致腰椎間盤突出,憋笑致鼻動脈破裂,跑個步立馬暈厥……
這些看似夸張的描述,卻是部分“脆皮青年”的真實寫照。口腔醫生也想說:其實“脆皮一族”,也包括牙齒“脆皮”的癥狀!
牙齒的結構從外部觀察牙齒的結構,牙體(牙齒的主要組成部分)由牙冠、牙根及牙頸三部分組成。從牙體的縱剖面可見牙體由三層硬組織(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及一層軟組織(牙髓)組成。
而牙釉質就相當于牙齒最外層的“皮”。牙釉質是構成牙冠表層的硬組織,含無機鹽95%~97%,含有機物和水3%~5%,是牙體組織中高度鈣化的最堅硬的組織,也是身體內最堅硬的組織,呈白色半透明狀。
牙釉質的主要成分是羥基磷灰石晶體,其排布非常致密,纖維狀的納米羥基磷灰石通過緊密聚集形成直徑約5 微米的釉柱,然后這些釉柱進一步交叉排列形成高度有序的層級結構,讓牙釉質堅如磐石。
因為缺乏包括細胞在內的生物有機基質,所以牙釉質無法再生,如何修復一直是仿生領域的難題。
作為牙齒牙冠最外面的一層牙體組織,牙釉質能幫助牙齒隔絕外界刺激,保護牙齒內部神經與牙髓組織,對日常咀嚼功能也有很大幫助,被稱為牙齒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線。雖然大家或多或少聽說過或了解過牙釉質,但是對于牙釉質“脆弱”會帶來牙齒酸疼敏感、齲齒蛀牙等危害的認知仍不足。
刷牙不當
刷牙時間過長、刷牙過于用力、橫向刷牙等不當刷牙方式會使牙釉質變薄,對牙釉質造成一定的傷害。
磨牙習慣
有磨牙的人,如果長年累月不正常地緊咬牙齒磨牙,會導致牙齒出現裂紋或者牙齒磨損,也易造成牙釉質的損傷。
長期食用酸性食物
長期大量飲用碳酸飲料者,以及胃酸過多的患者,當口腔環境呈酸性時,牙釉質中所富含的鈣、磷元素脫落,牙齒發生病變,便會產生牙釉質脫礦。
細菌
牙齒在細菌的作用下,牙體硬組織中的有機成分被分解,導致牙釉質發生慢性破壞,造成齲壞,導致牙體缺損。
用牙不當
把牙齒當開瓶器、用牙齒撕包裝袋、咬排骨、嗑冰塊等不當用牙習慣會使牙釉質碎裂。
清除牙齒表面和牙齒縫隙處的食物殘渣,避免食物殘渣滋生細菌腐蝕牙齒,推薦使用巴氏刷牙法,2~3 次/ 天,2~3 分鐘/ 次,避免拉鋸式橫刷法。
進食后,食物殘渣停留時間過長,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發酵后產生的酸性物質,易造成釉質脫礦,形成蛀牙。進食后及時漱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口腔內細菌數量,保護牙釉質。
減少夜磨牙和緊咬癥,避免對牙釉質的磨損,不使用牙齒咬硬物、開瓶蓋等,以減少對牙釉質造成創傷。
減少碳酸飲料和游離糖的攝入,防止對牙釉質造成酸性腐蝕。
每年潔牙1~2 次,清除牙齒上的菌斑和牙結石,避免對牙齒造成破壞,預防牙釉質脫礦。
日常生活中推薦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能降低牙釉質溶解度,促進再礦化,增強牙釉質的抗脫礦能力。
編輯/朱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