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
一說起淀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升血糖和長胖,其實,有一類淀粉,不僅不會致人肥胖,甚至還有減輕脂肪肝的功效,它就是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屬于膳食纖維的一種,是一種難消化淀粉,它不能被人體直接消化,但卻可以被結腸中的微生物菌群發酵,對代謝有積極的影響。抗性淀粉可以分為4類:
淀粉顆粒被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包裹,影響消化酶的接觸,所以消化比較慢,比如全谷粒、種子、豆子都屬于這種情況。
只有加熱糊化后才能被機體消化,馬鈴薯、紅薯、青香蕉中的淀粉屬于這種情況。
蒸煮后的食物在冷卻、貯存過程中產生的淀粉,比如,冷卻的米飯和土豆等食物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如生土豆含抗性淀粉75%,而新煮熟的土豆僅含3%,但冷卻后又增加到12%。
工業上用一些方法作用于淀粉,從而拓寬其使用途徑和性能。
我們可以對上述前3種抗性淀粉加以利用。吃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能滿足食欲,因為它會在胃里“占地兒”,較易產生飽腹感。同時,由于抗性淀粉幾乎不會被消化吸收,所以,吃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更有利于體重的保持。身體肥胖、存在脂肪肝的朋友不妨有意識地增加抗性淀粉的攝入。
加餐吃一根有點綠的香蕉;蒸米飯時放一些黃豆、扁豆、鷹嘴豆等豆類;提前一天煮米飯、土豆或紅薯,密封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過夜,吃的時候加熱至30℃~40℃;將烤好或蒸熟的土豆、紅薯、山藥等食物切片,曬干,當零食加餐食用。
有實驗發現,將蒸好的普通粳米飯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24 小時后,抗性淀粉含量從4%上升到了14%。
需要注意的是,此類食物緩慢冷卻產生的抗性淀粉更多,因此,應將此類食物密封好放在冷藏室而非冷凍室。雖然低溫時抗性淀粉含量加多,但食用生冷的食物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可稍微加熱后再食用,當然,再次加熱的過程中,抗性淀粉含量會降低。
最后,需要和大家說明的是,不是所有富含淀粉的食物煮熟放冷以后都能產生抗性淀粉,像糯玉米、糯米、小黃米等支鏈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放冷與否對其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影響不大。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