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弢

《韋氏詞典》2023年的年度詞匯是“真實”(authentic)。
《韋氏詞典》的頁面顯示,authentic有很多含義,包括“不是假的或模仿的”。在這層意義上,它與real、actual是同義詞。除此之外,這個詞還有“忠于自己個性、精神或性格的”意思,也常常與身份認同有關,比如民族認同、自我認同等。
說到這里,你或許能回想起2023年令人快樂的那些事:全世界的人在2023年重新自由流動,人們參加演唱會,觸摸世界,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明確自己的坐標,獲得生活的真實感。
不過,情況可能比想象中更復雜些。《韋氏詞典》的數(shù)據(jù)顯示,“真實”一詞的瀏覽量在大多數(shù)年份都很高,但在2023年依舊出現(xiàn)了大幅增長,這主要是因為有關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名人文化、身份認同和社交媒體的討論更多了。
對詞匯含義存在疑問的時候,人們才需要詞典。“當我們質疑真實性時,我們就會更加重視它。”《韋氏詞典》的總編輯彼得·索科洛夫斯基(PeterSokolowski)在接受美聯(lián)社采訪時作出了這樣的評論。

全球的出版機構、語言協(xié)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都有選擇“年度詞匯”的傳統(tǒng),篩選的標準和目的各不相同。但今年很多詞匯都指向了AI的熱鬧,以及它所生成的虛擬世界的影響。《柯林斯英語詞典》的2023年年度詞匯就指向了AI,而《劍橋詞典》的年度詞匯是“幻覺”,它意味著AI常常編造信息、胡說八道,比如聊天機器人ChatGPT。
相比之下,《韋氏詞典》的“真實”一詞可能抓住了越來越泛濫的陰謀論的核心:這個世界的瘋狂程度終于逐漸超出了人們的想象。隔著屏幕跟你我聊天的,有可能是不小心踩到鍵盤的貓,也有可能是比貓更無法理解的事物—能夠塑造一個虛擬世界的機器。
人們并不排斥和機器聊天。在形式上,這與和他人隔著手機屏幕聊天的差別可能只在于,默認機器沒有所謂的靈魂。
微軟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中國市場,其智能聊天機器人小冰的使用高峰期是晚上十一點半至凌晨一點半,它是很多人表達情感的主要對象,用戶也不需要擔心這些表達外泄。新興AI公司CharacterAI推出的定制化AI,可以定制愛因斯坦、蘇格拉底這些已經(jīng)過世的人物,也能定制當代明星,比如泰勒·斯威夫特、奧普拉·溫弗瑞。這些定制AI很受歡迎,畢竟這是目前普通人跟愛因斯坦對話的唯一可能。
但對于AI生成的虛擬世界,人們的心態(tài)搖擺不定。當AI生成的圖片、音頻或者視頻質量越來越好,其構建虛假世界的能力也就越高。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上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AI“假人”,其賬號內容多用AI生成高顏值形象,當作真人來贏得關注和討論。歐美國家似乎走得更快些,西班牙公司推出的虛擬人物AitanaLópez在圖片社交網(wǎng)站Instagram上吸引了十多萬粉絲,每月能獲得將近1萬歐元的廣告贊助費用。
不過,今天這些AI生成的結果里常常出現(xiàn)相似的bug,這些bug也逐漸與“虛假”產(chǎn)生關聯(lián)。央視發(fā)布的2024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龍辰辰”就被網(wǎng)友質疑是AI生成的,理由是龍爪腳趾個數(shù)不一樣,猜測設計師借助AI在設計上偷懶了。即便央視給出了設計文件,依舊無法讓一些網(wǎng)友信服。他們是討厭AI嗎?也未必。只是對于過年這件大事,大家不太希望我們所有的期盼、祝愿被AI用幾秒鐘應付過去。簡而言之,來之不易才最可貴。
最糟糕的可能是,AI合成技術常常與違法犯罪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犯罪團伙利用AI合成視頻設下“殺豬盤”等圈套的案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法治報道中。在人流密集場所,如今時不時能看到警方張貼的“辨別AI合成視頻”的警示。
更多時候,對于真實的討論可能更像是個無法證實或證偽的怪圈。

“打假”斗士出沒
當AI畫的美人開始占領社交網(wǎng)絡,熱衷打擊這類“假人”的“打假”行為自然也會變多。以人類之思辨別真人與機器的圖靈測試被視作人類頂尖智慧的體現(xiàn)。大部分人未必能弄明白圖靈測試,但絕對喜歡通過一眼鑒真假收獲的成就感。
現(xiàn)在斗士們已經(jīng)總結出不少鑒真方法啦,能通過辨別人臉、手指或者背景存在的漏洞,分析是真人還是AI合成的數(shù)據(jù)。還有人總結了經(jīng)驗教訓,例如過分光滑的皮膚、服裝不自然的褶皺,鼻頭處的光線,這些通常都是AI在生成數(shù)據(jù)時露出的馬腳。
濾鏡開啟新時代
濾鏡相機App也趁勢煥發(fā)新生。你可能已經(jīng)對輕顏相機、B612等不同風格App的濾鏡失去興趣了,妙鴨相機的紅火給美顏相機App帶來了新的思路。將來你在朋友圈發(fā)的打卡照,或許都未必需要你親自去打卡了。但正如上文所說,來之不易才珍貴,以后大家或許更愛看那些無濾鏡的前置攝像頭直拍圖也不一定。
字幕組可能要失業(yè)了
當很多AI應用能夠一口氣翻譯60多種不同語言,還能自動配音時,字幕組成員是不是有危機感了!
為“AI”發(fā)電
“為愛發(fā)電”原本指的是人們?yōu)榱俗约簾釔鄣呐d趣或者事業(yè)主動投入大量精力,不求高額回報,甚至不求回報。在新的AI時代,人類說過的話寫過的字,都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大語言模型的訓練數(shù)據(jù)。
新型多口之家
智能家電廠商近年喜歡給旗下產(chǎn)品增加語音功能,而且名字各不相同。比如小米體系的是“小愛同學”,蘋果公司的是Siri,新興品牌也都有自己的語音助手喚醒口令。很多人在家里喊著“小愛同學”“Siri”“天貓精靈”時,彷佛家里多了好些虛擬人口。幸好,它們不會吵鬧,也不會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