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系小學生
大多數人只是覺得鸚鵡模仿能力強,然而它們的能耐遠不止于此。算數、玩音樂、分析數據……這些本領對鸚鵡而言都不在話下。
論智商,鸚鵡在動物界排行第三,僅次于猩猩和海豚。鸚鵡身材雖小,卻可以用人類的語言表達自己。長久以來,人們都覺得鸚鵡只是在機械地重復聽到的話,但實際上,它們反復使用的詞語最終會變成它們交流的工具。
2018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發現,鸚鵡的神經回路將其大腦皮層和小腦連在一起,這一構造與靈長目十分相似。正因為這一特性,我們可以在鸚鵡身上看到復雜的行為,比如制造工具和自我意識。美國神經化學專家和動物生態學專家艾琳·佩珀貝格說:“鸚鵡的大腦和猩猩的大腦在構造上區別很大,但運作方式是一致的。”加蓬灰鸚鵡是公認的最聰明的鸚鵡,其標志性特征是灰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尾巴。金剛鸚鵡雖然沒有拿下智商第一的桂冠,但也擁有不少杰出的才能。
| 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
佩珀貝格跟蹤研究了一只叫亞歷克斯的灰鸚鵡,一直研究到2007年亞歷克斯去世,長達30年。多虧了亞歷克斯,佩珀貝格證實了鸚鵡可以靈活地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并且它們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佩珀貝格在2009年出版的專著《亞歷克斯和我》中寫道:“亞歷克斯的智力水平和五六歲的小孩差不多。”亞歷克斯會說的詞匯有150個,能聽懂的有1000個。它還能說出50種東西的名稱,包括香蕉、櫻桃、鋼筆、鑰匙、玩具以及銀行卡等。它也能分辨七種顏色,識別出五種形狀以及塑料、木頭等五種材質。“亞歷克斯還學會了如何區分大與小、相同與不同。東西被拿走了,它也能覺察出來,還會對你說‘你想要什么?’之類的問題。”佩珀貝格在書中寫道。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一天,亞歷克斯盯著鏡中的自己問:“我的羽毛是什么顏色?”
巴黎第十大學的研究員達莉拉·博韋最早研究的是猴子,后來,她的研究興趣轉到了鸚鵡上。“小孩學說話是本能。我們作了一項研究,營造了小孩學習語言的環境,讓鸚鵡學語言,我們沒有給鸚鵡單獨教過一個詞,就是隨便聊。但慢慢地,鸚鵡確實掌握了它們用得上的詞匯,并且它們用那些詞跟我們交流時,挑選的語境也沒有問題。”博韋說。
| 不僅會數數,還會分析數據 |
亞歷克斯在數學上也頗有天賦,它可以從1數到8。佩珀貝格在它面前擺過一些形狀、顏色不同的物件,有黃色的圓形板、藍色的圓形板、黃色的三角板、藍色的三角板,亞歷克斯可以數出黃色圓形板的個數。它還會簡單的加法,并且都能給出正確答案。
2020年,新西蘭圍繞啄羊鸚鵡展開了一項研究。這種鸚鵡是新西蘭特有的品種。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讓啄羊鸚鵡猜左右手,啄羊鸚鵡可以根據概率選出更有可能握有物件的手。此前,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靈長目擁有數據分析的能力,但事實證明鸚鵡也可以。這一實驗說明鸚鵡也具有心理學領域定義的“一般智力”,即整合各種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
| 懂得互相幫助 |
合作是人類社會的一大特征,此前,學界已經證實靈長目會合作,如今又發現鸚鵡也會互相幫助。2011年,博韋設計了一項實驗,兩只鸚鵡只有同時拉動繩子,才能觸發裝置,得到吃的。實驗最終證明它們確實會為此合作。她還設計過一個更為復雜的實驗,一只鸚鵡必須要先爬上桿子,觸發裝置,另一只鸚鵡才能拉動繩子,拿到吃的。事實再一次證明它們會合作,以達到目的。2020年,德國和瑞士的學者在生物學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加蓬灰鸚鵡的利他性。實驗中,兩只灰鸚鵡被關在各自的玻璃籠內,一個籠里有籌碼,一個沒有,籌碼可以用來交換零食。兩只鸚鵡發現這一規律后,有籌碼的灰鸚鵡會主動將籌碼叼給鄰居。
| 也會臉紅 |
沒想到吧,鸚鵡也會臉紅。2018年,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在博瓦爾動物園作了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黃藍金剛鸚鵡情緒上來后就會臉紅,這原來是它們彼此交流的一種方式。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塞西爾·阿爾努說:“情緒是認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一個物種適應環境的能力和社會互動的能力。”
|“依葫蘆畫瓢”|
鸚鵡智商高還體現在一個群體中的鸚鵡可以互相學習。
2021年7月,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位澳大利亞學者稱,悉尼的葵花鸚鵡從同類身上學到了打開垃圾桶蓋找餐食的本事。據他觀察,2018年,悉尼只有三個區的葵花鸚鵡有這項技能,但到了2019年底,其他區的葵花鸚鵡也都學會了,整個悉尼有44個區都可以看到葵花鸚鵡翻垃圾桶的情景。
| 制造工具 |
啄羊鸚鵡為了解決技術難題,可以靈活地使用身邊的工具。2011年,奧地利的生物學家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過一個項目,他們將食物放在裝置里,但鸚鵡只有打開活板門才能拿到食物。他們事先準備好了打開裝置的工具,有拉桿,有填溝槽的玻璃球,還有小棍。每只鸚鵡都會迅速選出自己稱手的工具。即使生物學家將鸚鵡挑選好的工具拿走,也難不倒鸚鵡,因為剩下的工具很快會成為它們的新選項。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則圍繞一只名叫布魯斯的啄羊鸚鵡展開了研究,布魯斯的喙斷了一截,為了整理自己的羽毛,它會根據羽毛部位的不同挑選不同的石子。維也納獸醫大學的研究對象則是一只叫費加羅的葵花鸚鵡,它平日里為了吃到落在大鳥籠外面的腰果,會將小樹枝或者木板啄成合適的尺寸,以夠到腰果吃。
| 會玩音樂 |
啄羊鸚鵡是出了名的調皮。2017年,澳大利亞的一份研究報告宣稱,啄羊鸚鵡可能是唯一一種會玩“聲音游戲”的動物,一只啄羊鸚鵡的“哇哇哇”聲就可以引起同類的哄笑。我們還可以通過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攝像頭領略鸚鵡的音樂才能。新西蘭峽灣國家公園附近有一個施工場地,攝像頭記錄下了這樣一幕:夜里,有只啄羊鸚鵡一邊在紅白交通錐之間跳躍,一邊歌唱。另一個攝像頭則在新幾內亞拍下了這樣的場景:一只葵花鸚鵡為了追求意中鳥,特地用小樹枝和豌豆莢打造了一根小棒,它叼著小棒有規律地敲打空心樹,發出動聽的旋律。這應當是動物界頭一個會制作樂器的動物了。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