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萍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也被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是指因機體在被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后而導致的一種全身性疾?。?]。AIDS 的傳播途徑包括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 此類患者的傷口滲出液、陰道分泌物、血液、乳汁、精液等存在較多的HIV, 同時傳染性非常強[2]。AIDS 存在非常強的隱匿性, 在發病前并沒有任何癥狀, 存在長達10 年的潛伏期, 同時由于病毒會慢慢的破壞人體免疫系統, 發病后疾病會快速發展, 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統, 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脅[3]。發病后患者以肝脾腫大、持續性發熱、皮膚感染、呼吸困難、黏膜感染等為常見癥狀。所以,此病早期檢驗并及時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截至目前, 醫學領域并沒有找到一種有效治愈AIDS 的藥物和方法, 全球并沒有預防HIV 的疫苗, 所以, 醫學領域將AIDS 檢驗作為重點內容, 并利用檢驗結果積極控制疾病的傳染、進展[4]。AIDS 檢驗的方法有很多, 如病毒培養、病毒抗體檢測、血液分析儀等, 檢驗方法不同,其回收率、速度、精準度等存在一定差異[5]。有研究指出[6], 酶標儀在AIDS 患者血液檢驗中價值較高, 其存在檢測精準、簡便、快速的特點, 同時患者認可度較高。所以, 本研究分析AIDS 患者利用酶標儀在艾滋病血液檢驗中的價值,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確診為AIDS 的60 例患者納入研究, 其中男35 例, 女25 例;年齡21~56 歲, 平均年齡(29.66±8.78)歲。本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AIDS 診斷標準, 病毒抗體陽性, 同時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或近期持續發熱體溫≥38℃;患者和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時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依從性差;精神疾病者;伴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1.3.1 血液分析儀檢驗 將檢測試紙裝入塑料卡座內, 利用雙抗原夾心法檢測, 小圓孔(s 區)是加樣孔,需要將受檢者的血液滴入此孔中后再實施檢測, 結果可以在窄長凹形凹陷區查看, 其中, T 為檢測線的位置,C 為對照線的位置。采血時所用物品為采血針、酒精、棉球, 均按照無菌要求操作, 在指尖或耳垂處采血, 酒精棉球對采血處消毒, 直接將血液滴在加樣孔中, 或者利用無菌吸管吸取血液, 再滴入加樣孔中實施檢驗。10~15 min 后, 觀察試紙結果, 試紙上只出現一條紅線(對照線C)為陰性結果;試紙上出現兩條紅線(對照線C 和檢測線T)為陽性結果;試紙上未出現紅線, 表示測試實驗失敗, 請另取卡重新檢測。
1.3.2 酶標儀檢驗 ①配液:使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按照1∶20 比例稀釋濃縮洗滌液;②編號:樣品對應微孔板按照順序編號, 并設陰性對照組3 孔, 空白對照1 孔, 1 型、2 型、抗原陽性對照各1 孔;③加生物素試劑:將20 μl 生物素試劑置入孔中, 空白孔不加入;④加樣:將待檢測樣本加入相應的孔中, 震蕩搖勻;⑤溫育:使用封板膜進行封板, 溫育溫度設置36~38℃, 時間29~31 min;⑥洗板:封板膜完全揭掉后, 用洗板機清洗5 遍, 扣干;⑦加酶:將100 μl 酶標試劑置入孔中, 空白孔不加入, 后再進行一次溫育、洗板步驟;⑧顯色:將50 μl 顯色劑A、500 μl 顯色劑B 加入孔中,震蕩搖勻后, 在溫度36~38℃溫度中避光顯色, 時間為29~31 min;⑨測定:將50 μl 終止液加入, 震蕩搖勻后,10 min 內測定結果。酶標儀波長設定為450 nm, 在空白孔調零后對A 值進行測定。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檢驗方法精密度, 分析線性范圍;對比兩種檢驗方法標本回收率, 分析穩定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驗方法精密度對比 對3 份血清進行批間、批內20 次的重復檢測, 酶標儀檢驗的批內精密度、批間精密度均明顯高于血液分析儀,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驗方法精密度對比(%)
2.2 線性范圍 AIDS 血清的線性范圍臨界值是160 kU, 在AIDS 活性達到上述標準后, 可利用等滲鹽水對其進行稀釋, 同時將檢測工作完成。
2.3 兩種檢驗方法標本回收率對比 酶標儀檢驗的標本平均回收率是98.2%, 高于血液分析儀的9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驗方法標本回收率對比(%)
2.4 穩定性 在一份AIDS 血液標本添加NaOH, 濃度為0.4 mmol/L, 在顯色后的不同時間實施比色, 結果指出, 10~90 min 顯色比較穩定, 顯色10 min 后比色情況良好。
HIV 感染患者從感染開始直到10 年左右, 其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 只能經過檢驗血液才可以確診, 進而了解到患者是否出現HIV 抗體或病毒[7]。機體在被疾病威脅時會產生一種蛋白質, 即為抗體, 患者機體在被HIV 病毒感染后, 就會產生一種對此種病毒對抗的抗體[8]。調查指出[9], 酶標儀是一種普遍應用在HIV病毒檢驗中的方法。
酶標儀即酶聯免疫檢測儀, 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血液檢驗的一種儀器, 此種儀器以比色計為核心工作原理, 可通過比色法對抗體或者抗原的含量分析[10]。酶聯免疫吸附法指的是一種標記技術, 其基礎原理則是同位素免疫技術、熒光抗體技術, 進而實現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檢測方法, 快速達到自動化的檢驗方式[11]。此種檢驗方法的原理是讓抗體結合酶膠聯劑, 變為酶標抗體, 此酶標抗體會同固定載體上的抗體出現特異反應, 經過結合后會變成免疫復合物, 但是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活性, 將底物加入后, 酶會對其產生催化作用, 進而進行反應, 出現不同的顏色, 抗體的含量隨著顏色的加深而增加。此種檢驗法以高效的酶催化劑、抗原-抗體反應為基礎, 所以存在的靈敏性比較特殊, 該種方式屬于免疫學試驗技術中存在較強生命力的一種[12]。酶標儀檢驗工作原理:主要結構同光電比色相同, 經濾光片處理光源燈所發出的光波后會變成一束單色光, 隨后進入微孔極中, 可對標本進行進一步的檢測[13-16]。部分標本會將單色光吸收, 剩余的部分單色光會穿透標本照射到光電檢測器上, 后轉換待檢測標本光信號為對應的電信號, 通過信號處理, 如模數轉換等輸送到微處理其中, 處理并將結果計算出來, 后實施打印。此外, 利于電路控制微處理器, 機械式驅動, 按照X 軸方向、Y 軸方向移動微孔板, 實施自動進樣本檢測。
本研究根據酶標儀相應的儀器軟件以及嚴密的比色系統, 簡單配置了對應的附件, 同時根據全國臨床檢驗的有關檢驗項目程序、操作標準, 完成采血、檢測、結果打印、超微量化學檢驗。在本研究中, 為了進行更加針對性的血液檢測儀器測定, 試驗中的病例為AIDS, 對3 份血清實施了批內和批間的20 次重復檢測, 酶標儀檢驗的批內精密度、批間精密度均明顯高于血液分析儀,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本研究中的其他研究結果也證實酶標儀效果良好。
總之, 通過酶標儀測定AIDS 患者的血液存在快速、簡便等優勢, 效果理想, 成本低, 時間短,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