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仁滿都拉,姜長興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癲癇病因在癲癇的診斷和治療中起著重要而決定性的作用[1-2]。以往對癲癇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地區或某一年齡組[3-9]。報道顯示,中國人癲癇的常見病因是卒中(32.3%),其次是創傷性腦損傷(29.0%)[10]。呼倫貝爾為中國北方與蒙古、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城市,距離最近的大城市哈爾濱大約1 000公里。其中呼倫貝爾西部地區面積300萬平方公里,有行政區域9個,涉及人口140萬。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該地區氣候常年寒冷。目前尚未發現我國北方高寒地區人群的癲癇病因學研究報告。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是呼倫貝爾西部地區最高級別的癲癇診療中心,從事新發癲癇和復雜病例的評估等,該地區絕大部分癲癇患者均到該中心就診,收集的病例信息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旨在確定中國呼倫貝爾地區癲癇患者的病因,為我國北方高寒地區癲癇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數據支持。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就診的203例癲癇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居住地及與醫院的距離、病史、家族史、腦電圖(EEG)、CT或MRI及其他相關的實驗室檢查等臨床資料。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由本院具有癲癇專業背景的高級神經病學專家或醫生結合病史、EEG、CT或MRI及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對每例患者進行仔細詢問和檢查后納入,排除臨床記錄不完整或來自其他地方的患者。
1.3 病因學分類標準 根據國際癲癇聯盟(ILAE)病因分類標準(2017),將癲癇分為腦卒中、腦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腫瘤、代謝性、免疫性、遺傳性、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海馬硬化、不明原因和其他[2]。
2.1 變量分類 對患者病因進行分類,例數<10例的病因歸為其他(或罕見病因),例數在10例及以上的病因可進一步分亞組。基于此,本研究病因分為腦卒中(腦梗死、腦出血)、腦外傷(跌倒/摔倒、機動車相關意外、工作相關意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病毒性感染、布魯氏菌性感染、化膿性感染、結核性感染)、不明原因、其他。
2.2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Statistics version 19.0(IBM,Armonk,NY)分析數據。描述性統計方法包括平均數、頻率。連續變量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類變量采用χ2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在所有比較中,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1 一般資料分析 203例患者的一般特征信息見表1。
表1 203例呼倫貝爾地區癲癇患者一般特征信息表
3.2 病因構成分析 結果顯示,不明原因患者最多,為86例(42.4%)。常見的已知病因中,腦卒中占比最大(46例,22.7%),其次是腦外傷(20例,9.9%)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10例,4.9%),見表2。腦卒中、腦外傷、不明原因癲癇在各年齡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其中,腦卒中相關癲癇只存在中老年組,腦外傷性癲癇患者基本集中在中年組。不同年齡組間感染性病因所占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亞組分析均為病毒性腦炎和布魯氏菌性腦炎,未發現其他傳染病。不明原因癲癇主要集中在兒童組和中年組,老年組占比小。
表2 203例呼倫貝爾地區癲癇患者病因及其亞組分布情況
表3 不同病因在203例呼倫貝爾地區癲癇患者各年齡組中分布情況
3.3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結果顯示,文化程度是判斷不明病因癲癇概率的獨立預測因素。見表4。
表4 203例呼倫貝爾地區患者癲癇病因危險因素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癲癇患者病因中不明原因占比較大,常見的已知病因為腦卒中,其次是腦外傷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與既往研究一致[3-4,10-13]。
4.1 腦卒中 腦卒中是癲癇的常見病因。雖然急性腦卒中的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卒中后癲癇或卒中相關癲癇的發病率仍較高[3-4]。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仍是癲癇的常見病因,占22.7%。這一比例略高于歐洲和北美的報告(10%~20%)[3-4],低于既往中國報告中腦卒中所占比例(26%~32%)[10,14]。FEYISSA A M等[15]報道,腦卒中是50%以上老年癲癇患者的病因。在我國西部老年癲癇人群中,腦卒中病因占48.7%[9]。本研究中老年癲癇患者的腦卒中比例也較高,為22例。研究表明,出血是卒中后癲癇發病的危險因素[15-17]。FERLAZZO E等[17]報告指出,出血后癲癇的風險是其他卒中亞型的兩倍。
4.2 腦外傷 腦外傷是癲癇的重要常見病因[3,5,11,13]。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外傷在癲癇患者中所占比例為9.9%,低于近期報道的漢族癲癇患者中腦外傷的占比29%[10]。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將腦外傷列為重要的公共衛生事件,并強調從源頭預防,以降低致殘率,因此,了解腦外傷產生的機制尤為重要[18]。在發展中國家,與機動車有關的事故是造成腦外傷的常見病因[19]。在非洲,人身傷害和暴力傷害相對重要[6]。然而,在發達國家,這些事故逐年減少;相反,老年人跌倒和青少年體育相關事故逐漸增加[19]。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和交通管制的加強,另一方面是人口老齡化[19]。本研究中,跌倒和車禍是癲癇患者常見的致傷機制,而且幾乎都是中年人。這可能是由于該地區經濟貧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交通管制不力等原因造成的,也可能與工作類型有關。報道顯示,中國西部地區老年癲癇患者腦外傷病因占17.5%,是第二常見原因[9]。本研究中癲癇患者老年組中只發現1例腦外傷病因,這可能是由于樣本量不足或老年人就醫意愿差,待進一步研究。
4.3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在發展中國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癲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但這是可控和可預防的[20-21]。HUI A C F等[14]研究表明,26%的癲癇患者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史。本研究結果提示,癲癇患者感染性病因構成比(4.9%)低于上述指標,但高于北美(2.5%)、歐洲(0~2%)等發達地區[3-4]。筆者發現由布魯氏菌性腦炎引起的癲癇在國內少見報道。布魯氏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通過直接接觸污染動物或乳制品傳播,流行于敘利亞、伊朗、土耳其等牧區,在我國主要流行于內蒙古、新疆等北方牧區[22-24]。約5%的布魯氏菌病患者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23]。畜牧業是當地居民重要的經濟來源,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經常接觸這些畜牧產品,或者從事畜牧業,因此增加了布魯氏菌病傳播的風險。早期抗感染治療、阻斷傳播、控制傳染源等策略是減輕感染性癲癇行之有效的措施。
4.4 不明原因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明原因癲癇患者主要集中在兒童組和中年組。OLIVé-GADEA M等[25]研究顯示,不明原因癲癇患者的占比與年齡呈負相關,40歲以下組為54.7%,65歲以上組為25%。日本老年人新發癲癇病因不明比例為52.8%[26]。不明原因癲癇患者比例低不僅與年齡有關,還與缺乏醫療資源、交通不便利、患者及其家屬就醫意愿不足有關。關于不明原因癲癇患者的比例與文化程度關系的文獻很少。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組不明原因患者例數較少,這一結果說明患者及其監護人文化程度越高,求醫意愿就越高,發現不明原因癲癇概率就越大。
4.5 非常見原因 遺傳性癲癇占癲癇患者總數的20.3%,且在兒童患者中更為常見[8,11,27]。然而,老年人遺傳性癲癇的發病率相對較低,有報道顯示老年遺傳學占比為6%[28]。本研究中,遺傳性癲癇占3%,低于上述研究結果。HUI A C F等[14]研究表明,9.7%的癲癇患者患有圍生期損害。本研究中圍生期損害比例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家屬否認相關病史或缺乏住院記錄。腦腫瘤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隨著人口老齡化,此類原因的癲癇患者可能還會增加。研究表明,老年人腦腫瘤的占比為5%~11.8%,神經退行性疾病占10%~20%[29]。本研究中這些病因的占比較以往研究低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足夠樣本量。
4.6 局限性和展望 本研究在量化文化程度時主要依據義務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就醫行為及意愿,若個體本身行為能力不足則重點考慮監護人或家屬對就醫的看法,所以為了更好地反映研究對象就醫意愿,對于一些沒有獨立行為能力的人群如學齡前兒童或在校兒童的文化程度用其家庭成員或監護人的文化程度代替,但是這樣可能比其實際就醫意愿程度低。另外有些認知障礙患者,受教育程度也不能準確反映其意愿,因此對于具有認知障礙且有獨立行為能力的人群最好采用直接問答的形式以獲得確切的意愿。居住地的統計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醫療環境和交通狀況,本研究以患者所在縣的行政中心為單位確定居住地,準確度低于用社區或村莊的位置。因技術方面的原因,本研究無法確定具體的病毒感染。此外,由于樣本量小,無法準確反映蒙古族癲癇患者的病因。今后將開展基于大樣本人群的入戶調查,有效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總之,在呼倫貝爾地區,腦卒中和腦外傷是導致癲癇的主要病因,腦卒中預防和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改善交通條件,加強交通安全法規也很有必要。對于布魯氏菌感染等感染性原因,應重視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以降低癲癇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