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德永?羅菊?沈青
老張最近有點煩,自年初的體檢查出高血壓以來,他便一直在按醫囑吃藥;這個月之前的情況都不錯,血壓也在目標范圍內。但是,進入10月后,事情發生了變化:他還在每天按時吃藥,測量血壓時結果卻總不達標。
這是為什么呢?是藥吃少了,還是做錯了什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血壓不穩定的因素
1.藥物劑量不準確
部分高血壓患者每天按時服藥但血壓還是不穩定,原因可能是藥物劑量不準確。人的血壓會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在一定的范圍內出現正常水平的波動。進入第四季度,隨著環境溫度逐漸降低,收縮壓逐漸升高。所以,老張仍按之前的劑量服藥,就可能出現血壓控制不穩定的情況。作為應對,建議及時和醫生溝通,必要時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
2.沒有控制好飲食
日常飲食沒控制好,也可能導致血壓出現波動。飲食習慣與血壓變化密切相關,必須與藥物治療同步、同時進行,二者缺一不可。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①控制能量攝入,多吃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蔗糖;②限制脂肪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多吃海魚;③適量攝入蛋白質,以每千克體重1克為宜;④多吃含鉀、鈣豐富的食物,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⑤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應控制在6 g以下,同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3.經常出現負面情緒
人的血壓會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內心環境自然也在討論范圍內。所以,要想控制血壓平穩,用藥期間應該保持情緒穩定。面對很可能需要終身服藥治療的高血壓,很多患者備受折磨,即便為身體健康考慮積極配合治療,也很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如焦慮、緊張、煩躁等,每天悶悶不樂。而這種負面情緒可能會刺激體內某些激素的分泌,導致血壓出現波動。一蹴而就甚至一勞永逸地化解這些負面情緒不太現實,但患者仍應做到心中有數。
4.作息不規律
作息不規律(熬夜、晚睡)的人,飲食和情緒都更容易出現問題,增加控制血壓的難度。除此之外,長期睡眠不充足的人,身體會加速衰老,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會先于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進一步加重高血壓。這是因為:在高血壓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年齡或衰老是重要因素。總的來說,人的血壓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升高,其中收縮壓的升高尤其明顯。所以,積極調整作息,延緩身體衰老,對防治高血壓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如何保持血壓穩定
1.遵醫囑使用藥物
作為一種可控但需要長期治療或終身治療的疾病,患者服藥后,切勿自行停藥或換藥;即便需要調整藥物劑量,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若不然,患者的高血壓情況很可能加重,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而長期的高血壓將會引發卒中、心臟病、腎功能衰竭、眼底病變等嚴重的并發癥,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患者必須嚴格遵照醫囑服藥,有情況及時和醫生溝通。
2.日常監測和記錄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做好日常監測和記錄對控制血壓平穩至關重要。這樣做,不僅有利于第一時間發現血壓波動的情況(如季節性波動),告知醫生,進行糾正和處理,還有利于培養良好的防治意識,時時暗示自己慎重對待高血壓。
3.完善心理護理
由于高血壓治療具有長期性,患者的主動配合就顯得非常關鍵。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提高患者的信任度與依從性,幫助其疏導不良情緒,調整好心態,樹立治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