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歐?王攀
在呵護寶寶成長的路上(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想必每一位家長都必須邁過一道坎兒,那就是辨認各種“疹”。濕疹、熱疹、蕁麻疹……對普通人來說確實難解難分;但當這些疹與寶寶身上的紅斑、抓撓的傷痕、夜間的啼哭聯系到一起之后,對于家長來說,弄清它們便也不再困難,似乎成了“小兒科”。
不過,有一種“疹”格外令家長頭疼:它和普通濕疹很像,但服用藥物加控制飲食“雙管齊下”的治療效果卻不太好,總是反反復復地發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需要高度警惕了:寶寶得的可能不是單純的濕疹,而是特異性皮炎。
那么,特異性皮炎究竟“特”在哪呢?又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通過幾組問題,我們共同了解一下。
問題一:什么是特應性皮炎?它和濕疹有什么不同?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瘙癢性皮膚病,該病最基本的特征包括三點:皮膚干燥、慢性濕疹樣皮損、劇烈瘙癢。AD的發病率在全世界兒童中高達15%~20%,發病時間一般在1歲前,初期癥狀通常開始于寶寶出生后3~6個月。對于1歲以內的患兒,皮損好發于頭、面部和頸部—由于低齡寶寶不會通過抓撓來緩解瘙癢,所以常出現哭泣和睡眠困難。除了皮膚癥狀,患兒可能還會出現消化問題和食物過敏反應。隨著患兒長大,皮損會向四肢、肘窩及腘窩轉移;到了青春期,AD會逐漸減弱和消失,約有4%~5%的青少年和成人還會出現AD癥狀,但個別可能轉為其他過敏癥狀,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AD的發病機制相當復雜,目前尚未明確,主流觀點認為其是基因缺陷造成表皮蛋白質異常,導致皮膚對外因刺激過分敏感而引發的身體免疫反應;環境因素也會增加AD發病風險并加重病情。至于濕疹,其本身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皮膚癥狀,很多疾病都會引起濕疹。兒童中常見的濕疹有2種:過敏性的,即接觸性濕疹;遺傳性的,即AD。了解清楚濕疹出現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進行調治。
問題二:什么樣的寶寶更容易出現AD?如何診斷?
《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20版)指出,父母親等家族成員有過敏性疾病史是本病最強的風險因素,過敏性疾病包括濕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在有家族遺傳史的情況下,如寶寶出現濕疹樣的皮膚表現或瘙癢,病情反復發作,則需要高度懷疑是AD,建議到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及早治療。
問題三:對AD易感的寶寶,日常應如何預防和護理?
預防AD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濕,即強化皮膚屏障和補水。AD患者的皮膚非常干燥,可以使用質地厚實的潤膚霜軟化并滋潤皮膚。若寶寶有家族遺傳史,建議您從寶寶出生后第3周開始,每天或每兩天給寶寶涂抹保濕霜,涂抹部位包括面部、背部、四肢—即使寶寶身上沒有出現濕疹癥狀,也要定時涂抹,越早使用,越能更好地預防和延遲AD。對于沒有家族遺傳史的寶寶,則無須每天涂抹保濕霜,每周2次即可。
除此之外,為避免沐浴液刺激皮膚,推薦使用清水洗浴,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熱;避免穿著布料粗糙或者化學合成的衣物,推薦選用柔軟的細纖維棉織物;同時,定期為孩子修剪指甲,避免他們抓撓。
問題四:寶寶出現AD應該如何治療?
對于輕至中度的AD,主要采取外用保濕潤膚劑作為基礎治療,在皮膚癥狀較為嚴重時,配合外用藥物治療。如果寶寶出現紅斑、瘙癢、干燥發癢,建議每天在紅斑部位涂抹保濕霜,每天4~6次。涂抹4~5天后,若紅斑沒有消退,并且寶寶持續哭鬧,食欲不振,應及時就醫。若紅斑消失,可繼續使用保濕霜并持續觀察,若紅斑在1~2周后復發,請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進行藥物治療。
目前AD的外用治療藥物包括3類:①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氫化考的松、醋酸甲潑尼松龍、地奈德乳膏等;②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③磷酸二酯酶Ⅳ抑制劑,如克立硼羅。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吡美莫司和克立硼羅,2歲以上兒童方可使用,而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不宜長期連續使用。在這里,我們重點說說家長最為關注的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為AD治療一線藥物,應根據患兒病情、年齡、AD嚴重程度及皮損部位等因素選擇不同的糖皮質激素藥物。一般建議:對于輕度AD患兒,選擇弱效或中效制劑;對于中度AD患兒,2歲以下者選擇中效或弱效制劑,2~12歲者選擇中效或強效制劑。常用弱效糖皮質激素有醋酸氫化考的松(1.00%)、醋酸甲潑尼松龍(0.25%)、地奈德乳膏(0.05%);中效糖皮質激素有醋酸潑尼松龍(0.50%)、醋酸地塞米松(0.05%)、丁酸氫化考的松(1.00%)等;強效糖皮質激素有丙酸倍氯米松(0.025%,嬰兒慎用)、糠酸莫米松(0.10%)。醫生會根據癥狀決定是否開具外用糖皮質激素,所以家長無須過于擔心。治療期間,應嚴格按照醫生建議的次數和厚度進行涂抹,定期復查。同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定量使用保濕霜。
對于局部治療無效的中重度AD,建議到醫院專業科室進行系統治療。輔助治療中,光療對部分患兒也能起到作用。此外,有研究提示:益生菌有助于糾正腸道菌群紊亂,緩解AD患兒癥狀,也可作為輔助用藥。
問題五: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會不會有不良反應和依賴性?
提到“糖皮質激素”,是否有不良反應和依賴性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簡單來說,不要害怕使用糖皮質激素,其與人體內的生理激素(如皮質醇、皮質酮)在結構和功效上極為相似,適量的局部用藥,不會產生長期口服激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可以通過抑制皮膚炎癥反應和表皮免疫細胞增殖來緩解寶寶瘙癢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對于糖皮質激素,“黃金使用法則”是短周期足量使用,直到炎癥完全被控制再停止;錯誤使用做法是斷斷續續使用,害怕治療,炎癥稍微緩解就停止使用,這樣反而容易產生耐藥性,導致病情反復。在AD的治療過程中,尤其是炎癥暴發期或癥狀嚴重階段,一般會先使用強度足夠的糖皮質激素,以求在數天內迅速控制住炎癥,之后逐漸過渡到中弱效糖皮質激素或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另外,當外用藥物與潤膚霜同用時,應注意藥物在前、潤膚霜在后,以避免藥物的吸收受到影響。
問題六:AD寶寶的飲食應注意哪些?
食物作為一種可以介導過敏反應的變應原,對嬰幼兒AD的發生、發展及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AD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同時食物過敏也會增加AD的患病風險。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過敏原包括雞蛋、牛奶、小麥、大豆、堅果、魚等,涉及面廣泛,家長在烹飪和添加輔食時需要注意。但與此同時,臨床證據顯示:推遲輔食添加對預防食物過敏無效,家長只需要減慢添加輔食的速度,可3~5天添加一種新的輔食,同時減少初次攝入量,并記錄食物日記。若出現速發反應,到專科就診;如為非速發反應,懷疑食物過敏,則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食物日記排查,明確食物品類后加以回避,在回避變應原的同時,應給予其供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替代品??傊?,家長應對與AD相關的食物過敏做必要的了解,避免寶寶AD控制不佳/加重。
最后,在特應性皮炎的治療中,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忽視寶寶的心理健康。寶寶往往很難理解該病的慢性特征,對治療方法也難以堅持,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治療的原因和目的,主導并耐心陪伴治療過程。
以上就是有關兒童特應性皮炎預防、護理和治療的一些知識總結,希望能夠給家長們一些參考,讓大家遇“疹”不慌,呵護好寶寶的皮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