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有一類植物,它們的莖長而過細,無法獨自直立“謀生”,必須依附其他物體(如樹、墻、巖石等)向上攀緣或匍匐于地面才能生長,此即藤本植物。古人通過對藤本植物這種特性的長期觀察,并以表象進行類比,發現藤本植物纏繞蔓延,猶如網絡,縱橫交錯,無所不至,這種特性正與人體的“脈絡”“筋脈”相似,于是便有“凡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之說。
以藤本植物的藤莖或全草入藥的中藥被稱為藤類藥材。通過藤的“象”,我們知道這類藥材均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但是,每種藤類藥材的“個性”又有不同。今天,通過6種常見的藤類藥材,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
一、雞血藤
雞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莖。對于之前沒聽說過雞血藤的人來說,它的名字應該最吸引關注—其新鮮的藤莖被砍傷后,會流出紅色似雞血的汁液,故得名。除此之外,很多人認識雞血藤,可能是因為它可以打磨成精致的手鐲,既美觀又能養生。殊不知,雞血藤還是一味良藥,在中醫臨床中應用廣泛且療效顯著。
雞血藤性溫,味苦而微甘,歸肝、腎經,有養血活血、舒筋活絡、通絡止痛的功效。據《飲片新參》記載,雞血藤“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經脈”,常用于治療血瘀和血虛引起的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也可用于血虛萎黃、肢體麻木、風濕痹痛、中風等病癥。雞血藤中所含的兒茶素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促進造血細胞增殖的作用,能夠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臨床用于治療貧血及各種原因(如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全血細胞減少性疾病。此外,研究還發現,雞血藤具有抗腫瘤、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抗氧化、鎮靜催眠等作用。
二、夜交藤
夜交藤又名首烏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干燥藤莖。何首烏有雌雄之分,入夜則藤蔓相交,因此得名夜交藤。
夜交藤味甘,性平,歸心、肝經,能養血安神、祛風通絡。《本草正義》言其“治夜少安寐”。夜交藤養心血、安心神,可用于陰虛血少之虛煩失眠,又能祛風邪、通經絡,治療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用還可治療皮膚瘙癢等。《本草綱目》中記載:“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甚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夜交藤具有鎮靜催眠、降血脂、抗腫瘤、利尿、抗炎、抗菌等作用。
夜交藤與何首烏來源于同一種植物,但取材部位不同,臨床功效也有所差異。不良反應方面,相比何首烏,夜交藤的不良反應少一些,但亦有相關報道,多數表現為肝損傷。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避免超劑量、長期服用,同時定期監測肝功能。
三、海風藤
海風藤為胡椒科植物風藤的藤莖,多生長在海邊或深山的樹林中。
海風藤味辛、苦,性微溫,歸肝經,能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本草再新》記載:“行經絡,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除風。”海風藤辛散苦燥,可搜除經絡之風寒濕氣,疏通絡脈,使氣血暢行,被稱為“截風要藥”,臨床常用于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頸椎病等,也可用于哮喘、久咳、中風半身不遂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海風藤具有抗炎鎮痛、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保護缺血腦組織、改善學習記憶等作用。
四、忍冬藤
忍冬藤為忍冬科忍冬的干燥藤莖,它的干燥花蕾就是大家熟悉的金銀花。
忍冬入藥始見于梁代《名醫別錄》,初用藤莖及葉,花在明代才廣為使用。忍冬藤與金銀花的藥性基本相同,味辛、甘,性寒,都是透邪解毒的良藥,但兩者在功用主治上還是有所側重的。《本草正義》言:“花性輕揚,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氣味俱厚”,忍冬藤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的功效比金銀花更強,常用于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也可外用治療癤、瘡、癰,腫、蟲蛇咬傷、跌打損傷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忍冬藤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熱、抗腫瘤、調節免疫等作用。
五、鉤藤
鉤藤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的干燥帶鉤莖枝,因其刺曲如釣鉤而得名。
鉤藤味甘,性涼,歸肝、心包經,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效,是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的常用藥,擅于治療熱極生風、四肢抽搐、小兒高熱驚風,也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脹頭痛、眩暈。鉤藤中含有鉤藤堿、異鉤藤堿等生物堿類成分,具有降血壓、保護心肌細胞、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癲癇、鎮靜、抗腦缺血等作用,是中醫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高血壓)的常用藥。
鉤藤質輕味薄,入湯劑應后下,在關火前10~15分鐘入藥即可,煎煮時間過長會破壞它的有效成分,影響療效。
六、絡石藤
絡石藤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干燥帶葉藤莖。《本草圖經》云:“其莖蔓延,莖節著處,即生須根,包絡石上,以此得名。”
絡石藤味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能祛風通絡,涼血消腫,常用于治療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等,也可外敷治療外傷出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絡石藤具有抗炎、鎮痛、抗氧化、抗疲勞、抑制異常免疫等作用。
總結上述6種藤類藥材,它們多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的作用,其性味、歸經有所不同,功效也各有差異。為有效發揮所長,臨床中常常聯用,如祝諶予老先生的四藤一仙湯,方中選用四藤(雞血藤、海風藤、絡石藤、鉤藤),搭配通達十二經脈的威靈仙,以達疏通經絡、養血活血、解痙止痛之功。全方藥性中和、藥力集中、療效顯著,常用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等疾病的治療。
藤類藥材應用廣泛,但使用時仍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謹記辨證用藥,如鉤藤可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高血壓,但陽虛患者不適用;②大多數藤類藥藥性比較溫和,但也有些藥物是有毒的,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切勿自行用藥,如雷公藤有大毒,天仙藤中含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③藤類藥的名稱混亂,別名繁多,常存在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現象,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