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朱麗娟
摘要:文章闡述了國家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整縣推進建設的實際成效和使用價值,重點探討了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和所屬數字化服務平臺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前景、應用策略,以徐州市銅山區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備實際建設情況為依據,愿能夠引起涉農相關領域研究、管理及技術人員的思考與行動。
關鍵詞:發展現狀;應用困境;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廣策略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通知》(農辦市〔2021〕7號)要求,徐州市銅山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扎實推進全區農產品產地冷藏設施及其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精心組織編制《徐州市銅山區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試點規劃》,明確了基礎優勢、建設思路、建設布局、重點任務、效益分析、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內容。并分項目實施主體編制了《銅山區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圓滿完成“國家示范縣”建設的各項工作。
1 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發展現狀
徐州市銅山區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環繞徐州市周邊,古有“五省通衢”之譽,今有“五通匯流”之便,高速公路和國道網絡密度全國縣級單位一流,霍連、京福、徐濟、徐宿、西繞城5條高速公路。土地總面積18.71萬hm2,其中,耕地9.45萬hm2,園地0.702萬hm2,林地1.52萬hm2,草地0.196萬hm2,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47萬hm2?,F轄16個鎮、9個街道、1個國家高新區、1個省級經開區,以設施蔬菜、水果為主導產業,其中芹菜、黃瓜位居全省第一。
1.1 冷鏈設施情況
銅山區高速公路和國道網絡密度較高,公路暢通南北、通聯東西的咽喉要地和交通樞紐,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km,距離連云港200km。銅山區委、區政府支持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形成“產地田頭市場+超市與連鎖店+消費者”“新型經營主體+不同層級批發市場”等倉儲保鮮冷鏈體系,在產業重點鎮、田頭市場、特色村開展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2021年,銅山區獲得了“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整體推進示范縣”,目前24家示范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涉農企業,完成建設鮮活農產品冷藏保鮮基礎設施,具體為氣調庫、機械冷庫等41座,庫容積6.9萬m3,總投資6 241萬元,其中,中央獎補資金1 788萬元,省級財政補貼543萬元,冷藏數字化服務平臺196萬元。通過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有力地提升了我區蔬菜、果品等農產品產地保鮮貯藏保鮮能力,但是,面對全區年6.67余萬hm2蔬菜和1萬hm2果品來看,需要貯藏保鮮的鮮活農產品仍需要更多的產地冷藏保鮮設施。
1.2 冷鏈物流企業情況
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銅山區做實、做大、做強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江蘇農愛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愛迪食品公司等龍頭企業新建冷庫4 550 m2,冷鏈檢測廠房3 700 m2,產后處理車間2 240 m2,購置提升制冷設備13套、風幕機加濕器12組、制冷系統4套、移動貨架14 000個、叉車24臺,項目總投資3 500萬元,為當地農產品冷藏保鮮體系建設起到了引導示范作用。另外,銅山區又在南城交通節點,建設具有分選包裝、預冷保鮮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銜接銅山區的高檔果蔬生產基地,為鮮活農產品主產區提供線上線下融合低溫直銷和品牌增值服務,打造銅山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
1.3 冷鏈物流發展政策環境
銅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數字化農產品冷藏保鮮體系建設,出臺了《關于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價格政策實施程序》等相關政策,對發展冷藏保鮮的主體在用地、用電、用水、稅收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落實全區新增設施用地指標,明確一定比例用于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并適當擴大與生產直接關聯的設施用地比例,對需要集中建設倉儲保鮮設施的主體,優先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冷藏保鮮設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用于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銅山區政府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對于分選包裝用水給予優惠,電力部門落實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優惠政策,不得按照工業用電價格收取電費。銅山區農業農村局加強農產品冷鏈的品牌管理,建立和完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等標準體系,制定相應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
1.4 冷藏保鮮數字化服務平臺
根據銅山區農產品產地特點,以農產品在產后貯藏、集散、運輸等環節始終處于適宜低溫環境為抓手,利用大數據、物聯網、5G、地理信息技術等技術,構建“全鏈條、嚴標準、可追溯、高效率”的銅山區冷藏保鮮設施數字化服務平臺。項目主要建設包括冷藏保鮮庫物聯網環境采集、視頻監控、車載調度管理、全國農產品價格對接等系統,以及冷鏈檔案管理平臺、智慧倉儲管理平臺和設施租賃信息平臺,應用傳感器技術、無線傳感網絡、寬帶移動互聯、無線射頻、智能信息處理等技術在農產品倉儲及運輸過程中進行大規模產業化應用示范。平臺涉及冷鏈倉儲物流數據、物聯網數據均與江蘇省農村大數據“蘇農云”對接,實現本地應用場與省“蘇農云”大數據平臺對接并數據上行。在滿足本地數據上行省“蘇農云”大數據平臺的考核要求的同時,也充分展現本地冷鏈倉儲物流建設成果,為全省豐富數字農業應用場景提供有力支持。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完成一個集精細化管理、環境數據監測、可視化監控于一體的智慧倉儲物流管理系統,為農產品出村進城提供智能化數據支撐,實現冷鏈資源市場交易與倉庫物流的深度共建,促進銅山區冷鏈倉儲物流信息化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打造一個國內領先、可示范、可推廣、可復制的冷鏈倉儲物流樣板,提高冷藏保鮮效率和客戶黏度,推動了銅山區域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2 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對發展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認知不到位
政府和行業協會對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缺乏必要的宣傳和引導,不能有效整合各種物流資源。部分冷鏈冷藏企業規模太小,設施落后,發展冷鏈物流的主動性不強,部分物流企業運作模式落后。
2.2 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配套不完善
生產企業管理的運作模式“小而全”,物流企業各自為戰,服務的組織化水平和集約化程度不高,缺乏專業化市場,分散細小的生產經營方式限制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而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帶有盲目性,缺乏綜合數字化服務平臺,沒有形成系統的供應鏈網絡。
2.3 農村冷鏈基礎設施供給依然不足
農產品季節性強,存在集中收獲和批量上市的現象,全區果蔬種植仍以小農戶為主體,供給較為分散、產量規模不一,集貨成本偏高,實現資源整合難度較大??h域冷凍庫多保鮮庫少,瓜果、蔬菜和食用菌季節性集中上市,產量大、保質期短,難以抵御市場價格風險,部分農民的收益得不到保障。
2.4 農產品冷藏保鮮行業組織化水平不高
區內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存在規模偏小、市場集中度和行業組織化水平不夠高等問題。多數冷藏保鮮企業僅能提供區域性、分階段的服務,缺乏對生產和銷售的整體規劃和協調銜接,存在迂回運輸、多次裝卸、重復分揀等問題明顯。
2.5 農產品冷鏈數字化服務缺失
大部分農產品冷鏈企業信息管理開放度不夠,公益數字化平臺共享數據資源程度不高,農產品生產組織與冷庫容量缺乏協調管理,果蔬等生鮮貨源供需信息不甚匹配,冷鏈技術和管理人才缺口較大,專業冷鏈技術和高端管理人才較為缺乏,難以滿足本地區農產品冷鏈行業的發展。
3 發展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形勢分析
3.1 宏觀導向明確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產品冷藏保鮮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20年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將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工程作為“三農”領域的投資重點。2022年,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出臺了《關于印發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的通知》(蘇農市〔2022〕19號)文件,增加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繼續加強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建設。
3.2 增長潛力巨大
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到2025年我國肉類、果蔬、水產品的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達到85%、30%、85%,可以看出國家層面一直保持高位政策關注。冷鏈設施建設和冷鏈物流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江蘇全省人均GDP已接近2萬美元,冷鏈物流市場具有更為廣闊的增長潛力,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大眾對于食品新鮮度和安全性有了更高要求。
3.3 發展需求迫切
隨著江蘇省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戰略的進一步實施,銅山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冷鏈物流產業集群和補齊冷藏設施短板方面上看,冷鏈物流農產品產地生產者和城市配送消費者存在的問題仍較突出,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刻不容緩。按照“一核一環多基地”的總體布局建設,積極布局打造銅山農產品冷鏈物流和綜合服務核心區,并作為徐州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到“十四五”末,銅山區將繼續鼓勵符合條件的示范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新型經營主體,因地制宜建設鮮活農產品冷藏保鮮基礎設施100余處。
3.4 模式靈活創新
銅山在構建“農戶+批發商+市場”的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農戶+超市”“農戶+合作社+超市”“農戶+供銷社+超市”的農超對接,利用農產品冷藏保鮮數字化服務平臺,拓展“O2O”模式、生鮮電商企業“產地直采直供”模式、“按訂單生產”等現代農產品流通模式,減少中間商賺差價,降低流通環節成本,提高農產品流轉的效率,保障農民在生產,流通中獲取最大利潤。
4 發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項目建設領導
充分發揮各地區農產品冷鏈建設專家組的作用,創新一線推進機制,抓基層一線主戰場、主陣地,按照國家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整縣推進建設方案職責分工,專家組成員帶頭到現場辦公,做到工作現場推進、問題在現場解決、成效在現場檢驗,掌握倉儲冷鏈設施建設的第一手情況。創新問題化解機制,盯緊影響、制約產業建設的關鍵問題,建立問題臺賬,對重大問題由專家組以現場辦公的方式加以協調解決。創新調度督導機制,推動鎮(街道)根據試點建設任務,制定工作推進方案和實施計劃,定期開展自評估。
4.2 加強項目建設管理
重點是做好“三個嚴格”,一是督促實施主體嚴格按照技術方案執行,選擇具有專業資質和良好信譽的單位建設,采購符合標準的設施設備。二是嚴格按照實施方案進度要求及時建設完成。三是嚴格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驗收。堅持突出重點,關鍵要查驗冷藏保鮮設施功能運行是否正常;要堅持高效推進,完成一批、驗收一批,提升設施使用效率;要強化安全防護,將設施運行安全作為驗收的重要內容,明確鎮級監管責任;要嚴格財務資料查驗,查驗項目建設支出情況,審核設施建設總投資,確保補貼額合理合規。
4.3 加強項目統籌規劃
各地區結合特色農產品優勢,繼續加強農產品冷藏保鮮體系建設,如徐州市銅山區按照“一核一環多基地”的總體布局建設,結合本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將田間地頭的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通過數字化服務平臺形成一個共享整體,再加上農產品冷鏈批發市場和廚菜配送中心,打造本地農產品冷鏈和綜合服務核心區,并作為徐州國家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十四五”期間要鼓勵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因地制宜建設鮮活農產品冷藏保鮮基礎設施,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加強農產品冷藏保鮮數字化服務平臺、智能化移動冷庫創新試點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技術裝備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參考文獻
[1] 謝蕊蕊.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發展探討[J].商業時代,2022(2):114-117.
[2] 張天琪.大數據時代農產品物流的瓶頸及突破[J].商業經濟研究,2014(18):10-12.
[3] 張喜才,李海玲.基于大數據的農產品現代冷鏈物流發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7):234-240.
[4] 楊建亮,侯漢平.冷鏈物流大數據實時監控優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6):198-203.
[5] 羅千峰,張利庠.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闡釋與實現路徑[J].復印報刊資料:物流管理,2022(2):3-11.
[6] 楊明宇.“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1(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