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薛璇|文
前段時間,筆者采訪魏橋(蘇州)輕量化研究院院長張海時,他說,在鋁合金新材料研發進度上,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給予科研團隊充足的時間容量,“不需要馬上出成果、出業績,不設時限,不怕失敗。”
筆者十分認同在科教研發領域的時間容量理念,只有留足充分的時間,科研團隊才能靜下心來做好基礎理論研究,反復試驗改進,最終取得碩果;如果違背科學規律,一味要求科研團隊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出成果、出業績,那么科研必然是“放衛星”“大躍進”。
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科學就是無盡的前沿,不要急功近利。”不僅僅是在科研領域,大到治國理政,小到企業經營,只有在充足的時間容量下,才能取得真真切切的發展成果。
從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來看,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各用十五年,既符合國情,又時不我待,科學合理地給出了時間規劃。
很多時候有色行業也需要留出充足的時間容量。
例如,十年之前,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意見就被提上案頭,之后數年,通過電解鋁的去產能、擴大消費、劃定產能天花板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終于達到了目前國內鋁產能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鋁產能過剩的矛盾在長達七八年的時間軸線上得到了解決。

再比如,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有色行業的人才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行業所需的各項專業人才需要多年的代際相傳、悉心培養,需要像玉器一樣精雕細琢,而不是招聘過來后簡單拉練幾次就能稱為人才的,時間的沉淀和崗位的歷練很重要。
無論企業大小,其經營發展同樣需要充足的時間容量。董明珠曾經在一次公開課中提到,如果企業急功近利,目的只是賺錢,總有一天會被拋棄。在她看來,質量、技術、市場等核心要素的形成都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如果只顧眼前利益,只掙快錢和做大營收,勢必會忽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精耕細作的市場開拓。
急功近利不可為之。只有時間軸線足夠長,創新的空間才可能更大,才能厚積薄發。如果違背發展規律,凡事求快,搞倒計時項目、限期完結項目,結果是蘿卜快了不洗泥,造成了無數個“豆腐渣”工程和“換湯不換藥”的數字游戲,“注水的繁榮”有一天終究會被掀開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