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遙,姚文良,鮑飛志,李加文
1.睢寧縣林業有害生物檢疫防治站,江蘇睢寧 221200;2.睢寧縣林木良種場,江蘇睢寧 221200;3.江蘇潤土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睢寧 221200
睢寧縣位于江蘇省北部,33°40′~34°10′N,117°31′~118°10′E。全縣土地總面積176 900 hm2,其中有林地面積40 584 hm2,森林覆蓋率29.54%,林木蓄積量150萬m3。睢寧縣以特有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成為最適于南方型速生楊樹生長并最先成功引種推廣的縣份,栽植面積最高曾達到5.3萬多hm2,全縣林業產品生產加工和種苗年產值12億元,帶動就業20萬人,成為睢寧縣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無絮楊目前主要包括雄株楊樹和多倍體楊樹品種。如北京林業大學選育的毛白楊北林雄株1號、北林雄株2號,南京林業大學選育的南林3804楊、南林3412楊均為無絮楊品種[1]。做好病蟲害防治,應切實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預防措施真正貫穿林業生產環節,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管齊下進行防控[2-3]。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目標監測、數據獲取、數據挖掘、分析決策、應急指揮等方面解決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問題,并提供了新思路[4]。
2020—2022年,潤土公司承擔無絮楊高效栽植工程,睢寧縣林檢站參與對無絮楊在睢寧縣栽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作試驗示范技術推廣。
試驗選用的為南林3412無絮楊優良品種,是睢寧縣蘇塘林科所繁育的苗木。苗期管護水平較高,無病蟲害,且距造林地較近。要求2年生3.5 m以上、胸徑3.5 cm的良種壯苗,苗干通直健壯、頂芽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1.2.1 栽植選地根據楊樹根系發達及其呼吸強度大的特點,選取適合楊樹生長的造林地是實現楊樹速生、豐產的基本條件,要求土層厚、排水好、土質疏松、土壤肥沃[5]。試驗地選取睢寧縣金城街道金橋村,面積42.7 hm2,土層厚度1 m,沙壤土,地下水位1.5 m,便于深耕和灌溉,土壤pH值為6.5,有機質含量0.6%。
1.2.2 整地放樣首先是全面平整土地,開挖排水溝。其次是采用大株行距,林下后期考慮間作。最后是按照5 m×6 m的株行距進行放樣,42.7 hm2共計放樣16 000個。
1.2.3 苗木浸水苗木定植前,必須用水浸根,而后再定植。3月12日,將苗木整捆放入水溝碼齊浸水,時間1周。
1.2.4 挖穴施肥使用挖掘機挖穴,人工修整補挖,保證每個栽植穴規格1 m×1 m×1 m,誤差不超過10 cm。填入表土,將1 kg農家肥1 kg磷肥填入底部和土壤充分拌勻。
1.2.5 深栽培土將泡水一周的無絮楊苗木統一于4 m處截梢定干,也應剪去過長的側根。在栽植穴里倒入1桶水將基肥混合土充分攪勻,放入截干后的苗木,深度80 cm,扶正沿穴周回填心土,至30 cm處時,向上輕提苗木,利于舒展根系,繼續澆水填土至穴口,將土踩實。栽植完成后全面灌水1次,完成栽植階段。
1.2.6 后期管護林下間作大豆,后期改為間作中草藥。方便管護,及時除草、灌溉和防治人畜破壞。期間天氣干旱,根據干旱程度分別于4、5月灌水1次,6月初灌水1次。7月汛期多次連降大暴雨,及時扶正倒伏苗木。
1.2.7 病蟲害防治(1)確定防治重點。睢寧縣楊樹新造林地病蟲害以楊樹潰瘍病最關鍵,在管護期以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等食葉害蟲為主,以“一病兩蟲”為重點開展試驗,調查方法采用抽行式取樣法,間隔80 m的距離,選取5個樣點進行調查。利用性信息素和測報燈進行種群動態監測,同時進行人工摘除網幕、扎草把滅蛹、釋放周氏嚙小蜂、保護天敵,對美國白蛾種群數量實現長期控制。
(2)病蟲害監測調查。楊樹潰瘍病:4—5月發病期,在5個樣地各抽查樣株30株,通過觀察樹皮是否有潰瘍斑或裂開現象,樹枝頂端是否壞死,莖上是否產生深的呈縱向排列的潰瘍癥狀,初步確定是否為楊樹潰瘍病。將調查結果計入楊樹潰瘍病病情調查表,并計算發病株率和病情指數(表1)。調查發現:感病株率低于5%,感病指數低于21,未成災,對42.7 hm2試驗林分別于5月和9月使用代森錳鋅和甲基托布津100~200倍液噴霧進行了預防性防治。

表1 睢寧縣金橋基地楊樹潰瘍病調查表
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靠近試驗林近金橋村居民區外緣和沿路外緣,對角線取5個樣點,每個樣點選取樣株30株。統計每株樹上的害蟲數量,目測危害程度。以林間調查為主,進行記錄分析。
成蟲期調查:設測報燈1臺、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性信息素誘捕器各1臺,從4月1日開始監測。4月1—5月20日,共計誘到美國白蛾成蟲13頭,楊小舟蛾10頭。
林間調查:美國白蛾在5月底至6月初調查幼蟲網幕數量、卵塊和幼蟲數量。楊小舟蛾在每代幼蟲期進行蟲情調查,目測標準株葉片被害情況。重點在幼蟲第二代三齡幼蟲期,隨機剪取50 cm標準枝,調查卵數和幼蟲數量(表2~表3)。

表2 睢寧縣金橋無絮楊基地美國白蛾發生情況調查表

表3 睢寧縣金橋無絮楊基地楊小舟蛾發生情況調查表
(3)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成蟲期,利用成蟲趨光性特點,設置殺蟲燈和性信息素誘捕器誘殺成蟲;②生物防治。老熟幼蟲期、預蛹期和化蛹初期,寄生蜂柞蠶蛹3~5個/667 m2、放蜂量1.5萬~2.5萬頭/667 m2,利用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③化學防治。幼蟲期噴施滅幼脲、殺鈴脲、阿維菌素、煙參堿類藥劑,控制蟲口密度。
(4)防治施工。調查期間,發現網幕立即剪;6月15日美國白蛾第一代幼蟲期使用飛機噴施生物農藥防治,結合地面人工和物理防治的防治策略進行防控。防治藥劑為5%殺鈴脲1 500倍液,施藥液300 g/667 m2,一防兩治,防治第一代美國白蛾和第二代楊小舟蛾。
(5)防效調查。防后7 d后,對第二、三代美國白蛾幼蟲期進行了飛防效果調查,隨機選取5個調查點,調查150株樣樹,未發現活蟲。
1.2.8 成活率調查2020年栽植當年7月20日和9月20日進行了2次成活率調查,成活率分別為98%和95%,苗木長勢良好,第3年的平均胸徑達15 cm。
睢縣由于秋季干旱程度較重,土壤保墑能力差,無絮楊植苗造林栽植前應將苗木泡足水(一般為4~7 d)并截梢定干,按照大水、大肥、大坑、大株行距和深栽的栽植方法基本都可保證當年成活。特別是要注意苗木選取需經過檢疫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優質苗木,避免因原株攜帶病蟲害而造成病蟲害蔓延。經嚴格按照科學方法栽植的無絮楊苗木,有很高的成活率。
2.2.1 病害楊樹潰瘍病基本是苗期使用苯類殺菌劑甲基托布津噴霧防治居多,也較為有效,在造林后于5、9月對整個新造林地塊噴施2~3次,可有效控制全年楊樹潰瘍病的發生。
2.2.2 蟲害對于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來說,噴施生物農藥防治、人工防治和天敵防治等。其中,在害蟲幼蟲危害期組織大面積防治的情況下,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飛機噴灑,選取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兩蟲最佳防治齡期,可以同時兼防2種害蟲,目前防效最佳,藥效期長、覆蓋面廣、不受地形限制,是最經濟實用的方法。
人工防治主要有美國白蛾人工剪網和潛所誘殺的方法,適用于局部關鍵重點活動場所。人工挖蛹、摘除卵塊等方法,僅在監測調查使用得較多,不完全適用于大面積防治。天敵防治主要用周氏嚙小蜂防治,符合綠色防控的要求。但由于對天敵發育溫度控制等技術方面要求較高,加上單位成本較高,目前僅適用于示范,尚不能大面積推廣。此外,目前國內已經研發出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性信息素誘捕器,誘殺成蟲精準高效,適合成蟲期防治監測。
防治效果:美國白蛾防治后于第三代幼蟲發生期進行調查,蟲口減退率為94.44%(表4);楊小舟蛾防治后于第五代幼蟲發生期進行調查,蟲口減退率為100%(表5)。

表4 睢寧縣金橋無絮楊栽植基地美國白蛾防治情況調查表

表5 睢寧縣無絮楊栽植基地楊小舟蛾防治情況調查表
無絮楊苗木在栽植前泡水、截干栽植、栽植時定根水和栽植后及時灌溉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保水。尤其是苗木截梢可以有效減少水分蒸騰,很好地節約水分和養分,提高造林成活率。病蟲害防治應從實施準備到防治驗收再到后期管護的各個環節,貫穿整個營造林過程。尤其是從選苗開始就要嚴格篩選,選用抗病樹種進行栽培,楊樹潰瘍病可依靠帶菌苗木和插穗進行遠距離傳播,在氣候干旱、土壤貧瘠的離地條件下,往往發生嚴重。因此,造林期間需要注意土壤墑情,楊樹潰瘍病的大面積發生,往往導致苗木大量死亡。第一代美國白蛾和第一、二代楊小舟蛾發育較為整齊,成蟲最佳防治時間為3月底至5月初,6月上中旬天氣情況相對穩定,為幼蟲最佳防治時間,且可“一治兩防”。
睢寧縣近幾年“百村萬樹”工程引進了大量樹種,但基本都用于市政綠化和苗圃,在廣大農村地區仍然以楊樹為主,病蟲害暴發的概率很高,科學營造混交林,改善生態環境,是抑制或延緩害蟲暴發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試驗以無絮楊建成豐產基地試驗林,預期目標為無絮楊新造林栽植成活率達到85%以上,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控制在1.8%以內,經造林核查,實際成活率95%,大大提高了無絮楊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長良好,同時運用營林控制、生物農藥、性信息素誘捕等方法,可有效控制楊樹病蟲害,實現有蟲無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