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章文,朱國平,王明華,黃 健,萬文娟
撫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江西撫州 344000
楠木是一種高價值、珍貴的樹種,具有重要的生態和商業價值。生態價值方面,楠木生長緩慢,壽命長,可以成為棟梁之材,通常需要上百年的時間來生長[1]。由于其生長周期長,楠木被認為是稀有、珍貴和不可替代的生態資源[2]。同時,楠木的樹冠較大,可以遮蔽陽光,減少水分蒸發,改善土壤質量,為其他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3]。此外,楠木的根系發達,能夠固定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有助于維護生態平衡。
商業價值方面,楠木以其獨特的材質、紋理和色澤而著名,被廣泛應用于高檔家具、裝飾品和建筑材料的制作[4]。由于質地優良,紋理美觀,氣味芳香,楠木被認為是一種高檔的木材,價格遠高于其他常見樹種。同時,楠木的用途廣泛,除了家具制造業,還可以被用于制作樂器、工藝品和中藥材等。此外,在園林觀賞方面,楠木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景觀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生態效益[5]。
在對楠木種子進行采收時,以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期為最佳時期,應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的健壯母樹進行采種。將果實晾干并除去果皮,得到種子。在采種過程中,要避免損傷種子和母樹。采收的種子需要進行處理,保證后續的種植效果和質量。處理過程分為3個步驟。
(1)精選:篩選采集到的種子,去除雜質和不良種子,通過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種子質量。(2)貯藏:將精選過的種子貯藏在通風干燥的地方。貯藏期間要注意保持種子的濕度和溫度,定期檢查種子的狀態,防止種子變質或被蟲蛀。(3)催芽:在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具體的操作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楠木種子催芽過程
按照圖1所示的方式對精選后的楠木種子進行催芽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溫水浸泡期間,更換水的頻率為1次/d,并在保持種子濕度的基礎上適當翻動種子,確保種子受熱均勻。
楠木地苗成活率低,前期生長速度慢,撫育成本高,造林成效差,社會種植楠木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選擇在自動控制蔭棚設施條件下容器化培育2年生苗上山造林。
發芽床選擇本所現有的固定發床。在播種前,仔細清除苗床土壤中的雜草、根系和其他雜質。確保苗床表面干凈,沒有障礙物,將土壤翻深約20 cm,促進土壤松散和通氣,有助于根系的生長和發育。耙細土塊并整平,使用耙子耙平土壤表面的土塊和大顆粒,使床面平整,為播種做好準備。隨后進行消毒處理,使用5%高錳酸鉀水溶液對苗床進行消毒處理,有助于殺滅可能存在的病菌、蟲卵和其他有害生物,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完成消毒處理后、播種前,可以覆蓋一層薄膜在苗床上,有助于保持土壤濕潤和穩定溫度,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促進種子發芽。薄膜覆蓋5~7 d,揭膜暴曬3 d后播種。
為提高1年生楠木容器苗質量,種子催芽后提前至當年12月至翌年1月播種。播種密度為0.75~1.00 kg/m2,播后覆碎土2 cm,加蓋1 cm谷殼,噴透水,再噴施1%的多菌靈或托布津水溶液,小拱棚薄膜覆蓋。15~20 d揭膜觀察1次,如土壤干燥,適量噴水并消毒。當芽苗展葉后至移栽前,每10 d噴施1%~2%的尿素液促苗,以培育優質健壯的楠木芽苗。
當芽苗長至2葉1心或8~10 cm時開始移栽。容器選擇口徑5.6 cm、高8 cm的楠木專用輕基質容器袋中。移苗時,剪除過長主根,用小木棍在容器中央插一小孔,將芽苗栽入其中,扶正苗干,用手指從四周向中間壓實,擺放在育苗盤中,每盤擺放49株,使用多菌靈溶液澆苗,在使用前需要兌水,多菌靈溶液與水的比例為1∶1 000。移栽后,遇大雨天,需用移動小拱棚蓋膜5~7 d,以防雨水濺出基質導致苗根裸露和倒伏。
(1)水肥管理:芽苗移栽20 d后,每10 d噴施1%~2%尿素液,6—8月每15 d噴施3%~5%尿素液,肥后適當噴霧清洗葉面。當容器中基質稍有點發硬時,應適當噴水。9月中旬開始控水控肥,并適時適量噴施磷、鉀和硼肥[6]。
(2)遮陰控溫管理:夏季高溫期,08:00~17:30需蓋遮陰網遮陽,并每隔2 h噴霧1次,盡量保持棚內溫度在35 ℃以下。
(3)苗木分級:7月中下旬,當苗木長至18~20 cm時選擇陰天、小雨天或傍晚進行苗木分盤分級,將苗木規格大小一致的苗木分盤分行擺放,由原來的49株/盤分為36株/盤。分級后,應加強弱苗的水肥管理,以保證出圃苗木規格一致。
(4)2年生大容器苗培育:基于自動控制遮陰棚設施條件下選用Ⅱ級及以上1年生楠木容器苗移植到口徑15 cm、高18 cm的無紡布容器袋中,基質為4份黃心土,6份碳化農林加工剩余物,基質加載氨基緩釋肥3.5~4 kg/m3。移栽后加強水肥管理,控制棚內光、溫環境,及時分級擺放和提苗斷根[7]。
(5)為了促進楠木的生長,需要適時施肥。施肥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楠木施肥管理方案
(1)林地選擇:選擇陽坡或半陽坡腐殖質厚、土壤疏松、稍蔭蔽的半坡以下林地,避免西曬嚴重的林地。(2)苗木選擇:選擇2年生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頂芽飽滿的容器苗。(3)密度控制:初植密度適當加大是培育干形通直楠木的關鍵技術,株行距設計為2 m×2.5 m。(4)林地清理:種植前全面清理栽植區域的雜草、灌木,適當保留全陽坡闊葉大樹以提供蔭蔽。(5)挖穴施肥:大穴大肥有助于楠木根系發育生長。穴規格為口徑50 cm、深50 cm,穴施復合肥0.25 kg與表土拌勻沉于穴底,蓋25 cm以上隔層碎土。(6)栽植:撕掉容器袋,苗木扶正置于穴中央,將濕潤碎土回填至苗木根部,用腳從四周踩實,切忌踩踏基質球。回土培固后做好聚雨穴,下坡位圍垅,上坡位開口。(7)植后巡查:栽植30 d后,巡查所栽苗木,發現死株及時補植,倒伏苗木用木棍綁干扶正。
在對楠木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研究時,結合較為常見的病蟲害類型設計了病蟲害防治可執行方案(表2)。

表2 楠木病蟲害防治方案
根據表2的楠木病蟲害防治方案,可以得出以下整體性結論:應針對不同類型的楠木病蟲害制定綜合防治方案,包括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在種植前對苗木進行消毒處理,并噴灑適量農藥,有助于減少病蟲害的感染和傳播。
治療措施因病蟲害的類型而異。炭疽病應使用苯醚甲環唑、氟硅唑、多菌靈等藥劑進行交替噴灑。樹脂病的治療措施包括刮除患病處的樹皮,并涂抹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劑。葉斑病的治療需要注意衛生情況,定期清理落葉等雜物,并使用藥劑進行噴霧治療。介殼蟲的防治包括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定期檢查并采取物理和化學方法進行噴霧治療。蚜蟲防治需要定期檢查和修剪樹木,并使用吡蟲啉、啶蟲脒等藥劑進行噴霧治療[8]。
以上防治方案的實施有助于減少楠木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提高楠木的健康狀況和生長質量。綜合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楠木病蟲害的危害,并提高楠木的抵抗力和生存能力。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需要注意觀察樹木的狀況,及時發現病蟲害,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防治,如果病蟲害發現較晚,則會對楠木造成嚴重的損害。
在分析楠木種植關鍵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實際應用價值時,以具體的試驗田環境為基礎,開展了對比測試。試驗地點為具有代表性楠木生長環境的地塊,具體地理位置位于27°96′N,116°25′E,海拔252.63 m,土壤肥沃。
實驗材料方面,選擇900株健康無病蟲害的2年生楠木容器苗,苗高70~80 cm,地徑0.65~0.75 cm。設置3塊測試地,每塊測試地分設2個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00株楠木容器苗。其中,對照組采用金絲楠木引種、育苗及栽培管理技術和楠木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實驗組采用本研究設計的楠木培育技術[9-10]。在對具體的技術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時,選擇的指標參數包括成活率、生長量(樹高、地徑)以及病蟲害發生率。
上述測試環境下,270 d后,統計3個測試地塊楠木的生長情況,得到的數據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楠木生長情況對比表
結合表3所示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3種不同種植技術下,本研究的種植技術對應楠木成活率和生長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病蟲害發生率穩定在1.30%以下,分別低于對照組的2.14、2.73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本研究設計的楠木種植關鍵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價值[11]。
楠木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極高的商業價值,是一種珍貴的樹種。然而,由于楠木生長緩慢和采伐過度等問題,楠木的種群數量正在減少。除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來維護這一珍貴的自然資源外,對其種植栽培技術進行進一步研究也極為必要。楠木種植關鍵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切實增強了楠木培育的效果,為楠木培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