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杰,蔣 羽,劉 琪
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湖北隨州 441300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已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正投入大量資源引導農業逐步擺脫以往的粗放式發展模式,轉向智能化、集約化、綜合化的方向不斷前行。其中,現代土肥技術在種植業中的連片式推廣應用尤為突出,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品質和農民的收入水平,還能助推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農業固廢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改善我國鄉村面貌。但是農村地區土肥技術的推廣不僅需要持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轉變農民的固定農耕習慣和小農思維,還需要通過時間和政策循序漸進,慢慢疏導,了解農戶的實際情況,實現既定效果。
現階段,很多地區的農業生產已經開始轉向大規模的連片式機械化智能化生產,甚至部分畜牧養殖企業已經完全實現集中化的生產經營,使得個體戶減少了畜牧糞便的使用。加之集中化的大型畜牧養殖基地擁有專業的糞便處理設施,但是缺乏便利的途徑將處理后的農家肥大量用于農作物種植環境。此外,大田秸稈也是一種普遍的肥料來源,但由于一些個體農戶本身的資金并不富余,無力添購專業的機械設施進行肥料化處理,也沒有深度利用開發的習慣,導致肥料資源的利用率偏低[1]。
農戶自身認知水平的不足是土肥技術推廣的難題之一。由于很多農戶沒有接受職業教育,農技常識較為薄弱,不了解新技術的推廣,未能構建完善的農業知識體系,使其很難了解農村生產的最新動態,對土肥技術的重要性缺乏認知,導致很多農戶在土肥技術推廣過程中被動接受土肥技術,而非主動進行科學施肥。此外,資金投入是制約土肥技術推廣的關鍵。新技術的推動都需要相應的啟動資金,土肥技術的推廣同樣如此。但由于我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作物和土壤狀況的差異,部分地區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土肥技術推廣,或者由于意識觀念的落后導致資金投入側重于種質資源、作物新品種繁育與改良領域,并沒有向土肥領域傾斜,也就難以在短期內取得大范圍的推廣效果,使得土肥技術的推廣難度較大。
如今,很多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也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配套基礎,使得農村地區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高,導致很多人選擇留在城市發展,城鄉差距加大。在此背景下,土肥技術的推廣人員存在一定的不足,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較低,使得實際推廣過程中很難實踐應用專業性的知識,導致農戶難以全面、系統地理解并掌握現代土肥技術,并在實際應用中缺乏專業性指導,土肥技術的推廣效果不佳[2]。
由于以往農業經濟經過長時間的粗放式成長,很多技術領域的發展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土肥技術的推廣是近年來的產物,很多地方缺乏相應的配套推廣制度,也缺乏一些面向農戶的優惠政策,且土肥技術的推廣流程較為混亂,各項惠農政策未得到進一步梳理理順,進一步阻礙了土肥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傳統土肥技術在多年的傳統農耕文明演進過程中,側重于單一肥料,如農家肥、尿素、鉀肥、鈣鎂磷肥、復合肥等品種的使用,往往忽視了測土配方的重要性,部分養分過剩或缺失的問題一直存在,加之不合理的用肥習慣極易造成土壤的板結和鹽堿化,破壞農田固有的土壤微生物環境,導致土壤出現透氣性差、養分流失無法鎖定、涵水功能削弱等一系列問題,致使農作物長勢不佳,收成受限,遭遇極端自然災害如冰雹、雨雪、大風、干旱天氣時,損失較為嚴重,甚至出現顆粒無收的局面。傳統土肥技術在防控作物病蟲害方面存在短板,也為在病蟲害高發期作物的收成埋下了隱患。因此,傳統土肥技術更新緩慢,直接導致我國種植業在應對各種自然災害面前防御薄弱,抵抗能力有限。
為了保證土肥技術推廣工作的穩定進行,農業有關部門需要根據當地農業的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土肥推廣制度,通過制度的落實監督土肥技術的推廣工作,從而提高土肥技術的推廣成效。土肥技術的推廣是一項面向全體農戶的普惠性工作,農業有關部門需要予以重視和扶持,做好土肥技術的宣傳工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農業有關部門要結合監測土壤數據變化,分析作物每日所需的營養量,制定出合理的用肥套餐及頻次,在此期間杜絕農藥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還原綠色農業的實際效果。此外,相關部門還要積極總結土肥技術的進步及經驗,合理改進,結合當地農業生產技術的實質情況,做好分層化的技術推廣,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3]。
為了擴大土肥技術的推廣范圍,農業有關部門應分析過往推廣的經驗教訓,針對推廣方式大膽作出創新。傳統推廣方式十分依賴于人工,而現代推廣方式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平臺或者自媒體、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擴大推廣范圍,吸引更多有推廣意愿的個體農戶加入,并在推廣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農戶自覺的創新推廣意識,進而促進新一代土肥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在土肥技術實際推廣時,農業有關部門可以組織開展相關的技術分享會或評優會,加強農戶之間的交流學習,或者邀請專業農技專家定期舉辦土肥技術講座,力圖讓更多人學習到最新的土肥技術,并將其投入實際的農業生產,從而增強土肥技術的推廣效果[4]。
在開展土肥技術的推廣工作時,農業有關部門需要優化農業資金的投入比例,將資金盡可能往土肥技術推廣方面傾斜,以此保證推廣工作的長期穩定推進。通過加大資金的扶持推廣力度,可以邀請更多頂級土肥技術專家親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的種植及土肥施用要領,并將復雜的技術原理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常識,降低農戶的理解難度,讓更多人了解新一代土肥技術帶來的益處,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戶應用土肥的技術。此外,農業有關部門要加強各地土肥推廣經驗之間的共享交流,以獲得最新最前沿的土肥技術,并在此基礎上為當地農戶提供更為專業的技術服務,從而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為了從根本上拓展土肥技術的推廣范圍,就要從農戶自身的認知出發,通過合理的舉措提高其對土肥技術的重視程度。在土肥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部門或個人需要立足農戶自身的價值認知,培養他們的實踐觀念,并通過合理的舉措使其全面理解土肥技術的優勢。此外,農業主管部門要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聯系專業技術團隊對農戶開展定期培訓,提高農戶自身的技術儲備,以便更好理解和運用土肥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土肥技術的應有作用,從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5]。
現代土肥技術在總結我國數千年農耕技術的基礎上,綜合了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病理學、農藥學、微生物學、植保學等多學科知識,以測土配方的工作手段設計最佳土肥推廣方案;利用田間數據指導土肥技術的改良與使用,充分優化農田生態,改良土壤微生物環境,提升土壤的涵養水土功能,促進作物能夠壯根粗稈。在應對極端自然災害天氣及病蟲害高發期時,大幅減少受災面積,使收成有所保障。因此,現代土肥技術的迭代更新和宣傳普及的緊迫性勢在必行,通過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持續性的集中培訓和大力推廣普及,組織宣傳隊下田間地頭開展宣教,轉變農民使用土肥技術的傳統觀念,為高質量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很多農戶蔬菜大棚的施肥并不能自由安排,而是要考慮土壤的因素。如果蔬菜大棚內的土壤酸性過高且有機質不足,需要采購專門的土壤進行替換,或者通過增施有機肥等技術進行土壤治理工作。具體技術流程如下:
土壤連作障礙治理通常選擇在夏季的7—8月進行,先清理蔬菜大棚的作物,對大棚內部衛生做好清潔,將土壤翻轉平齊。其中,土壤可施加石灰氮60 kg/667 m2,利用專業化機械設備將其翻埋至土壤。還需要做好土壤表面的處理,可選用農用保溫膜進行覆蓋,隨后開展土壤的澆水作業,當水面高度超過土壤表面3~5 cm時即可停止。2 d后,重復進行澆水作業,在此期間,用夯土將大棚周邊土壤壓實。經過夏季的高溫悶烤1個月,即可揭開蔬菜大棚的保溫膜,等待土壤濕度處于合理區間即可進行旋耕,隨后靜置3~7 d。在實際蔬菜種植前,可以減少30%的化肥量,土壤施加發酵餅肥和生物菌肥各200 kg/667 m2[6]。
如果蔬菜大棚肥料施用過量,導致土壤養分比例失調,使得蔬菜的種植出現富營養化的現象,可以通過化肥品類替代進行解決,減少傳統農業肥料使用,選擇有機肥或者生物菌肥,調整農業施肥的周期計劃。具體技術流程如下:
蔬菜大棚土壤需要提前旋翻,土壤內部需要保持疏松空隙。其中,可以施加有機肥400 kg/667 m2、復合肥30 kg/667 m2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肥2 kg/667 m2[7]。當蔬菜種植完成后,需要進行澆水工作,再澆灌液體生物菌劑260 mL/667 m2,促進蔬菜根系的快速擴張。當蔬菜大棚緩苗后即可開展追肥工作,施加尿素5 kg/667 m2、液體生物菌劑130 mL/667 m2,進行提苗工作。15~20 d內重新進行追肥工作,促進蔬菜枝葉的生長。當發現蔬菜莖部體積增大時,即可施加水溶磷鉀肥1~2次,以防止蔬菜根葉出現破損,并提高蔬菜的低溫耐受力[8]。
在實際蔬菜種植過程中,常會因為大棚內部環境封閉,加之人工噴霧,使得蔬菜大棚內部濕度較高,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病蟲害。為此,在進行噴霧工作前,農戶需要選擇較為干燥的天氣開展相關工作,選用電動彌粉機進行噴霧。具體技術流程如下:
在進行噴霧作業前,提前關閉內部的通風設施,檢查大棚表面是否出現破損,盡可能保證大棚內部空氣的封閉。結合蔬菜對應的病蟲害,選擇對應的彌粉劑,將藥劑融入日常澆水作業。進行噴霧時,先從蔬菜大棚最里端進行,搖動彌粉劑向蔬菜底部進行噴霧,緩慢向前行走,待噴完所有蔬菜后即可關閉大門,轉身離開。噴霧作業通常選擇在夜間進行,針對病蟲害做好預防工作,10~15 d/輪[9]。
通過對土肥技術的了解,可以選擇合適的肥料進行土壤改良,從根本上減少蔬菜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在化肥選擇方面,可以采用有機肥、生物菌肥以及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進行蔬菜的施肥作業,減少傳統化肥的使用,確保蔬菜大棚土壤養分比例不失衡[10]。此外,可以選用彌粉機等噴霧方式進行蔬菜的噴霧作業,減少大棚內部濕度較高而引發的病蟲害問題。通過土肥技術的應用,使蔬菜種植不受天氣、土壤等因素的限制,促使蔬菜實現全年不間斷的高效種植產出,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圖1)。

圖1 武漢地區大棚化肥農藥減量及高效栽培技術
土肥技術的全面推廣普及是一種需要借勢借力、循序漸進的普惠性工作。盡管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肥新技術的推廣普及效率,但隨著大量政策利好紅利相繼投入“三農”,土肥技術應用將邁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為此,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立足當地農業的生產現狀,制定科學完善的土肥技術推廣制度,創新推廣方式,爭取上級政策資金的扶持,在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提速的大好形勢下,加強廣大農戶對現代土肥技術的重視和認知,確保土肥技術推廣工作的深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