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琦,揭 玨,劉冬梅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心內三科,廣東 湛江 524000)
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是一種由于心肌負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暫時性缺血、缺氧的綜合征,也稱為勞力性心絞痛,多于活動后誘發,其特點是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或感覺憋悶,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曲美他嗪通過保護細胞在缺氧或缺血的情況下的能量代謝,阻止細胞內能量下降,使離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透膜的鈉 - 鉀流正常運轉得以保證,進而維持細胞內環境的穩定,達到治療效果,但起效相對較慢,通常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1]。阿托伐他汀通過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改善冠狀動脈血液循環;曲美他嗪則通過擴張冠狀動脈和減少心肌氧需求,增加心肌供血,緩解心絞痛癥狀[2]。兩藥聯合治療方案在減輕心絞痛癥狀、改善心功能及預防心腦血管事件方面顯示出良好的臨床效果。然而,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聯合治療的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基于此,選取60 例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設立本研究,旨在分析兩藥聯合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收治的60 例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分兩組,各30 例。對照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18、12 例;年齡38~87 歲,平均(58.25±1.25)歲;合并高血壓15 例,合并糖尿病4 例。觀察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17、13 例;年齡32~81 歲,平均(57.58±1.35)歲;合并高血壓16 例,合并糖尿病3 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納入標準:①符合《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3]中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的診斷標準;②經心電圖檢查有相應ST 段改變;③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絞痛或典型的胸痛癥狀;④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4]心功能分級Ⅱ ~ Ⅳ級。排除標準:①合并心包炎;②合并肺心病;③合并心力衰竭;④對本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⑤伴有腫瘤疾病。湛江中心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針對本研究方案、用藥方式等設計嚴格審核并批準,患者及家屬對研究中用藥及其不良反應相關等相關情況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20 mg/ 次鹽酸曲美他嗪片(山西仟源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233,規格:20 mg/片),3 次/d。基于上述基礎上,觀察組予以20 mg/次阿托伐他汀鈣片(杭州民生濱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751,規格:20 mg/片),1次/d,均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根據《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3]中標準評估患者治療后效果,分為顯效(心絞痛癥狀改善程度>80%,心電圖檢查正常)、有效(50%<心絞痛癥狀改善程度≤ 80%,心電圖缺血性ST 段升高>1.0 mm)、無效(心絞痛癥狀改善程度≤ 50%,心電圖ST 段升高≤ 1.0 mm),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脂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3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血脂分析儀(湖南海源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172400181,型號:QR201)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③心功能指標:以心電圖儀(北京谷山豐生物醫學技術有限公司,京械注準20222070212,型號:CV1200)檢測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④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心動過速、失眠、嘔吐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治療效果及心動過速、失眠、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血脂及心功能指標)經S-W 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3.33%對比93.33%),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LDL-C、TG、TC 更低,HDL-C 更高,且觀察組上述指標變化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三酰甘油;TC: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例數LDL-C TG TC HDL-C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02.84±0.561.82±0.50*2.60±0.421.85±0.56*4.39±1.203.15±0.67*0.80±0.211.29±0.24*觀察組302.88±0.511.50±0.23*2.45±0.421.31±0.30*4.40±1.122.20±0.18*0.75±0.221.86±0.28*t 值0.2893.1851.3835.6560.0337.5000.9008.466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 更高,LVESD、LVEDD 更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變化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組別例數LVEF(%)LVESD(mm)LVEDD(mm)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035.60±2.6240.57±2.16*50.25±1.3545.65±2.19*61.61±2.7751.18±2.39*觀察組3035.47±2.5446.88±3.19*50.30±1.3040.50±2.23*61.50±2.6345.62±2.22*t 值0.1958.9710.7319.0250.1589.336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心動過速、失眠、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3.33%對比6.67%)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臟疾病,穩定性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病因包括動脈硬化、血栓等;其中,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動脈粥樣硬化,即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和堵塞,使心臟供血不足。同時,當斑塊破裂或破碎時,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會在斑塊破裂處聚集形成血栓,進一步堵塞血管,導致心絞痛發作。藥物是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的首選方法之一,曲美他嗪是一種常用的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的藥物,其通過擴張冠狀動脈和降低心臟負荷來緩解心絞痛發作;然而,曲美他嗪作為單一治療具有一定局限性,通常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5]。
阿托伐他汀是一種常用的降脂藥物,被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中,該藥物通過抑制3-羥基-3-甲基戊二酸還原酶(HMG-CoA 還原酶)的活性,從而阻斷膽固醇的合成途徑,降低血液中的LDL-C 水平,從而減少動脈壁上的膽固醇沉積,減緩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此外,阿托伐他汀還能提高HDL-C 水平,其能夠從組織和動脈壁中清除多余的膽固醇,防止其在血管內形成沉積物,從而進一步保護心血管系統。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的聯合使用能夠同時改善血脂和心功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臨床療效[6]。分析兩組治療效果及血脂指標變化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血清HDL-C水平更高,血清LDL-C、TG、TC 水平均更低,提示在曲美他嗪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調節患者血脂指標。
LVEF 是衡量左心室泵血功能的指標,表示每次心臟收縮時左心室將血液泵出的百分比,如果LVEF 低于正常水平,可能意味著心肌收縮力減弱或左心室功能受損。LVESD、LVEDD 是評估左心室收縮功能的重要指標,代表心臟收縮期與舒張期的左室內徑,其值異常增大可能意味著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心臟泵血能力減弱[7-8]。通過分析兩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發現,治療后觀察組LVEF更高,LVESD、LVEDD 水平更低,提示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分析其原因,曲美他嗪主要通過抑制鈣離子進入心肌細胞,從而減小心肌收縮力和心臟的負荷,降低心臟的耗氧量;阿托伐他汀通過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斑塊的形成,從而改善心肌的供血情況,減輕心絞痛的發作,改善心功能;此外,阿托伐他汀可以通過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減輕氧化應激對心肌的損害,恢復心功能,兩藥聯合應用,改善患者心功能[9-10]。
阿托伐他汀與曲美他嗪的藥代動力學特點使其有較好的安全性,藥物在體內的停留時間相對較短,減少了長時間的累積作用和毒性;同時,兩種藥物的代謝主要通過肝進行,對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影響較小,因此安全性較高[11]。通過分析兩組安全性結果發現,兩組患者心動過速、失眠、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說明在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的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安全性良好。
綜上,在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的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調節血脂指標,改善心功能,且相關不良反應發生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