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朱逸慧|文

聚焦擴大內需基點,堅持不懈開辟擴大應用新空間,這是許多有色金屬品種遇到的發展難題。
9月13日,蘋果公司在官宣新品時,“鈦金屬”成為其主要宣傳亮點。據蘋果公司介紹,金屬鈦的使用將使iPhone 15 Pro重量比前代減輕18克,同時還將帶來防滑性能和觸感改善、劃痕不明顯、耐指紋性提高等明顯優勢。雖然此次蘋果新品發布會帶來了諸多爭議,但大張旗鼓宣稱鈦金屬用于3C產品,蘋果卻為首家。
有趣的是,在蘋果創新不足的爭議之下,鮮少有針對鈦金屬使用的質疑。另有消息稱,華為、三星等公司在相關3C產品中也將使用鈦合金。可以說,這是講好“鈦”故事,打響了“鈦”走向3C應用的“第一槍”。
針對材料講故事,材料本身的特質很難夸大或虛假宣傳,這是故事可信度高的核心原因。要想擴大新應用,走入新市場,不妨在講述材料故事上做文章。
競爭始終是市場主旋律,尤其在蓬勃發展的新產業,任何金屬品種都想在這新能源“藍海”占據一方天地,而想要贏得先機,就必須重視“講好材料故事”的重要性。
“雙碳”目標驅動下,新能源產業迸發出巨大機遇。在汽車輕量化領域,鋁合金大展身手,以其輕、薄、穩定的優異性能助力汽車減重,已成為汽車車身的主力市場;在電池領域,鋰電發展速度迅猛讓人驚嘆,無論是產業鏈前端搶礦、碳酸鋰價格波動、鋰電新應用新技術,都展現了市場對產業的極高熱情。
前有開疆拓土,后有虎視眈眈。鋁合金成為新能源市場主力軍的同時,也需要和其他金屬品種合作,彼此“取長補短”,達到更優異的性能。在今年的國際鋁工業展上,記者觀察到,參展的鎂企業明顯增多,展出的輕量化車身和零部件與往年使用全鋁相比,開始強調“使用了多種金屬品種的合金材料”,因此達到了“更輕更強”的目標。
在電池領域,鈉離子電池研發及應用不斷深入,鎂離子電池研究如火如荼,他們強調自身優于鋰電池的資源、成本、安全等優勢,雖未成為市場主流,但激烈競爭之下,“內卷”的儲能電池市場必將為用戶提供最優選擇。
已有市場求增量,未有市場求新局。我們鼓勵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多講述材料故事,拿出更新的材料,占領更新的市場,讓所有人認識到有色金屬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