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順莉
國有企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資產,同時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產業的經營和發展對于與國家利益、社會穩定、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也都存在著莫大的關聯。而國有企業的財務內控對于國有企業的正常經營和持續發展而言意義重大,本文將圍繞著國有企業財務內控展開探討,并討論全面預算管理的在企業財務內控中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實際應用策略,并思考提高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水平提高的路徑。
財務內控與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財務內控概述 財務內控顧名思義指的是企業在財務方面針對內部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它是企業為了保護自身的資產,確保經營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升經營效率,并確保資金運動符合法律法規而采取的一種措施。財務內控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資產清單記錄、安全措施和審計追蹤等一系列措施對企業的資產進行保護,確保企業資產不會遭到損失、濫用和盜竊。其次,通過適當的財務管理和監控機制來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提高,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最后,財務內控也是確保財務報告合法性和合規性,防止賄賂腐敗現象的發生。
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首先,預算編制,它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全面預算管理的起點,涵蓋了確立企業財務目標和策略,制定涵蓋各個層面和多個部門的預算編制等。其次,預算執行,它是確保預算編制內容在企業中全面落實和執行的過程,也是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切實有效的關鍵環節。其中通常涉及資源分配、授權、績效管理和監控等多個方面的工作。最后,預算監督,通常指的是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控和評估,確保企業的實際支出與預算計劃本身的一致性。
在財務內控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優勢
是幫助財務內控進行良好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風險評估層面的作用。全面預算管理在預算定制階段通常包含著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和評估,以及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的預測。通過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財務目標的可能存在的風險,加深企業對財務風險的認識。而這些有關風險的一系列內容和信息都可以作為企業財務內控的依據,促進企業財務內控水平的提升,并幫助企業提前建立好針對風險的防范措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是提高資源分配和使用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財務內控作為針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控制手段,有著確保資源正當使用,避免不當支出和挪用的重要任務。而全面預算管理在資源分配和使用方面也有著相當重要意義。全面預算管理在應用的過程中,不僅會涉及資源的規劃、分配和使用,而且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發展預測能力,它能夠為財務內控提供一個良好的財務監督和管理框架,通過預算編制和預算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企業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源頭上減少財務內控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幫助財務內控更好地辨識企業內部可能存在的財務漏洞和財務風險。
是企業進行財務內控決策時的重要依據 全面預算管理對于財務內控決策有著相當重要的輔助作用,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在進行預算編制的同時,往往也包含著對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態的評估,能夠為企業財務內控提供一系列的相關信息。另一方面,預算執行的過程和監督階段所產生的財務報告和內部審計結果同樣也能夠被應用在財務內控決策中。
是促進績效管理和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 激勵機制和獎懲機制是財務內控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內容之一,圍繞著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制定一系列的績效目標和獎懲機制是企業財務內控在相關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但如何確保績效管理機制和獎懲機制的有效性,使其成為促進企業目標實現的推動力,一直以來都是財務內控的難點之一。而全面預算管理在績效管理和激勵措施中的應用,能夠為績效管理和獎懲機制提供更加科學、更加符合企業現狀和發展需求的指標,確保績效管理能夠充分發揮其激勵作用,促進企業內部團結合作。
當前全面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財務控制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尚不完善 國有企業往往具備著規模大、員工多、設計業務廣泛和內部組織構架復雜的特征,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體系的構架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從另一方面來講,國有企業存續時間長,發展歷程長,內部控制體系存在著相對守舊刻板的問題。而近些年來社會發展節奏不斷加快,新興事物層出不窮,企業管理規范化要求越來越高,而國有企業的內控體系無論是在發展速度上還是自我的優化和完善上都相對比較緩慢,從而導致國有企業內控體系過時,不能良好地適應國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且直接導致了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善。而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善投射到財務內控上,就很容易出現財務內控失靈的問題。一是財務內控的全面性缺失,不能良好地對國有企業相對復雜的組織構架進行控制。二是有效性的確實,財務內控在國有企業新業務和領域的監督和控制手段缺失,很難對相關領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三是伴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在資源分配上也逐漸出現了失調的問題,無法實現更加科學的預算規劃和資金控制。
國有企業預算編制存在問題 首先,國有企業作為國家和人民的重要財產,不僅承擔著盈利責任,同時也承擔著至關重要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服務責任,這就導致國有企業有時不能完全以盈利為導向,進一步增加了國有企業預算編制的困難性和不確定性。其次,國有企業預算編制有時存在約束過強,剛性過高的問題,預算編制并不具備調整空間和創新空間,不能良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從而有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最后,少數國有企業對時代需求和自身發展的認識不夠客觀,存在著目標和績效測量不合理的現象,具體而言就是有時目標過于寬泛模糊,可行性差,且難以量化和評估。
國有企業無法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全面應用 首先,預算編制過程中的強制力較差,不能對部分部門產生嚴格的約束,不能在某些部門中建立起良好的預算管理意識,從而導致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效果不佳。其次,部分國有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存在著管下不管上的問題,一方面影響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效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最后,國有企業的動員工作沒有充分到位,全面預算管理并非企業管理層和財務內控部門的事,而是事關國有企業的每一個人,需要國有企業每一個部門共同參與并聯合實施,才能真正地取得最佳效果。部分國有企業的宣講和教育工作并不到位,導致許多部門和員工缺乏預算管理意識,從而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的效果無法真正地發揮出來。
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財務內控中的應用策略
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內控之間的深度融合 要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內的良好應用,就必須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內控管理之間的深度融合,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內控在目標上高度一致,在運行中相互支持,在信息上相互共享,在內容上相互補充的良性局面。在具體措施上,國有企業首先要建立統一的框架和標準,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內控的有機結合,特別是在財務目標設定、資源分配和風險管理三個方面,必須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內控在工作目標上一致,在工作內容上相互協調,避免兩者之間發生重復或者存在管理空白。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數據信息共享體系,建立基于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內控體系結合基礎上的數據信息處理樞紐,除了確保兩者之間切實有效的高效溝通以外,也要確保能夠和國有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通暢。既要能夠高效地收集和整理數據,又要能夠及時地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持。最后,要圍繞著全面預算管理對內部控制措施進行強化,確立預算編制流程和審批機制,并通過財務內控來加強預算編制的強制力,同時財務內控也應當作為全面預算管理的調整工具來使用。
推進預算科學編制和智慧財務應用 首先,要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以數據驅動為主要手段,即進行預算編制時要充分考慮歷史數據和市場數據,減少人為主觀因素在預算編制中的影響,從而提升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其次,可以嘗試參與式預算,在制定預算的過程中引導各個部門參與其中并積極合作,從各部門管理者和員工中了解相關部門的發展規劃和切實需求,通過參與式的預算能夠讓預算編制更加準確合理,同時增加預算的可操作性。最后,要做好整體預算管理,通過將預算編制與企業績效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為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提供良好動力,并推動國有企業戰略目標的進一步實現。
加強預算執行和審計能力 首先,國有企業要建立明確的預算執行責任體系,充分明確各級管理者和部門在預算管理執行過程中的責任和權力,并制定相應的制度確保責任和權利能夠得到保障并良好落實。其次,要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和評估工作,國有企業要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周期性地對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的效果進行審查,以發現執行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和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處理或是預算調整,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執行。在加強審計能力方面,國有企業可以采用內部審計能力和外部審計能力共同使用的方式,通過內部審計來發現國有企業財務內控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問題的原因進行改進和優化,不斷地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而通過外部審計不僅能夠強化對預算執行的監督和驗證,也能對內部審計形成威懾和制約,確保內部審計工作能夠良好、獨立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的進行。最后,國有企業也要進一步推動企業內的信息化建設,強化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的引進力度,并讓信息技術也充分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和監督中去,提升預算數據的準確性,并第一時間進行全面的記錄和報告,強化國有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控制上的反應能力。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進行良好財務內控,實現合理資源分配,促進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企業在應用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內控的有機結合,將全面預算管理切實運用到財務內控中去,并確保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國有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作者單位:湖北交投高速公路運營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