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晉 剛,鄭 昆
(1.煙臺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5;2.中興協力(山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教研部 山東 濟南 250000)
“新工科”建設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創新人才戰略,實現從學科導向轉化需求導向的重要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征程的戰略使命和歷史責任。在新工科視域下,以“賽教融合”為代表的實踐教學研究成為推動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有效手段。
作為“四新”建設的重要組成,圍繞如何推進專業建設、學科建設以及課程建設等方面,相關部門及機構在新工科建設中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及案例研究[1-2]?!百惤倘诤稀敝荚趯W科競賽納入高校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利用學科競賽資源引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轉化,學生通過參與學科競賽的過程及經驗提升自身創新能力與競爭力,打造師生虛與實、教與學的互通共升[3]。
目前,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方面,重點探索如何突破傳統思維,結合學科、專業及地域等特點形成新理論、新工具和新能力,如何真正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教融合”的協同教育理念[4-5];在教學改革研究方面,主要研究如何打造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構建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并將各專業相關的學科競賽融入開放創新的教學內容中,同時,依托新媒體教學手段將新穎的課程體系與知識模塊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展現[6];在人才培養研究方面,重點研究如何構建合理的管理體系,建立“賽教融合”下的多重評價標準,健全競賽激勵機制,如何提升競賽育人效果,進而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融、工程素養與創新能力螺旋上升的人才培育效果[7]。鑒于近年來“賽教融合”理念研究的不斷推進,本文借助CiteSpace工具重點對我國新工科建設領域的“賽教融合”相關研究熱點、演進方向與未來趨勢進行梳理,以期為深化新工科路徑建設提供參考。
在CNKI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總庫中,以“新工科賽教融合”為檢索詞,時間節點設置為2013 年1 月―2023 年8 月,剔除無關文獻數據后,共檢索到有效期刊文獻311 篇,以Refworks 格式導出后進行保存。
研究組利用文獻計量分析軟件CiteSpace(6.2.R4.64-bit 版本)對檢索到的“新工科賽教融合”關鍵詞進行分析,提取文獻主題詞后生成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當前的研究熱點分布情況。通過統計關鍵詞頻次、中介中心性及關鍵詞突現強度,對我國當前新工科視域下賽教融合研究的演進情況及新興趨勢進行分析。
研究組通過對2013―2023 年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統計,繪制出近10 年該領域的年度發文數量柱狀圖,如圖1 所示。從發文數量隨年代變化情況來看,新工科“賽教融合”相關研究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從2019 年開始,發文量開始大幅提升,近5 年來保持較高的熱度,2022 年達到95 篇。從2016 年新工科建設理念提出后,高校進行了一系列深層次變革,“賽教融合”這一理念和模式在新工科建設中不斷深化發展。
圖1 2013―2023 年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文獻時間分布
運行CiteSpace,將時間切片設置為1 年,閾值設定為30,獲得節點數為262,連線數為472,密度為0.0138 的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如圖2(p3)所示。從圖2 可以看出,圍繞“賽教融合”這一關鍵詞,教學模式、產教融合、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等具有緊密的關聯關系。圍繞這些研究層面,相關機構和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
圖2 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對圖2 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中的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形成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統計表(見表1)。
表1 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統計表
從表1 中關鍵詞的首現年份來看,早在新工科理念提出之前相關研究機構就已經在探索“賽教融合”的教學理念。伴隨著新工科理念的誕生,產教融合、以賽促學的教育教學理念相繼提出并深化。如表1 所示,關鍵詞“教學改革、人才培養、以賽促教、技能大賽、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以賽促學”的中介中心性均>0.1,說明這些節點的作用最強,目前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多圍繞這些方面展開。
通過CiteSpace 軟件對關鍵詞進行突現性分析,以突發強度為序生成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關鍵詞突現圖(見圖3)。在圖3 中,關鍵詞突現開始至結束用黑色橫線標記,表征該關鍵詞的重要程度和被關注度。分析發現,排行前20 的節點中突發強度最大的關鍵詞是“技能競賽”,強度值為2.68,突發持續時間為2015―2018 年,突發強度最小的關鍵詞是“課程改革”,強度值為0.67,突發持續時間為2019―2021 年。近年來,突發強度較大的關鍵詞為“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關鍵詞的突現周期在2 年以內,表明了在未來新工科“賽教融合”的研究中,結合思政元素并深入融合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和新時代的精神追求進行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將是重點與熱點。
圖3 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關鍵詞突現圖
為進一步表征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中主題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研究組采用CiteSpace 軟件進行了關鍵詞時區圖繪制。如圖4(p4)所示,結合時區圖,可以將國內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的發展脈絡劃分為三個階段:
圖4 新工科“賽教融合”研究領域關鍵詞時區圖
早期階段(2013―2017 年):這一時期的關鍵詞主要有賽教融合、技能大賽、教學模式、教學改革、人才培養、以賽促教、高職院校等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在早期階段,“賽教融合”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傳統工科知識體系架構之下,高校多結合自身學科情況對學科競賽進行分類管理。
中期階段(2018―2020 年):這一時期的關鍵詞主要有新工科、創新創業、產教融合、實踐教學、校企合作等。伴隨著新工科概念的提出,新興交叉學科專業不斷涌現,“賽教融合”模式從傳統學科更多地走向交叉學科,形成了面向新工科視域下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和全要素升級改造的新格局。
后期階段(2021 年至今):這一時期的關鍵詞主要有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創新精神、課程開發、工程訓練、鄉村振興、教學生態等。隨著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這一時期的“賽教融合”更多地融入了思政元素,教學生態體系日益完善,朝著以思政教育為引領,多學科全方位全速建設的新格局發展。
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國內“賽教融合”領域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研究、教學與課堂改革研究以及人才培養及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的研究。未來在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依托“賽教融合”手段的新工科建設還需不斷探索。一方面,各類學科競賽活動管理辦法的制訂需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使得賽事與學科分類能有效銜接。另一方面,需進一步優化制訂合理、完善的學科競賽激勵機制,對指導教師、學生的考核依據、量化標準及質量評價更加多元化、精細化,在競賽活動中切實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