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七絕選本為中心的考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理論
(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715)
江戶后期詩壇,為了對抗蘐園古文辭派的因明學唐的偽唐詩,宋詩派領袖人物山本北山(1752—1812)提出宋詩清新的主張,倡導因宋學唐。宋三大家楊萬里、范成大和陸游被北山選定為宋詩清新的代表,引領了當時的宋詩風潮。北山帶領弟子,展開了以三大家詩選為中心的系列宋詩選本的編選校刊工作,校勘翻刻清本與重新編選并重,并與書肆發行形成了良性互動。北山作序、弟子校勘編選、書肆推廣的模式,有力推動了江戶后期詩壇的宋詩興盛。以此編選模式,19 世紀的前十年間連續刊行了《陸放翁詩鈔》(1801)、《宋三大家絕句》(1803)、《范石湖詩鈔》(1804)、《江湖詩鈔》(1804)、《楊誠齋詩鈔》(1808)、《宋三大家律詩》(1811)等三大家系列詩選。
以上諸選本中,《宋三大家絕句》的刊行影響最大,是江戶詩壇宋詩接受的標志性事件。《宋三大家絕句》開啟了以清新為詩學取向的宋詩七絕編選風潮,在唐宋詩之爭的進程中,將本受貶抑的宋詩推到了與唐詩雙峰并峙的地位和高度。

南宋四大家曰范、楊、尤、陸,或曰范、楊、蕭、陸。尤、蕭有出入焉,范、楊、陸則不移,公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標志性事件的引領人物不是編選者大窪詩佛和山本綠陰,而是作序的山本北山。在北山的影響下,詩佛、綠陰的編選了此書。北山序前半已見前引,后半云:

《宋三大家絕句》刊行之前兩年的享和元年(1801)春,大窪詩佛、山本綠陰以及北山的另一弟

《宋三大家絕句》傳播甚廣,影響甚大,直接帶動了江戶詩壇的三家詩選的續編熱潮。《宋三大家絕句》續編名為《三家妙絕》,為市河寬齋(1749—1820)編選;續續編名為《廣三大家絕句》,為菊池五山(1769—1852)、大窪詩佛編選。此外,菅原老山(1788—1852),梁川星巖(1789—1858)同輯三家律詩為《宋三大家律詩》。由此可見,北山所提之“宋三大家”名號,已成為江戶詩壇之習稱。

《三家妙絕》未注明刊行年,大窪詩佛序、菊池五山和柏木如亭跋均作于文化四年(1807)春,刊
作序者大窪詩佛,乃北山和寬齋的共同弟子、《宋三大家絕句》的編選者之一。其序云:

市河寬齋編選的《三家妙絕》問世五年后的文化九年(1812),《宋三大家絕句》續續編《廣三大家絕句》刊行;同年,佐羽淡齋(1772—1825)箋解的《宋三大家絕句箋解》刊行。三家絕句持續三編刊刻,且《宋三大家絕句》還出現了箋解之作,無疑大大推動了三大家詩接受的縱深發展。《廣三大家絕句》的編選者為大窪詩佛和菊池五山。卷首為寬齋序,次為編選者詩佛、五山自序,編選二人乃寬齋學生,這與北山倡導的宋詩編刊模式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廣三大家絕句》寬齋序言作于文化九年(1812)重陽后三日(九月十二日),而就在此年的五月十八日,北山已駕鶴西去。北山謝世后,寬齋作序弟子編選三家詩的這一編刊模式,完全承續北山,這抑或顯示了江戶宋詩學另一領袖寬齋的文學擔當意識。此次編選亦依前二編之例,各選三家七絕百首,且與前二編不重復。
市河寬齋在序言中對三大家絕句的三次編選進行了總結,其云:

詩佛和五山的自序云:
癸亥歲,行與綠陰相謀,鐫范、楊、陸三家絕句,每家百篇,詩合三百,北翁序之。遠近爭購,家有其書。李家唐詩殆幾于亡。丁卯歲,寬翁再纂《三家妙絕》,采拾其遺,使行序之,桐孫暨如亭跋之。又為詩三百,篇什既富,亦可以止矣。行、桐孫兩人猶不知饜,共搜遺之又遺者,更錄詩三百,名曰《廣三家絕句》。但急二人自序回顧了三大家絕句前兩編的編撰歷程和編選意圖。二人輕松自得的語調,昭示著宋詩學倡導的成功。學宋詩的門徑已經完全確立:“初學新進宜毋辭,而與鄉黨鄰里受讀之。”三大家絕句,已經成為學詩者之階梯,二人更希望以此擴展到鄰里鄉黨,從而達到三大家詩的普及。

附帶說明一下,除了上述兩部三大家七絕詩選之外,寬齋尚有《陸詩考實》《陸詩意注》等陸詩注本,二注本已經由單純的編選深入到了考注,顯示了江戶詩壇三家詩歌接受的深度拓展,是江戶宋詩接受的重要環節,但二注本在寬齋生前并未刊行,故對江戶宋詩潮流的影響有限,茲不展開。
三大家絕句選本風行江戶詩壇,亦帶動了宋詩絕句選本的連續編選。其中,寬齋弟子、大窪詩佛同窗好友柏木如亭可為代表。正是在《宋三大家絕句》《三家妙絕》的直接影響下,柏木如亭編選了《宋詩清絕》,于文化十年(1813)刊行。卷首依次為秦鼎序、如亭自序;卷末為桑原苾堂跋。自序中,如亭對《宋詩清絕》的選詩緣起、選本來源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序言開篇即明確了選本之來源為清朝曹庭棟所編之《宋百家詩存》。如亭云其所選“為七言絕句可意者三百首”,實際選詩94 家299 首。如亭明言此選本就是受到《宋三大家絕句》《三家妙絕》之影響,前書的編選者大窪詩佛為如亭同窗好友,二人同受學于市河寬齋;后書的編選者市河寬齋則是如亭的老師,如亭還曾為此書作跋。故如亭“恒以此二選本載行笥,到處說詩,為糊口之助不少”,言語中除了展現出如亭對老師、好友所編之書的推崇之外,“到處說詩”亦可見出二選本廣為流傳過程中的深層接受。《宋百家詩存》未選錄三大家之詩,如亭《宋詩清絕》以此亦巧妙避開了已有連續編選的三大家絕句,如亭的編選目的顯然是由三大家絕句擴展到整個宋代絕句:“二選則就范、楊、陸集中采各百首,茲則就曹氏選中采三百首于數十家。”如亭此序作于文化八年(辛未,1811),其時大窪詩佛、菊池五山編選之《廣三大家絕句》尚未刊行(1812 年刊行),故序中未及。
如亭受業于寬齋,躋身江湖社四才子,曾被寬齋夸贊為“江湖社”的“社中翹楚”。《宋詩清絕》入選之詩,如亭遵循了北山、寬齋以及詩佛等一直以來堅持的“清新”原則:“今吾選《清絕》,江湖閑適之作居多者,固山人家分內事耳。非謂自能另出手眼而傳其人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理不得不然。”如亭選詩,選錄10 首以上者有8 家,依次為:姜夔(16 首)、葉茵(14 首)、朱繼芳(13 首)、曹勛(12首)、俞桂(10 首)、陳藻(10 首)、何應龍(10 首)、周

如亭冠之書名的“清絕”,意為清新性靈之絕妙絕句。“清絕”一詞,是如亭對北山、寬齋以三大家七絕選本為載體的清新性靈詩學導向的精要概括,《宋詩清絕》正是承此導向而來。基于此,如亭在《宋詩清絕》完成之后,又開始了《續宋詩清絕》的編選工作。惜乎續編直到如亭去世(1819)二十七年后的弘化三年(1846)才得以刊行。續編卷首為菊池五山序,卷末為辻元崧庵(1777—1857)跋。五山序云:
人生一世,不出閑忙二途耳。身心兩忙,滔滔皆是。身忙而心閑者,達人所為,其或謂我有之,率皆矯誣。身閑而心忙者,世多周子,移文不絕,面目可憎,吾且唾之。必也身與心閑,行云流水,性行如一,我愛之欽之。余半生取友,獨于如亭山人。觀之山人,初仕為木工,一旦脫然,棄而為詩人,閑可以飫,猶且以荏土(筆者注:即江戶,今東京)為鬧熱之境。玄游京師,山明水媚,日供吟詠,以了其閑,死而葬于東山。所謂青山埋白骨者,獨山人有焉。山

崧翁即辻元崧庵,為江戶后期幕府醫官,雅好漢詩,為北山弟子,曾參與北山主導的《宋詩語》《宋詩礎》《楊誠齋詩鈔》等的校勘編撰。辛丑為天保十二年(1841),此年嘉平月(十二月)前,如亭摯友五山和崧庵就開始籌措刊刻此書。序言中交代了刊刻緣起,如亭去世“二紀”(實為二十二年),子孫嗣業為木工,無力刊刻其遺稿,五山謀諸崧庵,合力促成此遺稿的刊行。崧庵在跋語中亦呼應了此事:

此序雖未寫明作序時間,但從其中“山人既沒三十余年”可知,當寫于此本刊行前不久,如亭歿距此書刊行,實為二十七年,未及三十年。序跋均從如亭的性行談起,五山贊其“身與心閑,行云流水,性行如一”,然后說到其不凡之經歷:“觀之山人,初仕為木工,一旦脫然,棄而為詩人,閑可以飫,猶且以荏土為鬧熱之境。玄游京師,山明水媚,日供吟詠,以了其閑。”繼而說到詩如其人、所選《宋詩清絕》正續二卷亦如其人:“山人詩固清絕,有集傳世。且纂宋人絕句正續二卷,以資其清。既讀其集,又讀其選,精神煥發,如山人倏然而出矣。”崧庵則簡括之其“為人孤介奇拔,特耽吟詠,又好山水,中歲浪游信、越之間。”五山特意點出了人之清、詩之清,進而到《宋詩清絕》選詩之清,此即是崧庵所云之“山人好尚”所在了。

宋詩絕句的編選,由《宋三大家絕句》發端,繼之以《三家妙絕》《廣三大家絕句》的持續編選,展現了江戶詩壇由“因明學唐”到“專尚宋詩”的趣向轉變。三大家絕句,成為宋詩清新的代表。繼而發展到整個宋代清新絕句之編選 《宋詩清絕》《續宋詩清絕》,雖選詩多局限于晚宋江湖詩人,詩學取法由三大家之高峻轉向江湖派之纖弱,但仍然承載著北山倡導的清新性靈的詩學取向,由是形成了江戶詩壇的清新宋詩絕句的編選風潮。特別的是,三大家七絕編選盛行,還帶動了一批宗唐或唐宋兼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