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建欣 易靜 胡紅曉 邵彥坤 譚世芬 蘆麗娟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學習中心”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這對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轉型提供了發展導向和建設思路。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圖書館轉型和未來學習中心建設之間的相通性和異質性,對雙方的共建共贏路徑進行了分析,期望這些分析能為高校圖書館的智慧化進程提供理論參考,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作為未來學習中心核心建設者的關鍵作用。
關鍵詞:未來學習中心;圖書館轉型;智慧圖書館
1?概述
在2021年底的“繼承與創新:大學圖書館現代化新征程”學術研討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未來學習中心”的重要任務[1],鼓勵高校以圖書館為基礎,試驗性地建設一批未來學習中心,并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創新性改革,以此探索新時代下的育人新模式。2023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點》中又明確提出,利用新一代先進技術,推進未來學習中心試點,發揮高校圖書館自身優勢,優化組合各類學習資源等,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2]。新時代教育發展大勢和政策導向為打造“未來學習中心”為理念引導下的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新一輪的機遇。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未來學習中心不只是一個面向未來的創新性教育模式,它也代表了高校圖書館建設的新方向。未來學習中心致力于通過文獻資源的整合、空間流程的重塑、智慧學習空間的構建,鼓勵團隊式、協作式和主題式的學習探索[3]。未來學習中心期望將高校圖書館轉變成為學校的信息服務中心、學生學習中心以及教學支持中心[1]。這說明,新時代背景下,未來學習中心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戰略發展目標。基于此,圖書館應當積極地尋找和研究如何通過轉型和智慧化的發展,以實現與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的有機結合和共振。圖書館要想持續生存和發展,不僅需要不斷滿足讀者的學習和成長需求(以人為本),還需要順應時代要求滿足社會發展的各種需要。
2?未來學習中心建設與高校圖書館轉型之間的相通性
未來學習中心的建設與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在多個層面都呈現出相通性。它們的發展愿景都是為了滿足新時代背景下新一輪教育教學的改革需求,旨在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以及加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通過對兩者進行比較研究可以發現,二者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相似性。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未來學習中心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構建未來學習中心的過程中,高校期望過整合文獻資源、再造空間流程來促使圖書館成為信息服務中心、學生學習中心、教學支持中心三合一的智慧化學習環境,以此鼓勵學生探索團隊式、協作式、主題式的學習方式來改革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完成新時代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3]。這體現了未來學習中心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高度重視,并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分享信息、進行交流互動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圖書館在其轉型過程中,也高度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確保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期望通過提供更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服務來滿足學生的信息獲取和知識學習方面的需求。
第二,數字化的轉型和創新。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徐強在“面向教育4.0的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學生沙龍會議上強調,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將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來進行探索和創新來滿足未來教育的需求。而高校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需要通過智能技術將人與書、人與人、館與館進行有機的鏈接,建立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知識服務,以滿足學生在數字化時代的學習需求。
第三,空間的重塑。未來學習中心的建設強調了對空間流程的重新設計,通過智慧化的學習空間來改革人才培養方式。而高校圖書館也期望通過空間再造來重新設計和規劃圖書館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劃分,為學生提供更為舒適、便捷的學習環境。
第四,服務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未來學習中心旨在為學生提供更為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和思路。而高校圖書館也致力于提供開放、包容的學習資源和服務,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第五,團隊合作與協作交流。未來學習中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能夠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對資源的需求,同時還為師生提供多種信息服務。未來學習中心倡導主客體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和交流關系。而高校圖書館也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合作與交流的場所和平臺,以促進他們之間的學術交流和知識分享。此外,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和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也需要對外合作和交流,通過與其他機構、組織或其他學校的互相學習和經驗分享中,獲取不一樣的思路和想法來促進共同的發展。
3?未來學習中心建設與高校圖書館轉型之間的異質性
未來學習中心建設與高校圖書館轉型之間存在異質性,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服務受眾、資源配置、學科的專業性、參與度和互動性以及個性化和差異化服務等多個方面具有各自獨特的特性和焦點。
第一,未來學習中心主要面向學生,旨在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開放和自由的學習環境,并激勵學生去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而高校圖書館是面向全校師生,其轉型目標是提供更為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來滿足來自不同學科的師生的學術學習需求。此外,未來學習中心建設還強調了學習與生活的融合,鼓勵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不斷學習和進步。而高校圖書館則更傾向于提供文豐富的獻資源和信息服務。
第二,未來學習中心鼓勵學生采納各種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等,并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和豐富的學習資源。而高校圖書館則更傾向于提供各種資源的檢索和服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選擇資源和服務。
第三,未來學習中心在設計上就是以“學”為核心,更注重學科專業性,會通過針對不同學科領域設立專門的學習區域和資源庫來提供更為專業的學習資源和課程,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來完成高質量的教學。而高校圖書館則更注重綜合性,旨在提供更為全面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服務來滿足不同學科背景和學術需求。
第四,未來學習中心更加重視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包括教師對學生行為模式的觀察和理解程度、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參與情況和互動程度等。因此,未來學習中心在建設過程中會融合這個因素,設置不同的互動學習區域和活動場所。而高校圖書館依據自身特點,在轉型過程中會創建不同的互動空間或服務來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需求,但整體上更為傾向提供一個安靜、專注的學習環境,當然也會提供交流活動、學術講座等形式的特色空間來增強用戶的互動性。
第五,未來學習中心會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通過數據分析和智能推薦等技術手段來為其提供定制化的學習方案和指導。而高校圖書館則更注重提供具有普及性的服務,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
4?未來學習中心建設與高校圖書館轉型共建共贏路徑分析
4.1?搭建多源數據的知識服務中心
未來學習中心和高校圖書館都在探索從傳統的借閱服務向更全面的信息服務轉變。未來學習中心需要圖書館加強文化信息服務功能,其資源建設內容不僅要包括傳統的文獻資源,如期刊、論文、專利等,還需要涵蓋社交媒體、網絡論壇、博客等網絡資源,以及視頻、音頻、圖片等各種格式的多媒體資源,以更加全面和多樣化的知識服務來滿足學習者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應該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建立數字化資源庫,將文獻資源、網絡資源、多媒體資源進行處理和分析實現數字化存儲和管理,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和遠程訪問。同時加強信息素養培訓、學術咨詢、研究支持等服務,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以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
4.2?構建多樣化的學習空間場景
為更好地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高校圖書館應當努力突破傳統的以借閱為中心的模式,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再造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舒適便利、動靜結合的多功能學習空間,比如以安靜為主的閱覽學習區和個人自習室的安靜學習區;以主題式團隊學習、問題式導向教學為核心的半開放、開放式小團體討論區、小組研討間,以支撐各類學術交流、中大型社團活動空間、培訓講座報告廳等不同功能需求的多元學習大空間,使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學生心之所向的學習場所。同時,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現代的信息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手段,創建數字化的虛擬空間和虛擬網絡教學環境,以模擬真實的學習場景,打破學習環境的束縛,為師生提供互動和交流的學習服務空間,從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暢通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習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物理環境,打造智能化、泛在化、多樣化的學校交互體驗空間[4],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和彈性化的學習空間需求[5]。
4.3?提供嵌入式的教學支持服務
現實教學和虛擬網絡教學融合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高校圖書館應當提供一個開放交流的平臺來滿足未來學習中心建設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科研需求,比如設置協同備課區、教學直播區來滿足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跨區域備課、學科交叉式備課、線上教學和錄制等授課需求[3];設置交流研訓區滿足教學人員立體化的觀摩和研訓。在這些教學支持服務過程中,高校圖書館還可以提供豐富的專業資源和配套課件教學設施來滿足不同學院、不同學科的特色學習環境需要。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應當在轉型過程中積極深入嵌入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當中去,助力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從而推動學校未來學習中心的建設。
4.4?培育專業化的未來學習研究團隊
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和圖書館轉型智慧化發展都需要專業化的未來學習研究團隊。這個團隊應該具備核心能力:(1)跨學科研究能力。團隊能夠從多個學科的視角深入探討未來學習的方向、策略和所面臨的挑戰。(2)技術應用能力。團隊成員需要具備相應的技術應用技能,包括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深入理解和實際應用,為未來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更為精準地規劃和構建好未來的學習環境。(3)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團隊需要具備開放的思維、廣闊的視野和敢于嘗試的精神,能夠前瞻性地思考未來的學習需求和趨勢,并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4)實踐能力和經驗。團隊需要具備對學習者深度認識、把握學習需求、優化整合學習資源等多個方面的實踐經驗,能夠將理論知識有效地融入實際的學習場景中。(5)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團隊需要具備與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能夠通過共同協作、交流來解決問題。(6)持續學習和自我進步能力。鑒于未來學習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團隊需要具備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能力,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和挑戰。
4.5?組建區域化的聯盟組織
通過建立區域性的聯盟組織,各個高校圖書館能夠共享資源、技術和經驗,從而升其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信息素養教育、科研支持等活動,使其有效地服務于教學和科研,進一步提升未來學習中心的教育質量和信息服務質量。若區域聯盟中的高校能夠達成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等共識,促進教育資源的互相補充和優化,就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靈活的學習選擇。總而言之,對于未來學習中心的建設和高校圖書館的轉型,推動區域聯盟的建設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結語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后盾力量,是未來智慧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6]。在構建未來學習中心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因其豐富的資源優勢、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堅定的技術支持而具有獨特的先天優勢。因此,在智慧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必須要擴大視野,前瞻性地了解學校教育生態系統中探究各部門、各單位、各機構之間協同發展的服務需求,根據未來學習中心的發展愿景,對自身進行合理的定位,從而進行專業化的頂層設計,盡快與學校的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發展同步,共同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都平平,李雨珂,陳越.模因論視角下我國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的知識傳遞模式與機制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0(04):1925.
[2]黃如花,江語蒙.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全球進展[J].圖書館雜志,2023,42(09):411.
[3]王宇,孫鵬.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的邏輯起點、時代機遇與探索路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0(04):2632+40.
[4]楊靜,賀聰,魏繼勛,等.智慧圖書館背景下的未來學習中心探索與實踐[J].圖書館雜志,2023,42(09):2328+43.
[5]樊亞芳,李琛,王青青,等.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與服務實踐——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0(04):511.
[6]徐璟,董笑菊,李新碗.大學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0(04):1218.
作者簡介:燕建欣(1972—?),女,漢族,河北辛集人,本科,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