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梅,陳閩琪,蘇東良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慢性鼻- 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癥狀包括鼻塞、流涕、鼻癢、頭痛、面部壓痛等[1]。慢性鼻- 鼻竇炎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感染、過敏、鼻腔解剖異常等[2]。本病可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并且容易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門診綜合護理是指在門診環境中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和管理的一種護理模式,該模式以患者為中心,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目前,針對慢性鼻- 鼻竇炎主要側重于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抗生素、抗過敏藥物等[3]。然而,藥物治療僅能緩解癥狀,不能根治疾病。同時,慢性鼻-鼻竇炎患者常常需要長期治療和護理,因此,門診綜合護理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研究以120 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為觀察對象,探討門診綜合護理對本病患者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
選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間我院門診接診的120 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鼻- 鼻竇炎的診斷標準;病情穩定;知悉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存在交流障礙;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合并糖尿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28 例(46.67%),女32 例(53.33%);年齡23 ~48 歲,均值(28.58±2.25)歲;體質指數16.45 ~32.55 kg/m2, 均 值(26.81±2.18)kg/m2 ;病 程1 ~7 年, 均 值(4.25±1.15) 年。 觀 察 組中, 男29 例(48.33%), 女31 例(51.67%);年齡22 ~45 歲,均值(28.20±2.40)歲;體質指數16.45 ~32.60 kg/m2, 均 值(26.80±2.20)kg/m2;病程1 ~8 年,均值(4.29±1.19)年。兩組上述資料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符合比較標準。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用藥干預,即告知具體用藥方法等,同時囑患者注意監測病情。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門診綜合護理,包括:(1)用藥宣教:向患者介紹所用藥物的名稱、用途和作用機制,使其了解藥物的治療效果和目的。詳細說明藥物的使用方法和劑量,包括是否需要鼻腔沖洗、藥物的使用頻率和用量等。提醒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同時告知患者用藥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如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避免飲酒、注意飲食等。向患者詳細介紹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口干、頭痛、惡心等,提醒患者在用藥期間如有不適立即停藥,并及時向醫生報告。鼓勵患者建立用藥記錄,記錄藥物的使用情況和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另外,提醒患者按時復診,與醫生共同評估治療效果。(2)飲食干預:告知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膩、煙熏食物等,以免刺激鼻腔和鼻竇,加重炎癥。同時,建議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 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增強免疫力。同時,告知患者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以保持鼻腔和鼻竇的濕潤,促進黏液的排出,建議每天飲水量不少于2000 mL,可適量飲用溫開水、淡鹽水或溫熱的飲品。避免暴飲暴食,保持適量的飲食,避免消化系統負擔過重,同時戒煙限酒,并盡量避免吸入二手煙。(3)鍛煉干預: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適合自己的鍛煉計劃,選擇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強心肺功能和免疫力。患者鍛煉時要注意適度,避免過度勞累及過度運動,一般建議每天進行30 ~60 min 的有氧運動,可以分為多次進行,避免長時間的不間斷運動。在選擇鍛煉場所時要盡量選擇空氣清新、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選擇空氣污染和過于潮濕的環境。此外,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適當調整鍛煉時間和強度,避免在寒冷的環境中鍛煉。鍛煉時注意觀察身體的變化,若出現頭暈、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鍛煉并就醫。(4)微信指導:通過微信平臺,護士可以與患者建立長期的聯系,在微信平臺中提供針對慢性鼻- 鼻竇炎的專業指導和建議,包括飲食調整、生活習慣改變、藥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識。患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康復經歷、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對于疾病的理解等。這種交流有助于患者之間相互支持和鼓勵,提高他們的治療積極性。護士可以定期通過微信平臺進行遠程回訪,如康復進展、康復指導等,以增加患者的參與度和交流機會。(5)健康宣教:發放教育宣傳冊,向患者介紹慢性鼻- 鼻竇炎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理機制、誘發因素等。同時,向患者傳授正確的鼻腔清潔和護理方法,如正確使用鼻洗劑、鼻噴劑等。針對患者可能存在的疑問和困惑,及時解答并提供專業的建議。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幫助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以增強治療的信心和意愿。
1.3.1 疾病及健康知識知曉率 患者于門診就診時發放疾病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調查問卷,總分100 分,完全知曉:80 ~100 分,基本知曉:60 ~79 分,不知曉:≤59 分,總知曉率=(總例數- 不知曉例數)/ 總例數×100%[4]。
1.3.2 并發癥 統計兩組球后視神經炎、化膿性腦膜炎、眶內膿腫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發生率= 發生例數/ 總例數×100%[5]。
1.3.3 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對兩組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共36 個條目,調查內容:社會能力、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等8 個維度,各維度0 分表示最差,100 分表示最優[6]。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處理,以% 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總知曉率為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知曉率[例(%)]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67%(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例(%)]
觀察組的SF-36 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的SF-36 評分(分,± s)

表3 比較兩組的SF-36 評分(分,± s)
組別 軀體功能 軀體角色 軀體疼痛 活動 社會功能 情緒角色 心理衛生 總體健康狀況對照組(n=60) 78.64±2.74 75.23±2.14 74.12±2.58 70.71±2.70 71.25±3.22 68.25±1.75 75.58±1.20 75.57±2.30觀察組(n=60) 87.25±3.70 85.71±2.13 83.33±2.65 81.36±2.87 89.85±3.47 79.54±1.45 88.52±1.02 87.70±2.20 t 值 14.486 26.886 19.289 20.935 30.435 38.480 63.643 29.521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慢性鼻- 鼻竇炎的困擾。感染是慢性鼻- 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因,常見的病原體有細菌、病毒和真菌。過敏也是引起慢性鼻- 鼻竇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花粉、塵螨等過敏原會引發鼻腔黏膜的炎癥反應。此外,鼻部結構異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也會導致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生[7]。慢性鼻- 鼻竇炎的癥狀多種多樣,包括鼻塞、流涕、嗅覺減退、頭痛、面部壓痛等。患者常感到鼻腔不通氣,呼吸困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長期的鼻- 鼻竇炎還會導致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癥,進一步引發并發癥如鼻息肉、鼻竇囊腫等,因此需要患者具備良好的自我護理能力。綜合護理是一種涵蓋多個領域和專業知識的護理模式,強調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綜合考慮他們的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健康需求,在門診中得到了廣泛應用[8]。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門診綜合護理對于預防和減少慢性鼻- 鼻竇炎并發癥有著積極作用。門診綜合護理通過微信群指導,能夠及時識別慢性鼻- 鼻竇炎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果病情加重或出現新的并發癥跡象,可以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以防并發癥的進一步發展[9]。同時,門診綜合護理還包括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教育和指導,護士會向患者解釋慢性鼻- 鼻竇炎的病因、病程和治療方法,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本質和預后。此外,護士還要教授患者正確的自我護理方法,如鼻腔沖洗、藥物使用和飲食調理等,以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總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經門診綜合護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顯著提升。分析原因為:門診綜合護理通過提供相關的健康教育材料(包括宣傳冊、小冊子、海報等,內容詳實、易懂,患者可以自己選擇時間和地點進行閱讀),提高了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并進一步鞏固和加深了對慢性鼻- 鼻竇炎的了解。此外,門診還定期組織健康講座或座談會,邀請專家為患者講解相關的知識和技巧,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不僅能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還能增強其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應對疾病[10]。此外,門診綜合護理通過建立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的良好溝通和信任關系,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醫護人員耐心傾聽患者的病情描述,關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并根據個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護理建議,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和專業性,增強了他們對治療和護理的信心。同時,患者也會更加主動地與醫護人員交流,提出自己的疑問和需求,進一步加深對疾病的了解[1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門診綜合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門診綜合護理通過規范化的治療和持續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例如,通過藥物治療可以緩解鼻塞、頭痛和面部疼痛等癥狀,而定期的鼻腔沖洗和清潔可以減少鼻腔分泌物的積聚,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舒適度,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舒適,減少對藥物的依賴,提高生活質量[12]。
綜上所述,在慢性鼻- 鼻竇炎患者中,應用門診綜合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知曉率,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推廣價值。